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国胜 刘晓兰 杨帆 单超 马铮
摘要:专利代理业属于国民经济分类中商务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专利制度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决定了专利代理业产业具有高度的黏合度,专利代理业发展程度和水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也影响了一个地区的创新效果。河南省作为GPD排名全国第5的省份,2018年河南省专利申请量出现了历史性拐点。在知识产权强省的时代背景下,河南省的专利代理行业现状如何?能否胜任经济发展需要?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完善改进?有必要进行认真分析评估。
关键词:专利代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3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0)27-0024-07
专利代理业是与产业创新高度黏合的商务服务业,其发展的好坏和服务水平的高低,严重影响了实体产业创新的效果和经济效益。截至2019年底,河南省GDP多年排名全国第5位,市场主体实有总数达697.9万户,居全国第5位、中部六省第1位,其中新登记市场主体159.1万户,居全国第4位、中部六省第1位。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①”“在没有法定准入限制的情况下,一个企业想持续赚取利润,就必须通过不断创新,获得别的企业难以获得的技术和资源[1]”,保护企业创新的重要措施就是专利制度,专利制度更是被誉为技术创新的催化剂,专利服务业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当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现知识产权强省的道路上,河南省的专利代理业现状如何?还在什么问题?有必要认真调查研究。研究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共识:
第一、企业创新成果的保护相当部分需要靠专利保护,因专利制度的特殊性和专业性,企业的创新能力决定了专利产出量,但是专利服务业水平决定着企业创新保护的水平。
第二、实体产业发展与专利服务业之间既是上下游关系,也是相互制约关系,还是相互促进关系,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专利服务业发展,专利服务业发展反过来通过供给高质量专利服务,促进实体经济更好发展。
为便于讨论有关问题,我们先把河南省部分年份的GDP总量统计出来,以便在上述共识的基础上更好地评估和判断。
1 河南省专利代理行业现状
1.1 整体全国位次
自1991年河南省成立第一家专利代理服务机构以来,至2020年7月31日,河南省共有专利代理资质机构90家(省外分支机构除外),专利机构总数全国排名第8位,专利代理机构总数前7位分别是:北京市、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山东省、四川省,全国专利服务机构突出集中在北京市和广东省,都突破了500家。河南省专利代理服务机构占全国代理机构总数的2.98%。
以2019年GDP排名对比看,见表2。
可以看出,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专利服务业比重高于GDP比重,江苏、山东、四川、河南专利服务业比重分别比GDP比重低0.42、3.13、0.89、2.5个百分点。
1.2 发展历程。
根据统计,2013年以前,河南省专利代理服务机构增长处于萌芽状态,总共成立23家,年均新成立不足1家。2018年出现增长峰值,年新增25家,之后冲高回落。
1.3 专利代理资源河南省分布情况
河南省90家专利服务机构,70家在郑州,9家在洛阳,9个地市至今没有专利服务机构。
以2019年为例,河南省各地市GDP的总量情况见表3。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专利服务机构河南省分布很不均衡,经济发展前8名的地市拥有专利服务机构86家,占河南省总量的95.6%。
1.4 河南省专利申请量情况
图4可以看出,河南省专利申请量从1985年293件,一直到2006年,申请量才达到10 000件,2010年之后进入快速增长期,2018年达到历史性高峰154 381件,2019年回落6.7%,至144 010件。1985年至2019年底,河南省累计申请专利933 338件。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河南省累计共有有效发明专利40 235件,按照国际分类号(IPC分类号)统计,A-H部有效专利量分别为6 847件、9 692件、10 420件、653件、3 329件、3 146件、6 959件、5 845件,发明专利较为集中的是C类9 692件(化学冶金)、G类物理6 959件和H类电学5 845件②。按照大类统计,排名前10位的是(见表4):
