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金融的“道法术器”

2020-09-27 23:03李楠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金融发展

李楠

编者按:

“道法术器”思想源远流长。道:是规则、自然法则;法:是方法、法理;术:是行为、方式,技术层的操作方法;器:是有型的物质或工具。四者结合,以道义来承载智术。相较于欧美较为成熟的实践,中国的可持续金融起步较晚且面临诸多挑战。为此,综合运用“道法术器”推动可持续金融专业化发展,最终带来系统性的变革和可持续的未来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在2015年共同签署了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促进了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价值的导入,致力于推动社会的公平和包容性发展,以及气候与环境政策的全球共识与本地的实施。 在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宏观视野下,构建可持续的金融体系与生态系统,已成全球大势所趋。本文将借用东方哲学的理念,从“道法术器”四个维度介绍可持续金融现状,未来的发展前景,潜在的挑战以及一些前沿性的对策探索。

一、可持续金融的“道”

首先,“道”需要我们反思可持续金融的本源与方向。金融的本质是资源配置的手段,可持续金融的资源配置需要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引领人类走向一个可持续的未来。当今世界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全球变暖趋势难以扭转,环境与生态屡屡遭到破坏,生物灭绝事件频发,社会不平等日益加剧,需要从资产配置的本源与方向上进行深度反思与革新,提升人类集体意识水平,推动系统的转变。

不少领先的经济学家与思想家已经开始探讨未来金融与未来资本的方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长期以来倡导对全球金融和资本系统的深度改革,促进人类社会公平的发展,以“共享繁荣”;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奥托·夏默尔(Otto Scharmer)提出未来资本从服务“自我(EGO)” 到“生态系统(ECO)”的衍变;以创新思想闻名的经济学家玛丽安娜·马祖卡托(Mariana Mazzucato)在“反思资本主义” 等一系列著作中解析了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种种失败,开创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金融与资本市场的改革方向。中国的“五大发展理念” 也摒弃了以GDP 为目标,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为可持续金融和资源配置指明了方向。

“道”促使我們重新审视资本和金融的使命。资本和金融可否超越 “钱生钱”的纯粹逐利模式?从芝加哥经济学派到华尔街,从2008年的次贷危机到硅谷神话的破灭,一系列事件证明了纯粹逐利的自由市场模式是不可持续的。2018年,影响力投资、可持续金融领域的思想领袖杰德·艾默生(Jed Emerson)出版了代表他近30年深度思考与终极追问的著作“The Purpose of Capital”。书中他不再谈诸如影响力评估等常规问题,而是论道,谈资本的使命和价值。他谈到了资本如何通过投资者自身的改变带来每个生命和对应的微观和宏观世界的变化,还从哲学的视角审视了人生和金融的终极目标,以生命的自由、人类的福祉、共生的生态系统与星球的可持续性来重新审视资本与金融的使命。

“道”将帮助人类构建一个新的价值系统。在中国,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所倡导的“义利”二元价值观,在以往的“资本逐利”的基础上提出了“义利双收”的理念。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了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性目标及其相应的评估体系。在疫情带来的挑战下,怎样领悟可持续金融“道”的真谛,把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环境价值、生命价值有机系统地构建出新的价值生态,塑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和谐共生,是人类未来文明发展的关键。

二、可持续金融的“法”

法,是指法则、规律、政策与战略。首先,“法”体现了可持续金融的法则与衍变。从可持续性的效应来说,可以用“ABC”来进行概括。A代表Avoid harm,即避免伤害。从最开始的投资和贷款业务的负面清单,到日趋详细的ESG(环境、社会与治理) 框架,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等国际金融机构,到养老保险基金等大型机构投资者,无论公司层面还是投资行业,都已经广泛地采用这些原则,在尽职调查,投资决策过程避免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B代表Benefit stakeholders,即对利益相关者产生正面效应。像黑石集团这样的管理着6万亿美元的大机构,其创始CEO拉里·芬克(Larry Fink)在去年写了一封公开信,敦促CEO们不能只顾短期财务绩效,同时要关注投资是否有长期的正面社会与环境效益。 欧盟也于去年制定并发布了可持续金融的框架;联合国机构参与发起的负责任投资原则等也在六项“负责任投资原则” 的基础框架上陆续推出了普惠金融投资者原则等更细化的框架;近年来绿色金融的大力发展等更是带动机构投资者更加关注正面积极的社会与环境效益, 并寻求此类投融资标的。C是Contribute to solutions,即积极主动地引领资金投向最能解决社会、环境等问题的方案和领域。2015年193国元首签署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后,可持续发展投融资成为了全球层面关注的热点,即SDG Finance。影响力投资在中国这几年快速兴起,大量主流投资机构积极参与到生态圈建设, 比如寻求解决社会与环境问题的论坛,投资网络搭建,孵化和加速, 并投资此类企业和产品。社会企业,共益企业与新经济类企业构成了“社会环境问题解决方案”的先驱力量。以衡量影响力作为投资的重要考量因素,这背后体现着可持续金融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广阔前景。

第二,“法”代表了政策、法规与治理。中国的绿色金融从零开始,在短短几年时间跃升为世界绿色债券发行量最大的国家,国家的政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管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更多的资金投向绿色领域。在法规与治理日趋完善的基础上,可持续金融的生态发展会更为健康与长远。

第三,“法” 指战略,包括了国家、城市以及机构层面的战略。新加坡在国家层面的定位,是要做全球可持续资产的聚集地。在新加坡国家主权基金推动下,新加坡在积极推动可持续金融中心的建设与定位。日本养老金投资基金(GPIF)注重ESG三大指标方面的投资,并从教育上在社会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斯里兰卡从2015年在国家战略层面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债券,重点关注社会发展领域的资金方案。在欧洲,瑞士也提出了要从传统的金融中心向可持续金融中心转变的目标。在中国,从改革开放的“探路者”到新时代的“示范区”,深圳也敢于先行先试,福田是最早提出要打造中国首善之都的地区; 深圳也明确提出要打造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与数字金融中心。未来,各个国家和城市的战略规划都将直接决定着可持续金融的发展前景,究竟是做一名追随者还是做一名领航者,搭建怎样的可持续金融生态都取决于“法”的制定。

猜你喜欢
金融发展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中国金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