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四军研究会
向岩1872年出生于湖北汉川一个耕读世家,20岁时受聘担任私塾教师。他看到清政府积贫积弱,认为要拯救中国,必须推翻腐朽的清王朝。
1905年11月,向岩进入东京东斌学校兵科,学习军事。求学期间,向岩和同学合作翻译《兵事法令大全》共20册。他还积极参加留学生的反清革命活动,加入了中国同盟会。1908年8月,向岩以特优成绩获得校方颁发的特别证书。学成归国后,在湖北新军中秘密从事反清革命活动,后事情泄露转赴四川,在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担任兵学教官,并兼任四川督练公所编译制度等科一等科员。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向岩很快发现,革命胜利的成果落入了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军阀手中。他激愤不已,倍感失望,乃于辛亥革命周年之日,发表《自请为公仆之通告书》,自荐担任民国大总统:“若以岩为大总统,亦期之以十年,民国可必富,民国可必强,民国之风俗可必其淳美。”“岩之发为此言,非欣慕大总统之威荣,不过欲聊假斯位以行其素志耳。民国苟已治,岩视弃大总统犹弃敝屣也,非敢夸也,自信力然也。……岩果身为大总统十年,而不克实践其言,岩之肉甘缕切为全国人食也。”
1913年7月,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向岩担任讨袁军江南陆军第一师参谋长,大败袁军于南京雨花台。“二次革命”失败后,向岩偕夫人蒋佛元逃亡日本。1914年回国后,继续在襄河流域组织农军开展反袁斗争。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与日本签订21条丧权辱国条约,向岩当即以“大中华神武军总指挥”名义,发表讨袁檄文。袁世凯死后,孙中山又先后发起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向岩追随孙中山,参加“护法战争”,屡奏奇功。后参与了孙中山创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一系列斗争。1924年,向岩还奉孙中山密令,再次到陕西运动靖国军第三路军司令杨虎城,得到杨虎城的信任与重用。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向岩积极支持国共合作。他不仅把长子向浒送到黄埔军校学习,而且亲自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等重大斗争。向岩有感于国共合作共同北伐,撰文称赞“马克思、恩格斯是知者,列宁、斯大林是行者,以马列之知行,熔铸无古无今、益中益外之新黄金世界”。
大革命失败后,向岩宣布脱离国民党,并力所能及地帮助共产党和进步人士开展革命活动。
力主国共合作抗日,年近古稀自请为汉川县长
九一八事变后,向岩曾经撰写《忧危论》系列文章,痛斥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如龟如鳖”,主张积极抗日。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向岩只身前往延安,会见董必武等中共领导人,并把次子向仲豹送到延安参加革命。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其时,向岩率家人正避居在鄂西恩施。日军以武汉为中心,沿长江、汉水等水道向江汉平原腹地侵犯,扶植伪军,建立据点,企图控制整个江汉平原。
1939年10月,驻武汉日军出动2万余人沿汉水一线扫荡,国民党汉川县长龚薰南为首的军政人员惊恐万分,弃城逃窜,乡保机构完全瘫痪。一时间,整个汉川县政权陷入群龙无首、分崩离析的混乱状态。在这危急关头,为了响应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时年67岁高龄的向岩,抱着“在汉川搞一个国共合作的典型,为全国军民示范”的理想,挺身而出,请缨担任汉川县县长,站到了抗日斗争的最前线。
