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玲玲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实验教学中心,上海 201620)
高校实验室作为高校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对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有关研究,上海市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水平近年来保持高位运行,综合评价98.5 分,排名全国第2,与排名全国第1 的北京市仅相差0.5 分[1]。在全国高校深化改革、不断提高整体发展质量的背景下,要实现进一步提升上海市高校实验室建设水平,使其始终保持在全国领先水平,必须要做到精准掌握发展底数,准确研判未来实验室发展态势,深入思考和探索科学发展道路[2-5]。
上海市高校众多,实验室资源丰富,本文研究对象涵盖上海市39 所本科高校,其中“985 工程”“211工程”高校10 所,一般本科院校29 所。2010—2018年上海市高校实验室基本情况数据如表1 所示。
由表1 可见,2010—2018 年,上海市39 所本科高校建制实验室数量呈缓速的波动式上升,由1099个增加到1470 个。实验室面积也有较大幅度增长,从2010 年的1 047 367 m2增加至2018 年的1 416 120 m2,增加了368 753 m2,年均增长率为3.84%。
其中,“985 工程”“211 工程”高校实验室数量在2010—2018 年中均占到39 所高校总数的30%以上,与之对应的实验室面积则更为突出,“985 工程”“211工程”高校实验室面积均占到当年高校实验室总面积的60%以上。2016 年以前普通本科高校实验室面积年均增长速率显著落后与“985 工程”“211 工程”高校。随着国家对普通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及应用技能要求的提高,近三年普通本科高校实验室面积增长得到快速提高。
表1 2010~2018 年上海市高校实验室基本情况
人才队伍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发展建设的重要基石,队伍的整体性以及合理性是实验室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分析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以及成果产出情况,可以对某一地区的实验室发展评估提供重要依据。上海市2010—2018 年的实验人才队伍总体情况如表2 所示,用以描述上海市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现状。
如表2 所示,2010—2018 年,上海市39 所高校实验人才队伍总数从9077 人增长到9919 人,净增加842 人。其中,教师人员从2010 年的1677 人增长至2018 年的2023 人;实验技术人员从4041 人增长到4281 人;兼职实验人员从3359 人增长到3615 人。兼职实验人员增长速度相对较慢,教师增长率相对较快,从侧面表明上海市在高校实验室发展进程中对实验人才队伍的建设较为重视。
表2 2010—2018 年上海市高校实验人才队伍总体情况
从产出成果方面来看,2010—2018 年,教学、科研论文和教材数量从17 793 篇(册)增长到 26 674篇(册),年均增长率为5.19%;专利数从1514 个增长到3379 个,年均增长率为10.56%;教师省部级以上获奖数量由498 个增长到604 个,年均增长率为2.44%;学生获奖从1347 项增长到3712 项,年均增长率为13.51%;尤其是在培训人员的数量上,从2010年的38 067 人增长到了2018 年的161 818 人,年均增长率高达19.83%。以上一系列数据表明,随着上海市实验室建设以及实验人才队伍建设投入的加大,产出成果开始不断增加,而且在某些方面有着长足的进步。
在高校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在实验仪器方面的投入对于实验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除对日常仪器的更新换代以及扩充外,贵重仪器的采购则在高新科技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上海市众多高校均十分注重实验仪器设备水平的提升,在实验仪器的采购方面投入较大。2010—2018 年上海市高校实验仪器设备总体情况如表3 所示。
表3 2010—2018 年上海市高校实验仪器设备总体情况
在表3 中,对2010—2018 年上海市高校实验仪器设备总体情况进行了统计,仪器设备总台数从770 387件增长到1 295 272 件,年均增长率为6.71%,总金额由1 108 665 万元增长到2 700 629 万元。其中一般设备台件数从768 450 件增长到1 290 074 件,仪器设备总金额由891 883 万元增长到2 070 234 万元;贵重仪器台件数从1 937 件增长到5 198 件,设备总金额从216 782 万元增长到630 395 万元。 2010—2018 年上海市高校实验仪器设备运行情况如表4 所示。
表4 2010—2018 年上海市高校实验仪器设备运行情况
随着实验设备的不断完善,实验项目也越来越多。由表4 可见,上海高校实验室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实验方面贡献较大,实验项目数量从2010 年的37 822 个增长到2018 年的50 208 个。样品测试数量从2010 年的2 664 613 个增长到2018 年的5 950 396 个,年均增长率高达10.56%。
