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有痛,痛定思痛

2020-09-26 12:35范莉
读与写·下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活命老实杨绛

范莉

摘要:《老王》这篇散文,堪称杨绛先生的经典之作,此文在初中阶段被选录在七下的课文中,在高中阶段也被选录。由此可见两点:经典文章值得一读再读;不同阶段读经典会有不同感受和体悟。作为教师,面对这样一篇经典散文,如何解读文本,又如何引领学生阅读理解文本,提高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本文想要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老王》;人物;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7-0043-01

《老王》以七年级的学生为阅读对象,此阶段的学生刚刚升入初中,不管从身心阅历方面,还是阅读积累方面都比较薄弱,除了少数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大多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仍处于小学阶段。很多老师教过这篇经典散文,大多数老师会将主旨停留在善良、同情、人道关怀等词语上。其实关于这几个关键词,学生通过自我阅读,都能看得出来。我们老师应该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1.这个尘世是什么样的

1.1 这个尘世并不平等。

文章开首第一小节“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特别简练的言语,很容易忽略,反复读这个短句“他蹬,我坐”,有没有差异?有没有身份的悬殊?“我”是一个坐车的,而“你”是一个蹬车的,我们说着的也是无关紧要的“闲话”,看出差异了吧。看似熟识,心理上却有很大的差异。“我们”是熟识,但是我们只是主雇关系,老王得靠拉车活命。这个有着身体残疾的老王,确实是归入底层的,即使身处底层,仍有层级差异。如“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他是一个被孤立的单干户。“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因为老实,被排挤在集体之外,载客三轮被取缔,运货的平板三轮经过改装,靠一个主顾非常勉强地活命。

杨绛先生一家即使在文革时受到打击摧折,但是他们的生活境况如何呢?他们至少还能坐车,还有鱼肝油,买得起冰,还有些闲钱。生活中可以散散步,一家人时常在一起,这样的生活状态看似平常,却是老王梦寐难求的。这个尘世间,有人连温饱都难以保障,更在心理上被孤立被排挤,而有的人虽归入底层,但家庭生活却是温馨和睦的,这是真实的生活。

1.2 这个尘世过于苍凉。

在第四小节中,“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这就是老王的住处,破破落落,小屋早已塌败。更凄凉的是,当我问起那是不是他的家,老王的回答是“住那儿多年了”。这不是“家”,因为靠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了。“家”的含义不止是个住处,更多的是有亲人,有温情,才有家的温度。这个落魄的三轮车夫,什么都没有,这世间真是苍凉。

2.痛是人生必修课

2.1 人言可畏。

因为身体的残疾,老王更受到了这样的歧视“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读这句话的时候,重音落在哪些字眼上,“有人说”、“大约”,很显然说老王不老实这个消息的来源是道听途说,没有真凭实据。仅仅是瞎了一只眼,就被人非议、欺凌,以这样的谣言来打击,人言有时候是毁人之利器。

2.2 人情冷漠。

老王虽然是个挣扎在底层的小人物,却如此真诚而善良。那么杨绛先生呢?她当然也是善良的,她一再谢绝老王的好意,一再要付钱给他,给他送鱼肝油。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仅仅停留在物质上,心理上杨绛始终与老王保持距离。从上面的解读中,我们已经知道贫病的老王,更渴望心灵上的归属和安慰,孤独的人更渴望亲情友情的温暖。杨绛先生当他朋友吗?不是,熟人而已,朋友怎么会如此着急还清感情债,你给我东西我付你钱,免去瓜葛。老王一再示好,话里话外都渴望与他们一家亲近,但是却一次次落空,此时的他该有多痛啊。

3.痛定思痛

3.1 当时已惘然。

回到文中,注意作者的描写。老王作为一个濒死之人,还将当时“奢侈的”大鸡蛋、好香油送给我们吃。老王的心里极其渴望与“我们”亲近,尽可能地拉近距离,不仅是朋友,更希望是亲人,但是这只是美好的愿望。杨绛先生在三送事件中,她一再拒绝了老王的好意,而且态度很坚决。文中杨绛是这样叙述的,“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车费”、“我一定要给他钱”,态度如此坚决,不容商量。尤其送香油鸡蛋那一次,病入膏肓的老王最后一次來到杨绛先生家里,先生还是拒绝了老王真心的馈赠,即使可怜的老王制止说“我不是要钱”,先生还是坚持给了钱,连同那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一并还给了他。神态是强笑,没有容老王进屋,甚至没有多余的寒暄。对这样一个,行将枯死的可怜人,对这样一个临死前来看一眼“亲人”的孤独者,只是“怕”,怕得如此冷静,“钱”必须要给。尤其是那一段对老王的描写,用的词语是“直僵僵”、“僵尸”、“骷髅”,这样的词语绝不是对亲人的描写,朋友也应该算不上。这与老王心里一直期望的相距甚远,这是多么痛的感受,一直以来这唯一的“亲人”如此之远,远的无法触碰。而这一切先生当时应该是不自知的。

3.2 痛定思痛。

杨绛先生当时并未察觉到自己内心的这种不安与隐痛,文中最后一小节“一再追忆”,足以说明先生时过境迁之后,反复思量这件事。琢磨老王是否知道她对他有谢意,或许当时只是因为害怕得糊涂了,才用钱来打发,这话看起来更像是对自我的一种宽慰和解释。

她在愧怍什么呢?愧怍于知识分子的冷静与高傲,也愧怍于对底层人民虽有同情却始终保持距离的行为,更愧怍于因为情感的错位,认知的偏差,而对老王之类的人产生了无可挽回的伤害。这种愧怍是一种自我反省,人最难认识的是自己。这种追忆、反思、愧怍与日俱增,逐渐深入。痛定思痛,是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之痛,痛定思痛更含有警惕未来之意。这样的杨绛先生,敢于直面自己、剖析自己、深刻反省,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与学习。

猜你喜欢
活命老实杨绛
地震时是躲是逃?
奇思妙想绘家乡
不老实的蝙蝠
不老实的蝙蝠
选择
选择
通感:一扇让诗人不老实的门(外一则)
杨绛:高雅如兰 静若止水
依据文本特质,有效落实“三位一体”王君
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