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喜用荷的寓意。莲藕在南方有些地方叫作“莲菜”,谐音“敛财”,寓意旺财运。广东一些地方过年祭神时喜欢摆上莲藕,寓意好运连连、连年有余。而在广西贵港农村,小伙子娶妻喜欢摆莲藕和莲子,最好是并蒂莲,莲藕意为佳偶天成,莲子则为连生贵子、多子多孙;姑娘出嫁也喜欢摆藕,意为和娘家的情缘永远藕断丝连。
荷,成为别样的文化符号烙在老百姓心中。
我最初是通过舌尖认识荷,然后用鼻子和眼睛配合着去抗拒荷。
父母似乎对荷情有独钟,从荷叶到莲心,无一不宝贝。月未满,我易惊;及百日,我易吐。父母极尽发挥荷叶与莲心之效用,这就苦了我了,当然也苦了父母。
我对于幼时的事是没有什么记憶的,所有的描述都来自父母一遍遍的回忆,他们细致地描绘我当年如何紧闭双唇,四肢乱蹬地全力抵触荷,而他们则煞费苦心,穷尽三十六计来企图让我中招,如埋在米糊下,裹在丸子里,或者用饮料瓶装??
而我总是睁大眼睛,如临天敌般一瞪一闻,再确认无圈套才伸出舌尖舔,一旦味道不对,立刻缩回舌头,紧闭嘴巴,别开脸。父母于是使出“撒手锏”——捏住鼻子待我张嘴就灌苦水。
这一持久的见招拆招之战占据了我三岁以前的时光。
我不知道父母的描述里到底用了多少夸张的手法,我也不记得莲心到底是否真的苦到那般境地。我只知道,自有记忆起我就抗拒荷。
我家种了一小池塘的荷。每每挖藕回去,我当晚宁愿泡开水吃白饭也决不沾一星儿藕气,即使他们加入骨头一起炖来诱惑我(要知道骨头汤可是月余才熬一次的)。尽管他们把汤喝得滋溜溜地响,任他们软硬兼施,我决不上当。正如他们说苦瓜好吃,我却只记得它的苦。
七月初就开始陆续采摘莲蓬,莲心莲子收晒好并放玻璃瓶密封。
每年八月十五前后,母亲就会到荷塘里采摘那行将枯萎的荷叶,将其放入水中泡一泡,或者夜里放在天井,待霜降叶回潮,再一张张摊平、晒干、叠好,收藏起来。
我厌恶这些东西,却逮不着破坏的机会,它们总是像宝贝一样被锁起来。
小年前后,父亲便选个晴和的日子,冒着严寒去挖藕。
我喜欢看挖莲藕,挖上泥鳅或黄鳝足以让我欢喜一天。让我觉得很神奇的是,在那乌黑稀软甚至有点腥臭的烂泥下,竟然可以长出粉嫩的藕,藕怎么会与那些淤泥有关。
虽然莲藕看起来有点诱人,但我觉得它的味道就如这泥一般。
我总想不明白,这种东西大人们怎么会吃得有滋有味。
挖藕回去,母亲挑了最胖最粉的十来斤做藕糖。母亲围着蓝碎花围裙,手脚麻利地将藕洗干净、切片、泡水、焯水、沥干,裹一层白砂糖,弄好后用指头试试味道。没出息的小花猫在一旁馋得喉咙咕咕响。如此种种,我还是决不上当。
每年爷爷生日,少不了炖一锅莲藕汤。大抵四五岁时,爷爷生日那天,我跟表哥表姐们去田野里放风筝玩疯了,直到大人喊我们回去吃饭。父母给我碗里夹肉饼,那味道不同于往日的肉饼,可鲜美了!我馋得很,一口气吃了半碗,看我吃得猴急,爷爷、父母和姑姑都笑了。
吃饱了,我把碗一搁,用衣袖擦擦嘴。
姑姑笑着问:“二妹,你知道刚才吃的肉饼是怎么做的吗?”我惦记着玩风筝,一边开溜一边不在乎地摇摇头。姑姑一把拖住我,拉我到灶前,灶上搁着一盆糊糊的东西——还没蒸,打碎了的莲藕末和肉末看得分明。她又揭开锅,锅里有刚蒸熟的“肉饼”,我难以置信地一再对比,一再嗅,经眼睛和鼻子认证,它们确实是同一样东西。
我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很是沮丧。我想要恶心的,可胃却不配合着把食物倒腾上来。
姑姑大抵看出了我的心思,温和地说:“这叫莲藕蒸肉末,虽然荷叶水跟莲心水都是苦的,但莲藕很美味,有书为证,不信你看!”
