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可武
茂密的森林、丰富的物种、美丽的珊瑚礁、翠绿的红树林……共同构成了海南生物多样性的“乐园”。海南的美好令人神往,而使其美好的,很大程度上是海岛旖旎的自然风光。来到海南学习、工作、生活的12年,使我渐渐从一个“无意的闯入者”变成了“追梦的归属者”。
海南的生态系统主要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海岛与海洋生态系统。其中,陆地生态系统中,热带(典型)雨林、热带珊瑚礁海岸林等两个植被型为海南省特有。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包含了全国95%以上的红树林科、属、种,约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17.9%,红树林中的水椰和红榄李是典型的热带物种,中国仅在海南岛有分布。同时,海南地处热带北缘,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珍稀的热带植物物种和动物资源宝库。
尽管海南生物物种种类及特有类群居全国之首,但海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也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海南岛四面环海,生态资源环境具有孤立性、有限性、依赖性、脆弱性和独特性等特征,生态资源环境的脆弱性是影响海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海南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治理工作,仅仅依靠政府的推动难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这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来共同推动,需要更多的环保力量加入到这场以热爱生态为名的守护行动当中。其中,环保社会公益组织、青年群体是凝聚和推动公众参与、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的一支重要力量。
红树林,素有“海岸卫士、造陆先锋、鱼虾粮仓,鸟类天堂”美誉的它,具有防风固浪的功能,又能维护海岸生物多样性、减轻环境污染。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污染、围垦、城市建设、过度捕捞和采集、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作用下,全世界的红树林生态系统遭受了巨大破坏,约35%的紅树林已经消失。中国红树林从20世纪50年代的4.2万公顷下降至2000年的2.2万公顷,约50%的红树林从中国的海岸线上消失。
可喜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红树林湿地保护及生态价值,海南红树林湿地保护政策落地,红树林保护、恢复效果显著。
2008年,我在大学一年级就加入环保社团。2011年暑假,在海南相关政府部门的指导及海南省环境教育协会、海南省海洋环保协会等多家环保社会组织的支持下,经过近半年的筹备,第八届海南省大学生绿色营正式启动。我带领来自全国各地的24名青年大学生环保志愿者考察调研海南岛东海岸线红树林湿地保护情况。我们15天的实地考察调研、宣传、环境教育、红树林生态修复、纪录片拍摄等形成了一份行之有效的海南东海岸线红树林湿地调研报告提交给政府相关部门、环保社会公益组织,并向海南高校及社会各界进行了巡回宣讲,得到了公众的支持与认可。2012年,我们组织了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蓝色营,继续调研海南东线红树林湿地保护。2014年,我们发起了首届全国青年生态保育考察队考察海南红树林湿地保护。2017年,我们发起“红卫计划”调研全海南岛红树林湿地,呼吁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2020年,我们指导协调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蓝色营,以“保护海上森林,青年在行动”为主题,自8月8日开始,利用半个月的时间,与来自全国各地的42名青年大学生环保志愿者考察调研海南东海岸线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
2018年10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第97个中华保护地“中华湿地保护地东寨港”在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大楼前正式挂牌,对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工作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此外,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香港嘉道理中国保育等国内外的环保组织在海南长臂猿、树蛙、海南柳莺等动植物生态调查、繁育、保护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海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积极贡献。
在省内,海南有海南省环境教育协会、海南省海洋环保协会、海南蓝丝带海洋环保协会、海南省生态家园环保志愿者协会、海南绿岛环保志愿者协会等近30家环保社会组织,在生态环境保护、环保科普知识推广普及等活动中发挥了越来越积极的作用,为促进海南生态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6月1日公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建设。
站在更高的起点之上,面向更加广阔的未来,海南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契机,让绿色成为自贸港发展最亮丽的底色。
(本报道撰文者系海南省环境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