魏晓文
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让青春之岛站上了中国科技创新的“C位”。
作为我国科技领域最高级别的会议之一,今年的科协年会把主会场选在了青岛这座山东省科技创新的龙头城市,瞄准了青岛以及山东当下创新发展的实际需求,聚集国内外科技资源,以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为切入点,为产业发展探索新模式、培育新动能。
22年前,以“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国科协学术年会在浙江杭州召开,这是中国科协年会的雏形。
20世纪末期的中国充满了对科学技术的渴望,一系列的科學问题、社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当时年会的形式被认为有利于内部学术资源的整合,获取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信息,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年会的印记成为时代创新发展最细微的注脚。
2006 年,经中国科协六届十七次常委会审议,年会定位调整为“大科普、综合交叉性、为举办地服务”,并把年会名称由学术年会正式改为“中国科协年会”;2008 年,年会定位又作了进一步的调整,由“综合交叉”改为“学科交叉”。
谋新思变,应当是每一届科协年会举办地的初衷。
多年来,中国科协年会充分发挥院士专家资源、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和特点,围绕举办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性、紧迫性的问题,开展专题调研、专题论坛、座谈活动等,为举办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提供科学支撑和决策依据。同时,组织全国的科研机构和科技团体,与地方相应的科研机构和团体对接,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促进举办地的科技进步。
对一个国家来说,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考验的是“系统集成能力”。集成一切有利的要素和资源,打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一流的创新成果自然会水到渠成、充分涌流。科协年会明显的具有了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变革的标签,综合、高端、国际化的科技盛宴,愈来愈成为科技界发声、发力、发布的重要平台。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曾构想一个充满创新气质的国家,“创新理者为圣哲,创新术者为慧巧,创新益者为明智”,让全社会“皆创新之是图,无他志焉,无他思焉”。
2020年是一个见证历史的年份。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全球新一轮产业格局重构等变局,科协年会在总体策划、组织方式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把年会从以往的实地空间扩展到实地、虚拟双空间。更多的科技创新资源在青岛聚集,推动更多的科研成果及项目在青岛“开花结果”。
今天,日益强大的国力,为创新铸就了远比20年前雄厚的基础,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也为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宽广舞台。各地争相竞办的年会,不仅仅是一场科技工作者的聚散,更是一场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的难得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