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红
2015年7月中旬,在送走一届高三,即将结束休假时,我接到了校长的电话,希望我接下17班的班主任工作。当时的心情是有点害怕,也有点好奇,害怕的因素很多,好奇的想法只有一个:想知道自己能把这个有众多优秀学生的班级带成什么样?
开学分班前,校长亲自主持班主任会议,说实话,带班任务艰巨,我的心情也很“沉重”。但是,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儿要一件一件地做,带着学校和家长的期待,写完了满满的计划,我开始了忘我的工作。
开学初的第一次班会,我请曾经考入香港中文大学的毕业生走进班级,为学生讲目标及学习方法,这对他们的触动很大。之后,我又让曾经考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两名学生,分别发来视频,让学生懂得如何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并把校长与教师对班级的期望值告诉他们,也相信他们一定可以突破自己。接下来的几周,我让每个人讲一讲自己喜欢的大学和专业,他们对此非常感兴趣,并开始努力学习。
然而,第一次月考后,问题来了,学生把目光全盯在了分数上,盲目地攀比分数。在月考总结中,我这样说道:“最好的高三学习状态是忘我,忘我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忘记忽高忽低的年级名次,忘记对比,忘记终点决算效应带来的恐慌,大家尝试把情绪和精力放在细节上:一道精彩的题目,纠正错误后的欣慰,理顺知识点后的欢畅,弄明白问题后的恍然大悟。拿一些细小的收获来激励自己,在学习上保持纯粹、谦虚的状态,并处理好学习过程与考试结果的关系。享受学习带来的喜悦和满足,享受我们这个新建集体中同学们共同奋斗的感动。”
虽如此说,但一开始,学生之间谁也不服谁,对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挑剔着。有学生说 “原来的班主任很懂我”,也有学生说“某教师讲课太基础”,家长也心存芥蒂。在一次班会上,我跟学生说:“一个优秀的学生应该懂得适应,懂得尊重,希望你们信任学校的教师们。我们相处时间不长,日久见人心,你们对原班有感情,我能够理解,但也请你们珍惜这个群体,一年后你们会为这个群体而骄傲。”
针对以上问题,我和其他科任教师一起探讨对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方面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另一方面注重对学习方法进行科学的梳理,采用大单元授课法、讨论法、互助刷题法、问题解决法等教学法,重视夯实基础,关注思维能力提升,在严谨、完善体系、深度思考、讨论上下功夫。同时要求学生重视语文和英语学科的学习;关注学习目标上的细小进步;自习课上要全身心投入;一轮结束时补全弱科;调整考试心理状态;关注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家长参与自习管理,和教师站到一起。我也十分注重班級团队建设,每名学生要轮流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总结一天的学习活动等。
我还给自己定下一个计划,每个月与每名学生进行一次谈话,平时有问题随时聊,长谈时帮助他们调整计划,根据问题,分析原因,根据科任教师的合理建议,帮他们落实计划。每逢假期,带领他们一起做计划,有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有效地规划时间,有的学生得益于计划取得了超越自己的成绩。
班里有一名学生,思维特别,想法古怪,他不信任任何人,包括他的父母。一次他在课堂上睡觉,我轻轻地提醒,却换来一句辱骂,此事甚至惊动了校长。可后来一想,他毕竟才到这个班,需要时间去适应。之后,我便开始接触他,明里暗里表扬他,相处过程中找他的优点和自信点称赞他。他傲慢时,我谦虚;他也学会了谦虚,学会了说谢谢。他开始在课堂上维护我,支持我,帮我解决学生们问的各种问题,我给他起个亲切的名字——W老师,同学们也这么叫他,满足了他的自信心,激发了他的内驱力。
我从教25年,担任了24年班主任,我喜欢钻研教育名家的理论,也愿意学习优秀教师管理班级的好方法。对于一个班级来说,考试纵然重要,但关注学生各方面的成长更重要,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支持他们以后人生之路的自信心、同理心、恒心等,如果做到了这些,我相信一个班级不仅会成为一个成绩优秀的班级,更会成为一个团结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班级。
编辑/陆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