向岩是辛亥革命元老,在湖北享有很高的威望。中共豫鄂边区党组织得悉后甚为欣喜,为支持、鼓励向岩团结抗战,表达国共合作愿望,决定为他举行隆重的欢迎大会。
向岩上任那天,中共豫鄂边区委组织了4万群众参加的“拥戴向岩”大会。在欢迎大会上,向岩疾呼:“呜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日寇来犯,杀我国人,祸我家邦,其欲使我华夏亡国灭种之心路人昭昭!此诚危急存亡之秋,团结抗战,共御外辱,刻不容缓!我华夏子孙,铮铮铁骨,自黄帝起历经4600余年至今,岂能不战而退惶惶如龟鳖弱犬!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大敌当前,理当放下芥蒂,与共产党合作,团结各派力量,上下一心,共击敌寇。如能在汉川搞成一个国共合作的典范,为全国军民所示范,我死亦瞑目。”
向岩就职后,大胆改革旧有军政制度,吸收共产党员加入汉川县政府,从组织上认可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委任中共天汉工委书记、燕京大学外文系毕业的童世光为第一科科长,主管钱粮保甲。又先后任命共产党员吴师筑、谢威为县国民自卫兵团副团长,用实际行动建设两党合作抗战样板。
11月,日军分三路进攻县政府所在地南渡河。国民党下令汉川县的第七、第八中队与县政府机关100余人向沔阳转移。一些亲近国民党的军政人员也主张逃亡沔阳,投靠王劲哉一二八师。为确保团结抗战,向岩力排众议,坚持把大部分军政人员转移到自己的家乡田二河镇。在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四团、田二河商会会长陈锐夫、爱国民主人士匡子桢等多方帮助下,县政府才安定下来。
1940年1月,向巖主持召开全县士绅与乡保长联系会议。他申明:“坚持团结抗战,实行民主政治,是本届县政府的施政纲领。”会议讨论决定:迅速调整区、乡保机构,肃清土匪,整编县自卫队,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增设粮柜,严禁贪污和抽丁,保持吏治廉洁。会后,县政府及时向辖区内各区、联保派出干部开展工作,恢复各级政权,开展民主选举,很快就使汉川县抗日斗争局面焕然一新。汉川因此成为豫鄂边区抗日斗争的战略支撑点、军事给养供应基地。
1940年初,中共豫鄂边区委统战部部长陶铸前往延安途中,特意到田二河看望向岩。陶铸笑着说道:“给您拜个晚年,您是革命的老前辈,有您做汉川的县长,是汉川的荣幸。”向岩回答说:“能在风烛残年为国家尽一份心力,为团结抗战做一点事情,是我之幸。能做到这些,也多亏了众多爱国人士和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做得还不够,只希望能抛砖引玉,让更多人投身到抗战事业里来。”
这年3月的一天,正在豫鄂边区采访的美国著名女作家、记者史沫特莱收到一封署名为“你70岁的朋友——向岩”的邀请函,心情异常激动。因为她从周围人的口中早已得知汉川县有位年近古稀的老县长,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曾将自己的儿子送往延安学习,如今又毅然站在抗日斗争的第一线,顿生敬意,决心前往田二河镇进行采访。
由边区党委安排,史沫特莱与翻译罗叔平一行从水路到田二河,当地已经准备好盛大的欢迎会。“你好啊,欢迎你来到中国采访。”向岩率先走上前来向她问好。史沫特莱见到这位老人凛然的风骨,眼睛一亮。激动得不知所措。欢迎会上,向岩致欢迎辞。童世光操起丢下多年的英语坐在史沫特莱身边为她翻译。
欢迎会后,史沫特莱委婉地表示想要为老县长留下一张照片纪念,向岩欣然应允。“咔嚓”一声,年近古稀的老县长正襟危坐,手捧书卷,目光平和直视前方的形象被永久地留在了黑白照片上,也留在了史沫特莱对边区人民的记忆里。