根据表4可以看出,河南省C(化学;冶金)、D(纺织;造纸)部的发明专利分布较弱。
具体细分领域,河南省发明专利较为集中的领域见表5:
按照IPC分类号细分领域统计,河南省发明专利集中于B(作业运输部)、H(电学)、F(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3个部。其他领域集中度相对较弱。
1.5 河南省专利申请量与省内专利服务机构代理量情况
通过全球专利数据库检索并使用incopat、壹专利、lindenpat、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平台等综合检索,1985年至2019年12月31日,河南省所有专利代理机构共计代理专利申请419 726件,各年份情况如图5。
为了便于对比,我们尝试用代理申请量/河南省历年的专利申请总量,来大致评估河南专利服务机构的服务辐射能力,结果如图6。
河南省专利服务机构的代理申请量在2010年达到河南省申请总量的61.6%的峰值后,逐步回落到2019年的35.8%。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因为在专利申请当中存在不通过专利机构而自行申报或者委托省外专利服务机构服务、省内专利服务机构可能存在服务省外专利客户等情况,因此,实际情况会存在一定出入。
1.6 專利服务人才培养情况
根据《2019年度河南省专利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9年年底,河南省共有428名专利执业代理人(含省外机构在河南省设置的分支机构)。根据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官网发布的消息统计,截至2020年7月31日,河南省90家专利服务机构共有专利执业代理人398人,平均每家机构拥有执业代理人4.4名(法定执业代理人不得少于2人)。拥有5名以上专利执业代理人的机构共29家、10名及以上专利执业代理人的机构9家、50人以上的没有。根据公开消息,截至2019年11月,全国专利执业代理人突破2万人,照此概算,河南省专利代理人占全国执业人才队伍的2%。国家知识产权局先后遴选认定105名全国专利信息领域领军人才,其中河南2人;先后认定了2批941名全国专利信息实务人才,其中河南25人(5名为服务机构人员))[2];先后认定了296名全国专利信息师资人才,其中河南8名。
对398名专利代理人才专业背景统计表明,主要技术背景为机械、自动化、化学、材料4个方面,共有244人,占总数的61.3%。
1.7 品牌服务机构培育发展情况。
截至目前,国家知識产权局先后培育了4批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共计199家(含培育期56家)。其中河南6家(含4家专利代理服务机构)。国家知识产权局先后认定了2批29家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服务示范机构,河南1家。至今无专利代理机构上市公司。省内如郑州市、金水区都出台有鼓励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培育的政策,2020年郑州市才启动首批市级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遴选,引导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评估。
1.8 行业组织发展情况。
目前注册成立的知识产权行业组织有河南省知识产权保护协会(2009年成立)、郑州市知识产权协会(2016年成立)、河南省知识产权研究会(2015成立)、郑州市金水区知识产权协会(2019年成立)4家,除郑州市金水区知识产权协会外大多侧重于政策理论研究方面,行业的凝聚力不强,行业声音相对较弱。
2 河南专利服务行业主要结论和存在问题
2.1 专利代理业发展面临历史性拐点和时代新要求
2019年以前,河南省的专利申请整体呈上升趋势,2018年达到历史性高峰154 181件,2019年转为下降。同期,2018年河南省新增专利代理机构25家,2019年增长13家,2020年新增6家,增长态势趋缓。截止2019年年底,河南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88件,远低于全国平均13.3件的水平,这给河南省专利代理行业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2.2 专利代理服务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供给不足
2017年以来,河南省专利代理机构新增47家,较原来专利代理服务机构新增了109%,2018年增加了25家专利代理机构。河南省GDP排名第五,但是专利代理服务业排名全国第8位。GDP占全国比重5.48%,专利代理人占全国的2%。专利代理机构占全国的2.98%,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甚至低于四川省。全国成立15年以上的专利代理服务机构共有534家,其中河南有9家,成立20年以上的专利代理服务机构。河南省只有1家。
