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欣怡
(北京市顺义区空港医院,北京 101318)
泡脚又称之为足浴,最早的文献记载是晋代《肘后备急方》,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1]。 由于人体双脚上存在与各个脏腑器官对应的反射区并分布经络,因而当采用温水泡脚时便可对这些反射区进行刺激,促进血液的循环,对内分泌系统进行调节,进而取得保健效果。 同时加入相应中草药更能起到一定治疗作用[2]。该院中医科常外用泡脚方剂加减治疗各类关节痛、风湿痹通、腰颈疼痛等,均具有一定疗效,患者反馈良好。 鉴于此,该文选择该院门诊于2019 年1—12 月期间收治的50 例关节痛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成两组后分别予以常规西药治疗与中药泡脚方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疼痛状况。 现报道如下。
研究对象选择该院门诊收治的50 例关节痛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将其分为西药组以及中药组两组,各25 例。 纳入标准[3]:(1)均符合关节痛诊断标准;(2)在临床上伴有明显疼痛,且发病频率>2 次/周;(3)患者及其家属知晓该次研究。 排除标准:(1)合并有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或者处于严重疾病急性期;(2)患者近1 周内有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史;(3) 耐受力及治疗依从性差;(4)处于妊娠或哺乳期者。西药组(n=25):男性15 例,女性10 例;年龄30~70 岁,平均年龄(52.16±9.13)岁;病程1~23 个月,平均病程(16.48±3.17)个月。中药组(n=25):男性16 例,女性9 例;年龄31~69 岁,平均年龄(53.45±8.59)岁;病程1~24 个月,平均病程(17.33±3.26)个月。 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关节疼痛作为风湿性关节炎首要症状,全身关节均可发生,临床上以大关节受累常见,如膝关节、腕关节、踝关节以及肩关节等,临床典型表现为对称性以及游走性疼痛,同时还伴有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炎症表现。 一般情况下,急性炎症症状会持续2~4 周消退,但也存在一个关节症状消退的同时另一个关节症状出现,还存在同时几个关节发病情况。
西药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予以口服洛芬待因片(国药准字H20020514),2 次/d,2 片/次。 中药组予以中药足浴方剂泡脚治疗,药方具体如下:红花30 g、艾叶30 g、透骨草30 g、伸筋草30 g、鸡血藤30 g、独活15 g,桂枝15 g、干姜10 g,疼痛较甚者可加川乌9 g、草乌6 g[4],脚气脚痒患者加入花椒30 g。将上述诸味药材装入纱布袋中先放入冷水中浸泡15~30 min,然后加3 000 mL 水煎煮40 min,将上述药液倒入泡脚桶内,并保证药液量能够没过患者的脚踝,睡前泡脚,1 次/d,泡脚时间控制在30 min/次,以额头微微汗出或后背潮热为宜。 注意泡脚时药液温度最好控制在38~45℃,7 d 为1 个疗程,共4 个疗程[5]。
对比两组患者关节痛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结束后患者疼痛状况。
关节痛疗效判定:(1)痊愈:疗程结束后,患者疼痛感消失,肢体活动自如。 (2)有效:疗程结束后,患者肢体活动明显好转,疼痛感减轻。 (3)无效:疗程结束后,患者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痛经疼痛程度评价: 采用VAS 视觉模拟评分法,以患者自觉疼痛程度进行0~10 分评价, 分数越高表明疼痛越剧烈,轻度疼痛:0~3 分,中度疼痛:3~6 分,重度疼痛:6~10 分。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西药组患者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中药组与西药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中药组患者VAS 疼痛程度明显轻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n(%)]
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关节痛呈现出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老年患者群体中,关节痛十分常见,其病因多种多样,包括膝关节炎性疾病、全身性疾病、关节疾病等。 膝关节炎性疾病如感染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全身性疾病如痛风、类风湿、结核病等;关节疾病如肌肉劳损、髋部疾病、鹅足肌腱炎、腰部疾病。 在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下,关节痛患病率逐年增加。 以下就几个常见病因进行论述。
(1)膝骨关节炎:这是导致老年患者关节痛的常见原因,属于滑膜关节进行性退变性疾病,就当前来看,该种疾病的病因还未明确,病理表现主要为软骨退变磨损、关节肥大变形,导致关节疼痛、出现功能障碍。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显示,该种疾病与局部炎症、遗传易感性、机械应力等因素有关,与年龄高度相关。
(2)类风湿性关节炎:该种疾病是诱因未明的系统性疾病,其表现为侵袭性、对称性关节炎症,多合并关节器官受累,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整个关节功能丧失。
从中医角度来看,关节痛属于“痹症”范畴,是由于风、寒、湿、热外邪侵袭所导致,致使患者气血运行不畅,继而出现关节、筋骨、肌肉疼痛、僵硬、肿胀、麻木等症状,关节痛主要集中在肌肉和关节位置,与肝肾亏虚息息相关,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以除湿止痛、祛风散寒为主。 从中医经络学讲三经皆起于足,也就是说足部为三条阴经的起点,三条阳经的终点。 通过中药足浴的方式对患者反射区进行经常性刺激,能够显著地提高药物的吸收程度,并且在反射区刺激感应以及药物两者的双重作用下能够通畅患者全身血液循环,对各个组织器官功能予以调节,进而改善机体脏腑器官病理变化,最终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内病外治,上病下治的效果[6]。 在该次中药泡脚组方中,红花能活血通经,散瘀止痛;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外用可具有祛湿止痒效果;透骨草、伸筋草均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的功效,用于关节酸痛,屈伸不利;独活亦能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主要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鸡血藤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 在上述方剂中加入桂枝、干姜,可起到散寒止痛、通阳化气以及回阳通脉的作用。 川乌及草乌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功效,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风寒湿痹及关节疼痛,具有较强的麻醉止痛效果。 该次研究表明,中药组关节痛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西药组患者的76.00%; 且中药组患者VAS 疼痛程度明显轻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说明,与传统西药治疗相比,中药泡脚方剂在关节痛患者中的应用可显著提高疗效,减轻疼痛症状[7-9]。
对于疼痛患者除了该次研究中的中药泡脚方案外,还可进行艾灸或用推拿疗法,可促进骨头运动,松解膝关节周围软骨,使得关节灵活,缓解疼痛;针灸疗法(取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太溪以及昆仑等穴位)可补血气,祛风寒,通畅关节周围脉络,恢复关节功能,减轻关节疼痛[10-11]。 此治疗方案的意外收益, 对于50 例研究对象中同时有糖尿病足和末梢神经病变者,具有一定疗效,同时对于脚气脚痒患者疗效明显,患者反馈良好。 相较而言,中药泡脚方案安全、简单,患者耐受性高,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也有一些事项需要注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维持室内环境的冷暖适宜,叮嘱患者避免受凉,同时,还可以配合使用物理疗法,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热疗、冰疗。 热疗的形式有短波疗法、微波疗法、毫米波疗法、超短波疗法、辐射疗法,而冰疗的主要方式就是冰按摩与冰敷。 通过热疗,能够改善患者局部微循环,达到镇痛、消炎、缓解关节僵硬和肌肉疲劳的作用,而利用冰疗,则可以有效减轻关节水肿,减慢血液循环,从而缓解患者在急性期的剧烈疼痛。
综上所述,针对关节痛患者使用中药泡脚方剂可显著提高疗效,减轻疼痛症状,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值得大量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