1943年,史沫特莱的代表作《中国的战歌》在纽约出版时,其中有一段记述了她的这次经历:3月中旬,我在敌后作了最后的一次旅行,穿过湖泊,在倾盆大雨中去访问年高德劭的老县长向岩。这位老人已经建立了一支非常坚强的地方武装,尽力用他自己的方式报效祖国。我在田二河见到他时,这座荒凉凄惨的集镇,反复多次被日寇扫荡过。老县长和他的县政府过着戎马倥偬劳苦勤奋的生活,国民党县政府的车轮还在运转,与他坚持守土抗敌和誓死殉职报国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给我看了一个名叫丸山的日本军人写来的一封劝降信,赞扬老人经世卓识,学贯古今,“皇军”佩服得五体投地,有请大驾出山,“走马上任”出掌汉川维持政府。……老县长是个虔诚的佛教徒,用一首古体诗给予轻蔑傲然的回绝。复函中写道,“予万不得已时,杀身成仁,义如泰山之重,非可苟安己也”。风骨凛然,日寇无奈。
发展抗日武装,维护与王劲哉的统战关系
向岩在恢复、稳定汉川县政权过程中建立了县国民自卫团,自己兼任团长。他十分重视这支部队建设,自卫团日益壮大,发展成为一支拥有五六百条人枪的武装。这引来蝇营狗苟之徒觊觎。汉奸宴衡甫听说了自卫团的实力后,私下找到自己的亲弟——原自卫团一中队宴玉珊,密谋从自卫团拉出一批人枪。两人从县城潜回田二河,秘密策反团中以前的旧友,企图将装备最好的一中队带走。向岩挫败这一策反阴谋后,便联合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四团对这支武装进行整治,并同意將人枪参加新四军统一整编,由此大大地增强了第四团的有生力量,为天(门)汉(川、阳)湖区抗日根据地的武装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天汉湖区,指的是以汈汊湖为中心的襄河沿线湖区,以汉川、天门为主,包括仙桃、汉阳和应城的部分区域。当地日伪军、国民党军和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犬牙交错,三角斗争激烈。日军占领天汉地区以后,在河道沿线各个重镇构筑了近30个据点,驻屯日伪总兵力达1万之多。国民党在当地影响较大的有王劲哉的一二八师和金亦吾的第六战区鄂中游击纵队,近6万人。而共产党所掌握的武装实力最弱,经过整编后仍然只有千余人,武器弹药不足,部队中大多数人也都没有经过严格军事训练和实战锻炼。
王劲哉原为西北军杨虎城部属,其时率一二八师驻扎在沔阳境内,占据鄂中6县地盘,成为鄂中一霸。但他不是蒋介石嫡系,时常受到排挤。王劲哉表面抗日,但常常与新四军搞摩擦。1940年4月,王劲哉遴选800悍兵组成“特别团”,装扮成土匪在天门竹桥等地抢劫商旅。天门商民不堪其扰,组成“跪哭团”到田二河恳请向岩县长派兵剿匪。向岩与中共天汉地委商定,由李人林率领新四军挺进纵队第四团两个中队,谢威率领汉川民兵团两个中队挺进竹桥剿匪。经过近6小时鏖战,“特别团”溃逃。王劲哉听闻战败,大怒,枪毙了献计献策的部将,并于5月6日向李人林第四团下战书,叫嚣不分胜负誓不罢休。
“竹桥事件”发生后,向岩心急如焚:大敌当前,兄弟阋墙于内。如果造成国共两军更大的对抗、冲突该如何是好?
豫鄂边区党委遵循中共中央关于“第一二八师师长王劲哉与我方有过合作关系,要以忍让做团结争取工作”的指示,请老将向岩出面调停。
5月12日,向岩秉承国共团结抗战、共御外侮、保卫家国的主张,手书《与王劲哉先生书》信函一封,历数日军侵华暴行,解释“竹桥事件”,“此番误会,至祈我公垂念民众之无辜,本平时胞与为怀,有教无类之旨,不咎既往,期其将来,则抗战前途利赖无穷。”
王劲哉接信后,权衡良久。也许是曾经仰慕之人,他回函表示同意谅解。 向岩借助个人身份地位,牵线搭桥,一二八师与新四军双方最终达成合作抗日的“君子协定”,“竹桥事件”终告平息。
王劲哉一二八师从主张抗日到消极抗日,再到联共抗日的反复过程,渗透着中共豫鄂边区委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倾注的大量心血,也浸润着向岩一片拳拳为国之心。
不计个人荣辱,临危不乱勇救童世光
向岩上任短短数月,全力支持国共合作、勤政廉政,赢得了汉川人民群众的拥护,却引起了国民党汉川县以“三青团”特务为主体的顽固派的不满和仇恨。他们编织种种“理由”,给向岩安上“年老昏庸、勾结共匪”的罪名,横加指责。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听信诬告,罢免了向岩的县长职务,准备委派反共老手王连山接任县长一职。消息传出,全县哗然。