她从帆布包里掏出两本漫画书递给我。我虽然还不怎么认字,但是从图上可见小朋友们对藕制品的馋涎,我困惑极了。
姑姑是老师,说话中听,我向来听她的。可这次,我只听到自己最真诚的心。姑姑说再不信你问表哥表姐去啊!
表哥表姐们早就到野外继续放风筝了,我却再也提不起劲了。这一天的朗朗秋日霎时变成一个个谜团,弯弯的稻谷像无数个问号一样塞满我的脑袋。
我从表哥表姐口中掏出我依然不敢相信的答案——莲藕确实是美味的。
我迫不及待地溜回厨房去印证。我偷偷地从汤锅里捡起一小块莲藕,心想要是苦的,立刻扔回锅里;要是真如他们所说,我就吃完这块。
这一尝,可让我震惊了,粉嫩、香甜、松软,我吃了一块又一块,肚皮撑得滚圆。这时从门外进来的母亲把我逮个正着。我成了苦脸小馋猫。
这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饭桌的谈资,成为外加的一道菜。尤其是煮莲藕的夜,我不管不顾,只管大口大口往嘴里塞莲藕。
我理所当然地爱上莲藕以及藕制品,连带也爱上荷。
其实我原本也喜欢荷,喜欢它像碧绿的大圆盘一样的荷叶,喜欢荷叶上擎着的在微风中来回滚动的小珍珠,喜欢那洁白或粉红的、盛开或半开的花或未开的花骨朵,喜欢荷叶样的衣领或裙摆??
后来,我逐渐知道荷一身都是宝,莲子、荷叶、莲心、藕毫无疑问是美味的食材,其实莲心也不是那么苦,荷叶还可以辅助做各色美食,如荷叶糯米糍、荷叶鸡、荷叶排骨、荷叶饭等。
就这样,荷在我的人生坐标上被明显界分,前小段是“魔鬼”,后大段是“天使”。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荷叶荷花是不是从半空长出来,然后倒着把根扎进河塘下的淤泥里,不然它们怎么能如此干净,干净得没有一丝尘埃。这是一件很让人费解又很奇妙的事。
谜一样的荷,在我心里长成了问号。
直到父亲在夏日闲暇时教我念“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那时恰巧有风吹过,沁人心脾的荷香由荷塘一溜儿撞入怀,荷塘两旁的翠竹亦沙沙摇曳。
这种常见的景象扔进了这句诗,倒生动了起来,如一只青蛙搅得荷塘的水一圈一圈地荡着涟漪。我忽然很渴望立刻能见到竹叶尖的晨露。于是我撵着启明星早起了好些时日,只为闻荷香、听竹露。
我忽地又觉得荷花总该有点仙气的,也总为了自己这个新发现不断地去网罗证据,包括用尽十八般“缠术”缠着父亲念与荷有关的诗词。
可从父亲嘴里掏出的不多,就那么几句。翻过来覆过去,念得多了,我脑子里的褶皱就长满了荷,开了花,铺成一张张精美的画卷。
“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那是怎样一幅清丽拔俗的画面,清透的涧水,倒映着松树和竹子,涧水便上了色,入了画,清风从潭面捎来阵阵淡淡的荷香,何等的怡情悦性!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那可壮观了!三百里的镜湖,花骨朵儿含苞待放,让人惊叹的是与天际相接的壮丽风光。只有花总嫌单调了点儿,画里得有些精魂——“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便情趣盎然了。夏日的若耶溪旁,温柔贤淑的采莲女三两结伴,款款来采莲子。她们置身荷塘中,隔着荷花轻轻对语,不时传来浅笑声,脸上的红霞妩媚若荷花,惹得一众美男子心旌摇荡。怪不得若耶溪也觉着窄了去。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月夜的荷塘,则又是另一种境界。试想:楼上凭栏远眺,四面的山山水水相映相衬,十里芰荷影影绰绰,如泼了墨的画,楼头清风,空中明月,山光、水光、月光尽在画中,荷香入心,想必琼楼玉宇也不过如此吧。
缠得多了,父亲掏尽了心中的诗也不能满足我的欲望,他只好买来唐诗宋词应付我。我不满足于此,每一次到镇上四姑家,总免不了“牵”几本书回来。
天长日久,岁序更新。随着时日增长,我对于荷的认识又深了许多。原来荷的价值,不止在于观赏,也不止在于品尝,更在于遗世独立的风骨,这让我在品荷之上多了一份深思。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大诗人屈原借芰荷喻自身忠心若花般清芳,以此应对众小人的嘲讽,其不随俗流的品性一览无遗。这为他后来的含恨投江埋下伏笔,也由此可见,荷花具有或者说被赋予忠贞高洁的品格。
“予獨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莲,花之君子也。”何谓君子?洁身自好,清正廉洁,不谄媚不攀附,不随波逐流,活于尘世间而又超然尘世外,气节与风骨并存,卓尔不群又凛然不可侵犯??濂溪先生以为如此种种,便可谓君子也。由物及人,他又喟然长叹:“同予者何人?”他自然不知道,后世如莲一样品格的亦甚众。
“绿盖半篙新雨,红香一点清风。天赋本根如玉,濂溪以道心同。”荷叶擎新雨,雨中荷花更清丽夺目,风中清香怡人,这荷生来就如玉一般冰洁,濂溪先生品性如莲。其实何止濂溪先生品性如此,宋伯仁内心恐怕也有与先贤比肩之自得之意吧!
