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别人的文化玩出自己的花样 需要的是什么?

2020-09-27 23:13手游矩阵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2020年16期
关键词:日式奇幻功夫

手游矩阵

从西式奇幻到日式异世界

现在来看,日式奇幻在内容叙事和角色塑造的风格上,都与欧美本土奇幻形成泾渭分明的风格差异,很难让新人第一时间意识到它们竟然同源。

异世界题材近年在二次元群体中特别火,日本动漫的广泛传播,让精灵矮人、迷宫冒险、勇者魔王等经典奇幻元素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认知。大家不难发现,日式奇幻以经典游戏《勇者斗恶龙》为基础脉络,延伸发育成为自成一系的世界观。后来又经过日本各类ACG作品数十年的共同打造,形成独特的文化题材。随后异世界题材又从日本传到中国、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地,并且通过游戏动漫逆向输出到欧美。

这种看似不洋不土的“剑与魔法”异世界,初期给受众的印象并不算非常“硬核”,但随着时间和作品数量不断积累,我们现在终于看到了文化质变。日式异世界题材,如今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莫过于加入了各种各样的“跨圈”元素,比如Over Lord中的游戏设定,《六花的勇者》以悬疑推理为主的剧情,《打工吧!魔王大人》更是带入了现实世界的职场与生活。这些日常元素的加入,让我们看到一个更接地气的幻想世界,里面的故事不再是欧美自古以来的英雄史诗。因为文化差异的缘故,经过改造的日式异世界受到了东亚市场的欢迎,所以也就进一步催生出更多细分作品。

可以肯定的是,《异种族风俗娘》的火爆并非一时偶然,而是市场上早已有大量同类题材作品后,必然会出现这样一部爆款。前几年《魔物娘的同居日常》同样火遍欧美“宅圈”,也充分说明了在幻想世界中的这些幻想生物,作者和受众都在期待他们有着更丰富的细节设定并以此作为作品卖点。此外,还有尚未动画化的《精灵小姐瘦不了》也有同样的潜力,这部作品将主题放在了运动减肥上,主角依然是异种族的人形生物。

在普通受众眼中,日式异世界中的异种族生物们带有一种猎奇的艺术审美,自然容易获得更多的流量。而在专业群体中,则发散出内容背后映射出来的反种族歧视、文化包容等人文话题。虽然在某些地方不严谨,甚至略显做作幼稚,但日式异世界长久以来“打造一个幻想乌托邦”的主流思潮,正是它受到广泛认可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于中国功夫,关于外国功夫迷

在国内,很多人包括网络舆论对功夫的态度非常复杂,它既是我们值得骄傲的传统文化,又被一些人视为“不能打”的假把式。

中国功夫的整个大类中,传统武术占了不小的分量,而近年来关于“传统武术打假”的风波,让功夫陷入到舆论口水的中心。实际上还是因为大部分国人对功夫抱以太高的期待,以及想得太多。而在纯粹的国内外功夫迷眼中,功夫是一种文化而不是一种竞技体育,大家更喜欢的还是关于功夫的各种文娱作品。

前几年有一款在Steam上架后大受好评,它的名字叫《少林VS武当》,作者是一名热爱中国功夫片的外国人。不论中外,大家给的评价都比较集中于游戏非常精细地还原了Kungfu Movie(功夫片),不管是人物角色形象,还是音乐音效,都让看过20世纪邵氏武打电影的人,瞬间能够领悟到其中的韵味。

只不过有意思的是,大部分中国玩家只认得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甄子丹少数几个形象,反倒不如外国粉丝那样对里面的角色如数家珍。甚至于很多人把李连杰的角色原型错认为黄飞鸿,而这个角色其实是霍元甲……

一款向经典功夫片致敬的格斗游戏,里面的登场人物多达30位,展现出来的武术流派非常广博。在没有动作捕捉的前提下,《少林VS武当》能把这些动作还原到这种程度,可见开发者对功夫片的情怀有多深。