关键时刻,中共天汉地委广泛发动群众,在全县老百姓中掀起“拥向反王”运动,要求民主选举县长。
1940年3月,汉川县4万多民众自发在田二河集会,高呼:“要向岩,不要王连山!”要求民主选举县长。集会那天,向岩也来到了会场。当汉川县宪政促进会主席匡子祯宣布“经县宪政促进会研究,一致推举向岩为县长”时,场下万民欢呼。此情此景,向岩深受感染,他健步走上主席台,多次鞠躬致谢,激动得老泪纵横。他在集会上慷慨陈词:“抚今昔兮蹉跎!瞻国事而长吁!今后惟有追随吾挺公(叶挺)、念公(李先念)及诸大豪杰、大名士之后,为吾中华民国最后写一页有声有色有趣有味之光荣史也。”此后,汉川县政府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逐步转变成为抗日民主政权。
国民党顽固派并不甘心,连连向向岩施压,要他交出县政府大印。陶铸指示:全边区只有三枚县印,汉川县印无论如何不能丢,要牢牢抓在手里。但党内个别人错误理解陶铸关于县印不能丢的指示,让安琳生带着战士从向岩家“取”走县印。向岩急忙找谢威商议,同意将县印交给童世光保管。
同年6月21日,正值农历端午节。一二八师三八四旅古鼎新部2000余人发动“田二河事变”。紧急关头,正在县政府值班的童世光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保管的县印不能丢。他将县印放在竹篮底层,上面再覆盖上端午吃的粽子、咸蛋,化装成送端午茶的模样,急忙向中共天汉地委驻地汈汊湖撤去。但在途中被古鼎新的部下逮捕,县政府印章也被搜出。古鼎新见是县政府印章,便派人将童世光押解到田二河镇交三八四旅七六八团程权五团长处置,同时报告师部。
童世光被捕、印章被抢的消息传到向岩耳中,他不顾个人安危,先是修书一封具保,后又亲自策马从三八四旅旅部追到七六八团团部。向岩刚一进门,看见童世光被结结实实地绑着坐在地上,就先声夺人:“端午佳节,敝县略备薄酒着令童科长接团座过节喝酒,为团座接风洗尘。”程权五见是和师长王劲哉有着交情的向岩来访,就命人给童世光松了绑,并奉还了县印。此时,田二河镇商救会会长陈瑞夫早已备好了酒席,宴请程权五等一干众人。席间,向岩见童世光仍然处境危险,便假意命令他持自己手令,以检查民哨为由中途退席,脱离险境。
国民党顽固派破坏国共合作、干预民选县政府,目的在控制县政府。向岩因此被迫辞去县长职务,县政府中的一些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也不得不紧急撤离田二河,这就是豫鄂边区史上有名的“田二河事变”。
1943年,向岩被选举为豫鄂边区行政公署委员。但他此时年岁已高,身体有恙,无法履职,主动致信郑位三、陈少敏等边区政府领导人,请辞了职务。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集团调集重兵围攻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部队。国民党汉川县长杨干亲自带领部队“围剿”汈汊湖,还赶到田二河镇,調查向岩在抗战时期将县武装送给新四军的事,扬言要缉拿向岩参加“共党”的儿子。
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新四军第五师中原突围时,74岁高龄的向岩仍然冒着极大的风险掩护无法随军撤离的新四军干部和家属。
新中国成立后,向岩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室参事、湖北省政协委员,当选为第一、二届湖北省人大代表。1959年1月24日,向岩在武昌逝世,享年88岁。著名辛亥革命史学家贺觉非高度评价向岩说:“就其一生言行看来,真如金刚化身,反清、反袁、护法、北伐,以及谴责日本军国主义,抨击蒋介石政权等,非有卓识大勇,安能如此?”
(责任编辑 徐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