??
古往今来,咏荷诗词多得若朗朗夜空的星辰,不知是荷香沁润了文人墨客的笔尖,让他们笔下的文字变得丰腴生动起来;还是文人墨客的文字赋予了荷遗世的风骨,赋予了荷高洁的品格。总之,两者相得益彰,于是荷愈发神圣,咏荷诗愈发深沉厚重。
荷自然是美得落落大方的,以大家闺秀相比不为过,以小家碧玉相喻亦甚雅。诗中荷也不输它本身。单只说古诗词中荷的别称,就美得让人沉醉:水芙蓉、菡萏、莲花、红蕖、泽芝??更让人神往的是荷那诗化了的卓尔不凡的风骨和冰清玉洁的品性。
是因荷成诗抑或缘诗入荷,我不可遏止地恋上荷,恋上荷文化,恋上一座有着千年荷风的城。
荷花是贵港市的市花。2018年,第32届全国荷花展览在贵港成功举办,光是主题就足以摄人心魄——“我芳香2000年,只为等你来”,这一场浪漫的邂逅颤抖了千年荷韵。
贵港这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韵新城与荷花有着深远厚重的情缘,因自古以来遍种荷花而得名“荷城”。当地汉墓的出土物中有炭化的植物种子“莲子”,陶制品亦雕刻有荷花荷叶等图案,可见荷文化在贵港的悠久历史是可考的。
一座城因遍种荷花而自成荷风,一座城因生了荷风而入了荷韵。入了荷韵的城,满眼尽是与荷风、荷韵相关的人和事。
东吴陆绩任职郁林郡太守期间克己奉公、两袖清风,任期届满返乡水路迢迢,行程艰险。他的行李却简单得只有铺盖外加几套衣物和几箱书籍,船家认为“舟轻不胜风浪,难以航行。”陆绩身上钱财无几,也不能买什物,无奈之下只好请人搬一块大石压舱,船方顺利启航。这就是流芳千古的“廉石压舱”。
北宋濂溪先生受时任龚州知州的程珦所聘,随之到龚州为“二程”讲学。自幼对莲的冰洁情有独钟的濂溪先生到了贵港后惊喜于遍地的莲池,诗兴大发,为千古名篇《爱莲说》奠定了基础。他在平南留下了印心亭、莲花池等爱莲文化遗迹。
程珦作为大学问家濂溪的伯乐,与濂溪一见如故,他何尝不是同道中人呢?他任龚州知州期间,重教育,兴民生,政通人和。
明代平南籍的张廷纶诗名远负,为人严气正性,为民舍生取义,为政清廉正直,为国忠心不二。他清廉正直,为官二十余载,家境清贫,“进退一身关社稷”。次子张澯廉洁立身,清白做人,秉公执政,不徇请托,惟正是道,唯才是用。
父子俩骨子里透着“清正廉洁”之正气,始终秉持“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道德准则。正是“一门父子两尚书,三清四白传千古。”
若将荷风等同于廉洁正直,那就过于狭窄了,它的含义还延伸到忠烈英勇、仁义贤孝等方面。
贵港自古以来忠烈英勇者不计其数,太平天国起义运动中的石达开、黄花岗五烈士中的韦树模、劳五暴动中的宁培英??荷风落在他们身上成了民族气节,他们的鲜血映红了今天的荷花。
南宋梁嵩,凭一首荔枝诗中榜首,朝廷授其为翰林学士,而他始终放不下相依为命的老母亲,于是仿母亲口吻写了一首《倚门望子赋》上奏,请求皇上恩准返乡侍母。赋中字字泣血,声声落泪。帝感其诚,准奏并欲赐之。梁嵩谢绝皇帝赐宝物,再上奏请免家乡龚州人丁税赋再获恩准。他的仁义贤孝成为千古佳传??