2.3 河南省专利代理服务业资源分布不均
河南省90家专利代理机构,其中79家集中在郑州、洛阳,占87.7%,尤其是郑州市集中了河南省70家专利代理服务资源,占77.8%,至今仍有9个地市没有本地的专利代理服务机构,很难有效服务本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2.4 专利代理服务业整体能力和水平不高
一是头雁效应不明显,全国199家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机构中河南共有6家上榜,占全国的3%,开展专利代理服务的只有4家。
二是新设立机构数量多,经验不足。成立不满5年的专利代理机构,河南省共有74家,占总数的82.2%。截至2019年12月31日,累计完成专利代理不满500件的共有23家;累计代理量不足100的有10家,占11.1%,年专利申请代理量3 000件以上的没有,2 000件以上的2家。成立之后没有开展过专利代理业务的有6家,占6.7%。
三是专利代理服务机构中专利代理人从业人员整体数量偏少。河南省专利代理行业平均从业人员4.4人,最大的专利代理服务机构执业人员31人,低于全国平均数6.6名专利执业代理人/家50%。年专利以2019年为例,河南省发明专利代理量前20名机构共有专利执业代理人157人,共计完成代理发明专利10110件,平均每个执业代理人撰写发明专利申请64.4件/人/年。战略新兴产业如大数据、芯片、生物医药等人才仅有69人,储备不足,在专利申请方面也仍然集中于机械制造、电学等领域。产业基础较为传统,新兴产业人才培育、储备不够,统计表明,河南省发明专利主要集中于机械制造行业和电力行业。虽然新兴行业中有区块链、芯片、生物医药等,但大多呈点状分布,没有形成产业链和要素供应链,需要引导培育的路还很长。
四是省内专利代理服务机构市场份额整体呈萎缩态势。按照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平均3000元每件计算,以2018年河南省专利申请代理率75.91%计算,河南省每年专利申请代理市场份额约为3.5亿元。省内专利代理机构业务代理量占河南省申请总量的比重在2010年达到61.6%之后,逐年回落,2019年仅达到河南省申请总量的35.8%,市场份额进一步被稀释。
2.5 行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滞后
2000年以前,河南省没有出台促进专利发展的政策。2001年以来,河南省先后出台了《河南省专利保护条例》(2000年出台2005年修订)、《河南省专利奖励办法》(2017年)、《河南省国外申请专利资助办法》(2019年);各地市当中,郑州市、洛阳市分别出台了《专利促进和保护条例》,其他部分地市专利资助政策分别开始的时间见表6。
2018年8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国知办发管字〔2018〕27号),标志着专利申请阶段资助政策退出历史舞台,之后各地陆续停止在专利申请阶段的资助政策,这也造成了2019年整体专利申请量的下降,但大多没有出台完善后的政策。
2.6 行业建设亟待加强
河南省专利代理服务行业从1991年至今发展了近30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自然发展过程,期间,虽然建立了4个行业组织,但整体行业发展秩序还有待改善,集中体现在:极少数专利代理机构为了经营利益,盲目低价竞争,造成“劣币驱逐良币③”的市场现象,破坏了整个专利代理服务行业的生态环境,更深远地影响河南省专利创造的保护水平和运营水平;因为劣币驱逐良币的影响,造成专利代理服务行业人才留不住、高端人才培养困难、行业有滑入低价恶性竞争的趋势;行业组织成立较晚,研究性行业组织多,纯代理机构的行业组织只有郑州市金水区知识产权协会,行业引领作用发挥不够。
3 意见建议
3.1 明确发展方向,做好“十四五”规划
恰逢“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规划起草之际,建议将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作为规划内容之一,认真研判发展方向,为未来5年河南省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明确路线图。
3.2 加强政策引导,狠抓政策落实
一是加强政策出台,对标发达地区的知识产权政策,督促各地市尽快出台配套政策,构建全省专利服务行业的“四梁八柱”,为创新工作奠定基础。二是加强创新政策调整,已经出台有创新政策的地方,一方面要加强政策执行评估,加强和完善切实可行的政策,将“休眠”政策、无法落地的政策及时调整到位;另一方面要加强政策宣传,让政策更广泛地为受众所知。以郑州市为例,2017年以来,各县市区陆续出台了不少促进创新发展的政策,各类政策眼花缭乱,不少企业不知所措,享受到的不知道享受的是什么政策,没享受到政策红利的,也不知道怎么能享受到。三是加强政策落地力度,政策不落地,还不如没有政策,不少地方的政策都很好,就是落不了地,有政策制定水平不高的因素,也有资金跟不上的因素,还有政府不珍惜信用羽毛的因素等,结果造成政府信用受损、营商环境恶化的不利后果。