举个有意思的“彩蛋”,在《叶问》电影系列中主要负责搞笑的罗师傅,前一段时间还被网友做成各种“鬼畜”视频火遍网络。而在《少林VS武当》中,“嘴炮王者”罗师傅同样也有出场,只不过他的角色出处是20世纪70年代的邵氏电影《金臂童》。此外还有空手道冠军查克·诺里斯的“唐手道”,游戏开发者化用了日本空手道的原型“唐手”,这一古老的中国功夫流派。

可以说,不少外国人对中国功夫以及功夫电影等相关文化的喜爱,甚至超过了不少中国本土的功夫迷。在音乐领域,外国人创作了经典Disco舞曲Kung Fu Fighting(还是周星驰的《功夫》以及《功夫熊猫》的主题曲)。在游戏动漫领域,以成龙为原型的角色形象和武打动作更是俯首皆是。至于电影领域,正是因为《功夫熊猫》的惊艳问世,才被国人惊呼“文化侵略”。

外国人将中国功夫“拿来”后,化用为自己的特色文化,这种出口转内销很长时间以来一直被我们忽视。功夫文化就像三国文化一样,在近十年的新市场环境下,往往是外国人做出更优秀的作品而受到中国人追捧。

玩出口转内销,我们也开始起步了

不管是《三国志14》还是《全战三国》,这些优秀的中国文化衍生作品都是外国人做的,如今相关的国产作品依然存在不少差距。但关于这一点差距,越来越多的受众已经不再感到焦虑和不满了,因为就像前文提到的,我们的文化自信初步建立起来了。当然还有另外一方面,那就是在文化方面,我们的“拿来主义”也日益纯熟了。

比较直观的例子就是,像军武娘、大逃杀、妖怪物语这些诞生于日本的文化,如今被中国游戏厂商玩得“贼溜”。国产的《碧蓝幻想》,如今基本算是接过了《舰队collection》在日本市场的头把交椅;《荒野行动》和PUBG Mobile也各自在日本市场占据了大量份额;而像《阴阳师》這样以群妖为题材的游戏,还衍生出了一系列相关IP作品,同样引起不少日本受众关注。

因此,当我们也能上手玩“出口转内销”时,大家对所谓的“文化侵略”自然也就看淡了。当国内从业者拿出越来越多作品,并且展现出日渐提升的技术水准和文化内涵时,国人的自信也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外国文化题材我们都玩得转,还怕没机会做出优秀的本土文化题材吗?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关注国产动漫的朋友相信也或多或少注意到过,不管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的《狐妖小红娘》还是现代电竞题材的《全职高手》,都在海外最大的动漫评分网站MAL上获得了不俗口碑。至于被戏称为“第一文化输出神器”的网文,吸引外国读者的也不仅是修仙和言情,还有如今在海外人气排名稳定前三的《诡秘之主》。

试想一个中国人写出一部世界观背景和人物角色全是西方人的作品,对西方文化以及社会人文的深度刻画甚至让外国人都感到惊讶,这种出口转内销的成绩足够让国内粉丝值得骄傲。

正像鲁迅先生说过那样:“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不管是日本“拿来”的奇幻文化,还是美国“拿来”的功夫电影,抑或中国“拿来”的其他外国文化,都经过了本土的再次加工创作,形成一种全新的文化生态后再反向输出到原产地。纵观国内外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道理,那就是与其哀叹文化符号“被窃取”,不如从业者努力修炼和受众大力支持。别家和自家的文化元素,只要是自己做好做大的,那就是值得骄傲的优秀作品。

结束语

无论如何,看到国产游戏能在国内外取得不俗的成就,我们应该感到由衷的自豪。在未来,我们也期待国产游戏厂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猜你喜欢
日式奇幻功夫
古蜀人也用“烧烤架”?三星堆奇幻之旅来了
少年派的奇幻“拍摄”
哥本哈根STICKS'N'SUSHI日式餐厅
日式建筑观与思:1945年以来日本建筑与城市发展纵览
带电粒子的奇幻之旅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