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宝磊,宿坤,马宁
(1.山东建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济南250013;2.山东博雅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济南250013)
砖木为中国古代建造塔式建筑最重要的材料[1],由于近代材料的发展,混凝土、钢结构代替木结构[2]已较为普遍。设计仿古塔时,考虑历史环境、风格的同时也要在设计中结合钢结构材料的特点,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工程实例的设计与施工中诸如鞭梢效应、层层梁上起柱复杂节点、大飞檐等难点进行理论分析,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对仿古建筑的保护、修复均有积极的价值。
钢结构仿古塔建筑的面积为5 800m2,地下3 层,地上14 层,七明七暗的建造布局,建筑总高度(塔刹顶)93.00m(见图1 和图2)。耐久年限:二级;耐火等级:一级;设计使用年限:50a;抗震设防烈度:7 度(0.15g);地震分组:二组,场地类别:Ⅱ类;体系:钢框架—支撑结构;基础:筏板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C35;竖向构件:钢管混凝土,钢材:Q345B;楼板:压型钢板组合楼板;阻尼比:0.02;周期折减:0.90。根据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选取基本风压:0.40kN/m2,50a 一遇的基本雪压为0.30 kN/m2。
图1 效果图
图2 塔刹端部构造
采用Midas Gen 分析软件整体建模,在“恒荷载+活荷载+X、Y向风荷载+X、Y向地震”多种工况作用下,基本周期与估算周期相差不大,振型规律、侧向刚度、变形对称分布与工程经验预估也基本一致,前三阶振型分类明显,后三阶振型的平动和扭转交织掺杂,各振型扭转耦联,顶部的端点产生二次振动摆幅呈现出的鞭梢效应尤为明显,位移比和位移角均较大,需要采取加强顶部刚度及加大支撑截面、顶部弹性支撑的方式予以加强。采用加强措施后重新计算的整体指标均较好地满足了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 年版)和JGJ 99—2015《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
为研究偏心梁柱复杂节点的受力状态及应力储备,采用ANSYS 有限元分析软件足尺寸建立模型,选取受力较大的位置(见图3 阴影处)。节点之间采用栓焊连接,按照近似刚性考虑,材料、弹性模量等均按照Q345B 选取,根据考虑圣维南原理,截面选取:节点板厚:20mm,加劲板厚:14mm,上柱、下柱:φ600mm×30mm,梁:HM500mm ×300mm,45°方向偏心450mm。模型上下竖向长度取1 000mm,水平向取500mm(见图4)。
图3 选取节点的平面位置
图4 节点详图
按照Shell181 单元自由式网格划分法划分单元和节点模型如图5 和图6 所示。
图5 节点模型有限元划分(一)
图6 节点模型有限元划分(二)
根据Midas Gen 的计算结果取得的不利工况受力,将力施加到主要构件处,在构件连接和管壁位置处进行力的约束。分析结果如图7~图14 所示。
节点应力在所取模型柱端部呈现比较明显,梁端变形局部比较明显,其余位置最大应力265MPa,应变1.12mm,应力和应变均比较小,即使当端部轴力加大到4 000kN 时,应力最大也仅为360MPa,应变9mm,充分说明在有限加大外力的作用下节点能保证弹性工作状态,节点也较为安全可靠。
图7 节点等效变形图(一)
图8 节点等效变形图(二)
图9 节点等效变形图(三)
图10 节点等效变形图(四)
图11 节点等效应力图(一)
图12 节点等效应力图(二)
图13 节点等效应力图(三)
图14 节点等效应力图(四)
通过有限元软件对整体结构和关键节点分析认为,纵向荷载作用下整体变形较小,由于竖向扭曲导致飞檐位置出现一定较大的位移;在多种工况作用下,整体指标虽满足,但在顶部呈现鞭梢效应尤为明显,除前3 振型较为规则外,其余振型均不真切,呈现交织掺杂的特性;通过对关键节点的分析,梁柱节点承载力储备充足,即使有限加大多工况产生的不利外力,该节点仍保持较好的应力应变模态,保证了整体结构的安全度。
本工程建成即遭遇汶川地震,地震时整体震动和变形均非常大,顶部震动位移甚至达150mm,但是地震后经检验无构件损伤和破坏,垂直度几乎没有变,经受住了超大地震的考验,这一实际验证与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