荷城历代为官者清廉正直的不胜枚举,文人墨客刚正耿直,具荷风骨者比比皆是,默默奋斗在一线的干部职工群众洁身自好,凛然正气者千千万万。比如,获全国“最美家庭”之称的李钦志家庭、彭少敏家庭,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之称的黄桂林??他们背后的动人故事都赋活了荷的品格。
再说说我身边的师友们。莫老(莫之棪),贵港当代文坛的奠基人之一,他强调文学爱好者要重“三修”,即人格修为、文化修养和艺术修炼。他是这样提倡的,也是这样做的。
“三修”中他把人格修为放在首位,强调工作的第一性、家庭的重要性,然后才是文学的坚守。他忠于党忠于国家,并为自己一辈子持之以恒地保持着共产党人的信仰而自豪。
莫老以“缘何一再歌良柚?以此闲心报土壤”对故乡表白。他虽年事已高,却倾力于家乡的发展、家乡文坛的振兴,对于文坛新人也总是不遗余力地给予指点,教导践行“三修”。受他教诲的文学爱好者极多。作为他的学生,若在“三修”方面做得不够,必被他严批狠责。
岁月流逝,莫老将自己活成了一株不老的荷。
還有潘大林、徐强等文化名家也执着地致力于贵港文化事业的繁荣昌盛,深入挖掘荷文化历史渊源,推动荷文化的发展繁荣,为营造文明尚礼、和谐共进的社会风气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荷。他们影响了千千万万的荷。
贵港这片土地滋养了荷,贵港这片土地养育了如荷的人。
去年四五月,一双又一双的并蒂莲刷屏,我潜意识里将它看作是喜庆的寓意,如众多老百姓一样。
酷爱荷花的我与并蒂莲之间隔了一块屏幕。
忽地很想去看看覃塘的荷,写写覃塘的荷,无奈琐事缠身,总不成行。直至暑假,某日中午从南宁回贵港,铁了心要赏荷。然而导航不配合我的意愿,把我带到覃塘的甘蔗田,兜兜转转,天色向晚,只好抱憾而入城。寻着宾馆后终究不死心,雇了辆三轮车便直奔贵港园博园赏荷。入园已是晚上九点多,和着月色赏荷。
一对夫妇带着一个两岁许的小姑娘从我身边经过,那小姑娘盯上一朵奶白色的大荷花,便不肯移开目光,小手正要伸出。
爸爸妈妈一起制止:“宝贝,这花只能观赏不能摘,要是每人都摘一朵,这里就无花可供观赏了。”
“爸爸刚才说的话,琪琪都忘了吗?”
小女孩噘着嘴,奶声奶气地说:“我不摘花,花上有只虫子,我要赶走它,不让它啃花!”声音里带着一丝丝委屈。
“原来是这样呀,宝贝真善良!妈妈错怪你了。”
“哈哈!那是一只萤火虫,它吃不了荷花的,琪琪放心好了。”
一家三口继续往前走,月光落在他们身上,洁白如荷。
我原跟车夫约好十点前出园,结果流连于荷间竟忘了时间。孩子提醒我已经十点十五分,我们慌忙赶出园。园外,车夫还在车上等待。车夫说:“我担心你们找不着车回程,毕竟时间不早了,这边偏远,车少。”
夜风轻拂,月色如水,荷香入怀。千年荷风满城香??
作者简介:彭敏艳,女,广西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青年作家报》《作家报》《内蒙古日报》《广西日报》《贵港日报》《广州文摘报》等。《小手丫》获贵港市优秀童谣征集大赛二等奖;《花瓣里住着月光》获广西群众文学优秀作品评选三等奖;《四十九只千纸鹤》获第四届广西网络文学大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