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乡愁”反思下的乡村振兴战略

2020-09-26 09:39李虹
今日财富 2020年28期
关键词:乡愁战略农村

李虹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展乡村经济、产业扶贫、乡村文化建设等相关问题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和研究。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理解“乡愁”,并通过反思乡愁来制定更加科学理性的政策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分析了“乡愁”反思的内涵、“乡愁”反思下的乡村振兴战略价值以及“乡愁”反思下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振兴提供一些参考。

一、前言

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将“乡愁”从文学角度提升到国家战略。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指出乡土性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特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保护村落、发展乡村经济,解决乡村社会治理问题,能够追索“我从哪里来”,这对推进乡村振兴、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相关部门需要对各方面力量进行协调,不断完善乡村经济体制,拓展发展空间和产业,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保证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据此,在“乡愁”反思下,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问题,具备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乡愁”反思的内涵

所谓“乡愁”主要是从文学阐述的一种情绪,阐述了漂泊在外的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从乡村振兴的角度来看,对乡愁的解读和其内在意蕴众多,还有待于相关人士进一步分析与研究。在中央城镇化的具体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将“乡愁”这个具有诗情画意的概念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做出重要指示,要让居民“记得住乡愁。”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需要从政策和制度的视角对“乡愁”问题进行思考。

目前很多人对乡愁进行反思,存在认识不清的状况,乡愁并不只是一种怀旧的情绪,而是以怀旧的方式来对未来城市和农村发展问题进行思考:在当今急剧社会变迁的状况下,究竟该如何发展才能够促进乡村振兴。虽然如今很多人都从小生活在城市,但是现有城市的家庭基本都来源于以往的乡村,可以说每个现在城市人的身上都带有乡土烙印。在城镇化的建设发展中,大量农民工进城打工,乡村中的代际贫困、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农村社会治理问题不断凸显,这也是对“乡愁”内涵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在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人才等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城市代表着我国的具体实力。在与其他国家竞争的过程中,代表我国形象的主要阵地仍然在城市,但促使我国持续发展的动力在乡村,乡村更像是一位“幕后人员”,为我国城市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乡村已经为城市发展付出了所有,因此现在必须要重视乡村振兴,城市需要发挥自身的作用,以工业反哺农业,促进乡村振兴的实现和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乡愁”反思下的乡村振兴战略价值

想要对整体问题进行研究,就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乡愁”反思下的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价值。从乡村居民的角度来看,他们需要的并不是“乡愁”反思,一味反思而不应用具体的实践措施,那么所谓乡村振兴只能是一纸空谈。对于乡村振兴战略而言,其在现实情况中具备十分鲜明的价值。具体来说,传统的乡村人口以耕种为主要职业,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乡村人口也受到了工业化生产模式的具体影响,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城市打工。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为城市众多企业提供廉价劳动力,拿着微薄的工资收入承担着最苦最累的活计,付出与回报并不能成正比。进入城市打工的这部分人成为“农民工”,既无法保证耕作获得较好的效益,也无法在城市中合理立足,这使其具备了双重身份,很多农民工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身份认同危机。

由于乡村经济水平较低,所以很多农民进入城市打工,他们的付出保证了生活的温饱,促使我国城市化建设得到了发展,但很多农民工无法获得城市居民的认可,再加上他们没有固定的收入与住所,所以很难融入城市,这是其`1自身存在着的矛盾。长期处于这种身份认同危机中,毫无疑问会出现很多社会问题,所以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真正将乡村人口从贫困、无奈的境地中解脱出来,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发展乡村经济,完善内在体制,让城市与乡村的发展能够齐头并进,满足我国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需求。

四、“乡愁”反思下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020年初的一场疫情,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经济都出现了衰退的趋势,在疫情面前,人们不仅仅需要寻求控制疫情的方法并保证自身的安全,同时还需要科学合理的发展经济,尽可能保证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在疫情中,乡村振兴的价值也真正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相关部门必须要科学推动乡村振兴,在“乡愁”反思下不断的将具体工作落在实处。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制定乡村绿色发展计划

由于受城市中心主义思维的影响,有很多人都认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就是用城市发展理念来“居高临下”的对乡村进行指导,还有一些人认为所谓乡村振兴就是将城市企业建设到农村中,或是对村庄进行改造等,这些不了解和不尊重当地乡民意愿的做法不可取,甚至可能会引起乡村群众的强烈不满,引发为严重的社会事件,影响社会的稳定性。实施乡村振兴,就必须要加强对乡村价值的认识,充分调研和了解乡民的意愿,因地制宜制定乡村绿色发展计划。对农业产地环境进行治理可间接带动经济发展,对农村生活环境进行改善可保证生活质量,由此可见推进绿色发展较为重要,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是保证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战略,另外农村也是对生态产品进行供给的主体,能够满足群众对生态环境的需求,把农村建设与绿色发展进行联系,可不断补充我国生态缺口,维护农村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活节奏,长此以往农村的地位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与城市并驾齐驱,在经济发展方面农村逊色于城市,而乡村的生态环境优势也是城市无法比拟地,只有如此才能够实现乡村振兴,为农民生活的改善提供必要条件,以此来不断促进我国的持续发展。

(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

分析“乡愁”反思下的乡村振兴战略问题,重点并不是所谓的“乡愁”反思,而在于乡村振兴战略。在很多乡村群众看来,“乡愁”反思的实质意义仅限于一个噱头、一句空话,一句口号,只有以务实的态度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研究与分析,才能够真正达到最终的目标。因此政府部门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因为不同地区的农村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对农村经济发展途径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提升经济发展的效率并保证其具备当地特色,为经济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入到农村基层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和研究,根据不同村镇的实际情况发展特色农村经济。目前部分地区通过对乡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调查与数据分析明确了经济发展的几种不同的途径,能够给我们以良好的借鉴。

首先,在乡村存量资产的基础上,必须开展多种不同的经营模式,无论是借助土地优势发展经济还是借助地区资源发展旅游经济都需要完全的包括在其中。

其次,应该结合乡村群众的意愿不断创新经营方式,因地制宜。最后,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以协同服务为基础,以增收为基本目的,部分地区在资源方面存在特殊性,在地理位置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应该考虑特色的元素不断融合经营方式并创新,带动乡村其他产业的发展。例如一些农村地区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就可以开发建设旅游产业,合理经营,如果旅游产业得到发展,那么当地的餐饮行业等也可以被带动,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五、结语

综上所述,面临城乡分化所导致的社会问题,反思“乡愁”的实质是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实施,所以要明确未来的发展思路,对农业产地环境进行治理可间接带动经济发展,对农村生活环境进行改善可保证生活质量,推进綠色发展,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同地区的农村在经济发展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提升经济发展的效率并保证其具备当地特色。政府部门需要发展乡村经济,让城市与乡村的发展能够齐头并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作者单位: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乡愁战略农村
乡愁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乡愁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回头一望是乡愁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