通过以上对上海市2010—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状态的分析,能够在一定层面对其实验室建设水平和特点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进一步从实验室发展所需资源角度切入,初步探讨上海市未来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态势。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人、财、物”等各类资源的投入。通过前文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上海市重点高校(“985 工程”“211 工程”)实验室的资源投入力度要明显高于一般类型高校,而这种差异化的资源投入,形成了上海市高校实验室发展的差异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不同高校实验室形成了特色。从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上海高校的实验室建设水平需要持续性整体提升,不仅要有“高峰”,而且要有“高原”。要在特色化发展的同时,适当兼顾均衡发展。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1)场地资源方面。实验室场地资源是实验室工作开展的空间载体,是进行实验室建设工作的前提。但是,上海市高校由于土地资源相对稀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实验室的持续发展。因此为破除这一瓶颈,高校实验室管理部门应当逐步将“整合”的思路应用于实验室建设工作当中,提升实验室单位空间内的容量[6-7]。同时,根据学科发展特点与实际需求,有倾向性地加大对地方高校实验室场地资源的投入力度。
(2)仪器资源方面。实验室仪器设备是实验室工作开展的物质载体,是提升实验室对实验教学支撑能力的要素之一,而这一要素恰恰是地方高校所缺乏并且急需的。因此建议基于当前不同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产出效益,有倾向性地加大对地方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投入力度。
通过这两类资源的投入,将能够在短期内提高上海市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整体水平。
深入推进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工作的开展,必须杜绝“三分钟热度”“屁股决定脑袋”的工作作风的出现,应当从宏观层面制定文件作为支撑,让资源共享“有章可循”,进而实现工作开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具体而言,以下4 类基础性文件制度不可或缺:(1)实验室资源整合与共享规划类文件[8];(2)实验教师(含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聘任类文件;(3)实验室资源归属主体认定类文件;(4)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类文件。通过以上4 类基础性文件,基本实现了对实验室资源建设、管理与使用的全流程管理,为提升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提供了前置条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升实验队伍综合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实验人员是体现实验室资源价值的核心要素,脱离人员谈资源的使用效益是不全面的,在这一过程中对这支队伍提供稳定的业务培训是提升其能力最为有效的方式。“点线面”相结合的培训机制恰恰能够十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所谓“点”式培训,是针对个人的需求提供精准的业务培训;“线”式培训,是在队伍内部缔结传帮带的业务协助关系,形成技能在队伍内部的持续性传递;“面”式培训,是针对实验队伍普遍的需求(如实验室安全),邀请专家以讲座、交流会等形式进行通识性的业务培训[9-11]。
通过前文的数据分析不难发现,上海市高校达到目前实验室的建设水平,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扶持和资源投入。在“十二五”期间,这种大体量的资源投入方式主要是“普遍性”投入,力度涵盖实验室建设的各个方面。基于这种资源投入方式,上海市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水平快速提升。在进入我国高校“双一流”发展时期后,实验室资源的投入方式将发生转变,资源投入更加聚焦、更为精准。为继续保持上海市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水平,实验室场地、实验人才队伍、大型精密实验仪器设备三类资源的投入应当得到重点关注。其中,对于实验室场地资源,在集约化发展思路的引导下,整合资源,建立一批具备一流实验支撑能力的高水平实验室,为新实验室的建设寻求空间。对于实验人才队伍资源,需要不断突出人员的专业性和协同性,并且进一步完善实验人员晋升晋级体系,激发队伍主动发展的活力。对于大型精密实验仪器设备资源,要严格秉承国家“共享使用”的理念,积极参与区域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氛围的构建。在具备条件的前提下,将以往“买仪器”的思路逐渐向“不求所有,但为所用”转变,使有限的实验室资源建设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12-13]。
上海市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处于国家优势区域,对于全国其他地区而言具有一定引领示范的作用,因此如何更好地提升上海市高校实验室建设质量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首先从实验室场地、实验人才队伍和实验室仪器设备三个角度对2010—2018年上海市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发展状态进行了较为客观的描述。同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从均衡实验室资源投放力度、强化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转变实验室资源投入方式三个方面探讨了上海市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趋势和着力点,期望能够为上海市高校建设一流的实验室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