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倩
摘要:冬春早熟马铃薯种植是大姚县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产业,现已初具规模。作为马铃薯的全新栽种方式,冬春早熟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发挥自身优势,达到增大产量与经济收益的目的。本文将冬春早熟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希望为大姚县冬春早熟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冬春早熟;高产;裁培
大姚县地处云南省楚雄州北部,年平均气温16.5C,年平均降水量680.8毫米。本地冬季气温不低,表现出显著的立体性气候。在大姚县,冬季马铃薯通常于每年最后一个月进行播种,第二年4~5月完成收获。此阶段能够借助很多冬闲田地,使相应的复种指数得以提升,帮助农民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马铃薯上市后,能够获得市场价格优势,早在2018年,大姚县栽种冬春早熟马铃薯面积达869.6公顷,获取1.98万吨的产量,并达到3045万元的产值目标。为此,系统思考与分析大姚县冬春早熟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显得尤为必要,拥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1科学选用地块与马铃薯种子
以确保马铃薯块膨大及其质量符合相关要求作为目的,选择偏砂土壤、存在充足水源、完善的灌溉设施、较厚的耕作层以及中等以上的肥力地块。在选取马铃薯种子过程中,应结合市场需要与相应定单的情况,一般将处于生育期阶段110~130天的早熟、质量合格且薯型良好的马铃薯种子作为首选,这类种子还拥有储存耐力持久与休眠期长的优势。保证所选马铃薯种子不存在病害、种性纯粹且生长健康,进而为增加最终的马铃薯产量奠定良好基础。
2种薯处理
首先,应科学选取种薯的大小,通常为35~45克,当种薯太小时,其抗旱能力薄弱。其次,外调种薯应结合具体状况加以科学处理,播种前用甲霜灵锰锌或百菌清浸泡消毒处理。再次,种薯切块以使经济成本下降为目的,降低用种数量,超过50克的种薯实施切块。沿着芽眼的空隙切块,保证各块均形成2个芽眼。切开过程中出现肉质颜色改变或黑心的情况,需马上换刀,借助75%酒精消毒处理。对尚未度过自然休眠阶段的種薯,应用15~25毫克/公斤的赤霉素药液喷雾处理,等到萌动之后,放置到阳光下壮芽,等到芽的颜色变成青色之后即可停止。经过催芽的种薯应小心轻放,避免断芽。
3栽种密度与规格
为达到增加马铃薯产量的目的,应保证栽种密度与规格的科学性。结合大姚县的气候环境、土壤等情况,冬春早熟马铃薯最佳的栽种密度为每亩4600~5600株。栽种的规格应该参考相关规定要求,确保1.7米开墒、沟宽32厘米、深度32厘米,墒的宽度1.4米,每墒播种3行最适合,种薯与沟边的距离为24厘米,行距52厘米,株距22~25厘米。
4合理施肥
冬春早熟马铃薯出苗至最后收获,生育期110~125天,播种后32~36天出苗,两个月时开花。施肥以钾为主,其次为氮,磷肥需求量很少。每公顷应施撒农家肥30.2~36.4吨作底肥。同时,露地种植的马铃薯出苗后35~45天,需要每公顷施加尿素约140克,硫酸钾约320克当成蕾花肥。
5水分与养分管控
根据气候和墒的状况,制定出合理的管控措施。通常膨大期之前无需进行灌水,两个月后灌溉1次跑马水。当植株高度24厘米、地下已长出小薯时,施加1次钾磷肥,用约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与水混合施撒。
6及时收获
从收获时间而言,通常是出苗后的85天,多数茎叶表现出黄色时,便能进行收获。在收获方式方面,通常以晴天早晚作为收获首选,分批收获,对已经成熟的薯块进行采摘,不符合收获要求的薯块则覆盖稻草,加快生长速度,最后再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