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探索原理出发

2020-09-27 23:06秦红兵王静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0年18期
关键词:原理导图深度

秦红兵 王静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高中学校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引进和运用,信息技术课程也逐渐成为高中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由于计算机、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早在中小学甚至学前阶段就已经接触到信息技术,对信息网络等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认知,并且能够熟练运用网络、移动技术进行软件使用、信息查询等活动。然而,由于信息学科并非高中时期的核心学科,对学生的高考等没有任何影响,所以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主观意识不强。因此,如何在高中阶段加强信息技术的深度学习指导,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不再片面化、表面化,是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 深度学习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

所谓深度学习,是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学习理念和方法,其不再局限于基础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而是从激发思维能力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现有知识的基本原理进行思考,结合学习所获得的知识进行迁移化探索,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力,将教师和课本所教授的知识转化成为学生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深层学习的目的。与传统的浅层教学相比,深度学习不再满足于学生的“知道”和“记得”,而是关注学生“怎么用”和“为什么”,逐渐从模仿学习向创造学习转变。

教师在教学时应转变传统教学的理念,不能仅仅将灌输知识作为教学的主动手段,尤其是对于信息技术这类没有明显高考影响力的学科,更加需要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熟知的计算机网络、智能手机、微信微博等,深入探究信息技术的根本属性及其对社会科学发展的深远影响。使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举一反三、理论结合实践,促进信息技术学习的深度发展。

● 高中信息技术深度学习指导的主要特征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深度学习的基本理论,就是要提高学习者运用知識进行自我升华,并且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课程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不再拘泥于对信息技术各类概念的解读和记忆,而是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进行信息技术的交流、探索、协作以及对问题进行反思,从而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获取自我提升的能力。这也就意味着,教师需要转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定位,将信息技术“是什么”的问题调整为“为什么”和“怎么用”,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与谋划,通过告知和解读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主动探索现代网络、手机等信息技术背后的相关理论,并且积极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转化到实践运用当中。

2.强化技术原理的认知建构

在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课程内容主要围绕信息技术有哪些、概念是什么、日常怎么用等。然而,对于已经了解、接触甚至掌握了一部分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来说,概念的记忆过于枯燥,而实践操作又没有任何新意,所以学习的积极性非常低。因此,深度学习更加重视技术原理的认知建构,通过指导学生了解和领会信息技术的运行原理,使他们能够学会从原有知识向全新知识进行迁移学习,从而实现知识之间的积累和同化。这种深度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必须清晰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基本原理,才能够正确地进行知识迁移,并且在知识的深化学习中少走弯路。

3.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特征

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智力结晶,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产生的重要变革,并且仍然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当中。当前,全球信息技术已经呈现出网络化、移动化、多元化的特征,并且逐渐彰显出智能化、虚拟化、个性化等新兴元素,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性特征。因此,信息技术的深度教学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更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快速适应社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关键因素,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以课本为主要知识载体的传统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需求,而结合社会现实的深度教学则更加具有教学的生命力,更加符合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的客观需要。

● 高中信息技术深度学习指导的主要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的深度学习指导,必须紧紧围绕当前学生的客观实际以及学习需求,坚持从探索原理出发,帮助学生建构科学合理的信息技术认知,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透彻地了解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从而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提升。

1.以情境代入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的原理

根据当前学术界对深度学习的研究可知,其特征首要表现在内在动机方面,即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活力,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相关知识的原理,并进行批判性和迁移性的知识演化,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学习成长。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名词,而且这些名词都是以英文缩写的形式出现,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而深度学习指导策略的运用,在于避开简单枯燥的名词记忆,通过情境代入等形式,让学生认清相关信息技术的原理和本质,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学习当中。

情境代入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化陌生为熟悉,化枯燥为兴致,将学生不愿意学习的信息技术理论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其他方式展现出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信息技术的原理,并且有效提高学生对复杂概念的认知与理解,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当然,情境代入的深度学习策略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比较高,既要选取与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点相似且被学生所熟知的项目来进行情境代入,又要适时地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穿插进去,避免教学活动偏离主题。因而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前做足功课,更要在课堂教学时把握好教学节奏。

2.以项目设计式学习引导学生系统认知信息技术

项目设计式学习是指针对某一主题或者专题,设计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内容,使学生更加系统性地进行学习。高中教学环节进行系统化的项目设计可以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本质,从而塑造正确的信息技术观。通常情况下,项目设计式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策略,教师向学生提出本次教学的任务主题,围绕这个任务设计相应的预习、课堂学习、教学实践以及试验模块,并将信息技术的认知与探索融入学习的整个流程,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效果更加突出。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的是,项目式设计学习所设计的主题必须对学生具有较高的吸引力,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同时,教学任务的设计应当比学生的实践水平略高一些,这样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而不至于将教学活动异化成为自由活动。对于项目设计本身,教师只需要设定基本的教学规则和任务目标,不需要对学生的具体操作进行过多干涉,其任务完成情况以及作品应当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特征,最好由学生进行最终评价,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3.以思维导图的建构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发散思考

相比较课本知识的记忆与背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当更加关注学生信息技术思维理念的塑造和思维结构的建构,因而有必要采取思维导图的形式,以探索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为基本点,逐渐向编码、编程、设计等各分支类别进行扩散,帮助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的思维模式,使学生真正学懂、学通、学透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原理探索与实践操作之间的联系与衔接,既不能单纯地就原理讲原理,也不能完全抛开原理只论实际操作。

例如,教师在进行《计数与编码》的教学时,首先需要向学生明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编码原理,也就是二机制的计数方式。教学的基本任务,当然是指导学生了解二进制的概念,以及二进制与十进制的区别和换算方式,但这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枯燥,而且与最终的软件设计与应用相距较远,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致。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将“二进制的基本原理”作为导图的中心点,向外扩展出基本的信息技术编码原理、计算机软件编程原理,以及最终的信息技术软件的实践运用,使学生认识到二进制计数这一基础知识与他们感兴趣的软件使用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地明白二进制计算的基础价值,从而引导学生建构出适合自己的信息技术思维导图,为未来深入了解信息技术以及相關专业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思维导图的建构,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有着较高的要求,因而需要教师在教案准备的过程中深入全面地思考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架构,尽可能地设计出一整套完善的思维导图,并且通过Flash动画或者PPT演示等形式,将思维导图进行动态化展示,从而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信息技术原理与实践操作之间的关系。

● 结束语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从探索原理出发的深度学习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中教学阶段,教师既要认清本学科的具体定位,也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习需求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加务实有效的教学指导策略,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本质特征,提高信息技术在学生生活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原理导图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两个原理的区别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