3.3 以“两个匹配”为抓手,努力发展实体产业和专利服务行业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体产业是所有创新的主体来源,据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城市万亿GDP俱乐部当中,郑州市房地产依赖度最高,达到28.9%,必须下大力气解决脱实向虚问题。一是在产业链匹配上下功夫,深入推动放管服改革,加强公共服务供给,畅通各类市场信息交换渠道,积极为市场主体完成交易匹配增加信用支持;引导行业积极参与到国民经济一盘棋当中来,调动行业组织的积极性,让行业组织成为企业获得交易机会的加速器、信用倍增器;加强资源整合,能够让河南省的产业基础更加清晰化、透明化,减少企业寻找合作的成本。二是要素供应链匹配。通过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搭建各类服务平台,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供应链聚集和有效匹配,帮助各类市场主体快速获得交易机会。
3.4 引导创新和人才培育
人才是知识产权工作的的核心,而专利服务业人才又是门槛很高的行业,综合素质要求高,成才难,培养难度大,2013年至2019年,河南省累计通过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986人,平均通过率15.46%。一是积极适应国家启动“知识产权师”职称考试的新要求,推动河南省知识产权师行业建设,加快知识产权师队伍增长;继续加大专利代理师考试的宣传力度,适度增加对人才的支持政策,鼓励更多的人投身于专利代理行业;探索建立技术经纪人等培养制度,尽快培养河南省知识产权运营人才。积极发挥专利局河南省审查协作中心和商标审查河南中心的人才效应和溢出效应,不断提升省内专利代理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二是加强人才素质培养政策引导,通过开展赛事活动、人才遴选活动、行业评选活动等加强人才交流和能力提升。
3.5 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一是适时筹建河南省知识产权协会、专利代理人河南分会等行业组织,加强行业组织建设,二是用好信用评价体系,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引导优质优价,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形成激浊扬清传正声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保护,打击不正当竞争,维护行业健康秩序。四是加强行业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行业内的优势,不断降低行业内企业成本,积极发布行业声音,争取和维护行业正当利益。五是借鉴经验做法,适时评估发布河南地区行业的指导价格,引導行业良性竞争。
3.6 以项目为抓手,促进河南省专利服务行业发展
一是利用好知识产权运营城市体系建设资金。目前郑州市和洛阳市分别获批了知识产权运营城市体系建设,中央财政给予了大量资金支持,要充分利用好中央资金,支持城市运营体系建设的契机,加快核心城市的知识产权行业建设。二是发挥好专利导航试验区建设引领,河南省和郑州市都布局了一定数量的专利导航试验区,各地还有企业类导航项目,以项目为抓手,推动专利服务机构服务水平提升,推动专利制度促进产业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三是利用支撑点,发挥引导作用,充分利用新乡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郑州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河南省专利事务中心TISC试点、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TISC筹建试点、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交易运营(郑州)试点平台、中部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战略支撑点,发挥支撑点在行业集聚、服务辐射、水平提升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四是招商与培育并重,加快形成行业培育发展新环境,在加强招大引强的同时,加强省内专利服务行业的机构培育,设立省内品牌机构等荣誉称号,引导行业尽快捋顺发展梯队,有针对性的扶持重点企业,尽快培育出省内的领头羊。
参考文献:
[1] 张维迎.经济学原理[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
[2] 中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9)[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