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凯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明确指出:“着力提高调查研究实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制定科学精准的应对措施,必须深入调查研究。调研工作要发扬求真务实作风,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力戒搞形式、走过场,不能给基层增加负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然而近年来,一股形式主义调查研究的不良风气却在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身上有所体现,在一些地方甚至滋生蔓延。形式主义调查研究与我们党的作风格格不入,对实际工作的危害不容小觑。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有关部署,力戒形式主义,提高调研实效。
一、形式主义调查研究的表现类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提到了形式主义调查研究的表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下基层调研走马观花,下去就是为了出镜头、露露脸,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只看‘门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群众说是‘调查研究隔层纸,政策执行隔座山”。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侯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指出,“调查研究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搞浮光掠影、人到心不到的‘蜻蜓点水式调研,不能搞做指示多、虚心求教少的‘钦差式调研,不能搞调研自主性差、丧失主动权的‘被调研,不能搞到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调研多、到情况复杂和矛盾突出的地方调研少的‘嫌贫爱富式调研”。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防止为调研而调研,防止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防止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
从一些地方和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身上反映出的问题来看,形式主义调查研究主要表现为以下六种类型:一是作秀式调研——把开展调查研究当作提高自己媒体曝光度的手段;二是打卡式调研——纯粹是为了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开展调查研究;三是被动式调研——按照被调研单位精心设计好的“经典调研路线”开展调查研究;四是旅游式调研——借开展调查研究之机行观光旅游之事;五是钦差式调研——把开展调查研究当作指导基层工作;六是钓鱼式调研——借被调研者之口表达自己预设的结论。事实上,无论何种类型的形式主义调查研究,其本质都是重“形式”而非“内容”,重“手段”而非“目的”,重“过程”而非“结果”。概言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只看重“是否开展了调查研究”,而对“开展调查研究究竟有什么效果”并不十分关注。
二、形式主义调查研究的形成机制
我国学者戴焰军认为,形式主义产生的原因来自两个层面:在主观层面,是由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懒政怠政、不敢担当、能力不足和邀功请赏等导致;在客观层面,是受体制机制缺陷、社会环境变化、现象的模糊性和工作要求的复杂性等影响。作为形式主义的一种具体类型,形式主义调查研究的形成同样与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自身因素及其面临的制度因素关系密切。
1.党员领导干部自身的思想觉悟出现偏差和工作水平不高。一是在思想觉悟方面,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事业观、权力观、政绩观发生了偏差和错位,丧失了党性原则和党性立场,忘记了我们党的根本性质和根本宗旨。例如,有的党员领导干部认为自己长期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对工作已经十分熟悉,因此不需要开展调查研究;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以日常工作繁忙为由,带着完成规定动作、应付考核任务的思想到基层调研;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则打着到基层调查研究的名义,向上级领导展现自己的政治忠诚和勤政爱民等。二是在工作水平方面,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对如何真正开展调查研究缺乏科学而系统的认知,没有完全具备开展调查研究的工作能力。例如,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如何确定调研问题,如何选择调研地点,如何设计调研方案,如何开展实地调查,如何进行资料分析,如何应用调研成果,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对上述问题的认识是孤立的、零散的、片面的,这种较低水平的调查研究能力导致开展调查研究只能走形式。
2.调查研究领域制度的不完善和机制不健全。一是在制度建设方面,缺乏较为系统且可操作化的党员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实施细则。应当说,党内已经有了一些关于党员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制度规定。例如,中央八项规定第一条就规定要改进调查研究,并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要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等。然而,上述规定是比较原则化的,实施起来缺乏明确的标准,这就使得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在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性执行、变通性执行,容易产生形式主义问题。二是在机制建设方面,由于欠缺与相关制度配套的激励和惩戒机制,导致已有调查研究制度的执行效果欠佳。一方面,针对党员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成效突出的情形,缺乏相对完善的激励举措;另一方面,针对党员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成效较差甚至完全是搞形式主义调查研究的情形,缺乏相对健全的惩戒举措。上述配套机制的不健全导致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对待调查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开展调查研究的热情和动力不足。
三、形式主义调查研究的破解之策
治理形式主义调查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从加强思想教育和专业培训方面解决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自身问题,而且要从完善制度和健全机制方面营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尤其是针对当前形式主义调查研究的主要表现以及对基层带来的突出问题,要重拳出击,立即制止,迅速消除影响。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求真务实原则,力戒形式主义调查研究,在提高调研实效上下功夫,从而推动决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政策执行的有效性,真正为基层减负。
1.坚持问题导向,提高调研的针对性。一是明确调研问题。党员领导干部绝不能“为调研而调研”,而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把明确研究问题当作开展调查研究的出发点,找准真问题、开展真调研。针对当前国内外形势和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结合地区和系统实际,重点围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围绕全面从严治党问题,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需要解决的问题,围绕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围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二是精选调研地点。调研地点的选择是决定调研能不能发现问题、能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党员领导干部在调研过程中绝不能“嫌贫爱富”“厚此薄彼”,不能只到工作局面好、各方面成绩突出的地方调研,而是要根据调研地点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情况,科学选择调研地点,多到问题困难集中、情况复杂严峻、矛盾反映尖锐的地方开展调研。要增强调研地点选择的随机性,在“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多一些“自选动作”,避免“被调研”,从而掌握更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把调研的过程当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把基层矛盾和问题化解在一线。
2.促进成果转化,提高调研的有效性。一是科学制定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党员领导干部在调研过程中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切忌一味挑毛病、下指令,而是要把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当老师,认真听取他们的感受和想法,多给基层提建议、找对策。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考虑基层一线的实际情况,把调查研究中获取的数据、资料和信息等充分加工、准确分析、深入研究,为科学制定决策提供坚实的事实依据,从而避免不接地气的“空中政策”的出台,增强决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及时完善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指出,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政策制定之后绝不意味着政策可以顺利执行,而对于政策执行的实际情况基层干部群众是最清楚的。党员领导干部在调研过程中要重点关注相关政策在地方和基层的真实情况,多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真实反馈,以此对政策执行的效果进行分析,切实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搞清搞透。如果发现政策的确存在较大范围和程度的“水土不服”问题,就要在调研的基础上审查论证、综合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
3.简化接待工作,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一是不搞扎堆调研。从一些地方反映的情况看,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热衷于到“明星调研地点”走“经典调研路线”。这些地方和单位每年的调研接待量数目惊人,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为防止疫情过后可能出现大规模、高频次调研的情况,有关部门要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基层之间的调研统筹,避免同一时间到同一地方扎堆调研,避免增加基层工作负担。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要摆正心态,不应该讲究所谓的接待规格,而是要轻车简从、务求实效,不搞层层陪同,不要求地方主要负责同志出面接待,不干扰基层正常工作。二是减少材料调研。很多基层党员干部坦言,为上级领导和部门准备调研材料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党员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的过程中,不能打着调研的幌子搞督查考核,而是要降低对基层的材料准备工作的要求,减少不必要的材料准备和索要,尽可能地让基层党员干部从无尽的报表、台账等材料中解脱出来。要与时俱进开展调研,根据具体调研问题和实际情况,更多选择网络调研、电话调研等形式,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前提下加大信息數据共享,让数据多跑路,让基层党员干部少跑腿,提高调研效率,降低调研成本。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行政学教研部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张 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