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锋 江澜
【摘要】 云气纹见迹于石器时期的露天岩画,经商周青铜器云雷纹的演变,形成先秦时期色彩对比强烈、造型恣意奇诡的楚漆器云气纹。就造型特征来看,其由点状的“云雷纹”过渡到线状的“云气纹”,由青铜器上的刚硬肃穆衍化为楚漆器上的轻盈流动;就审美意蕴而言,庄子思想奠定其“独与天地之往来”的自由精神,楚骚精神赋予其“周流上下”的流观意识,神秘的楚“巫”风俗给予了其不同于北方严整肃穆的浪漫气质。这些都促使楚漆器的云气纹获得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风貌和审美趣味,为当代设计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创新动力。
【关键词】 楚漆器;云气纹;审美意蕴;设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云气纹是楚地漆器纹样的常见题材之一,其线条奔逸潇洒、用色简洁鲜明,充滿着浪漫诡谲的艺术特质,体现出楚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惊人的观察力。通过研究楚漆器云气纹的历史演变和审美内涵,分析楚漆器云气纹的造型特征和艺术特色,可从历史的角度去透视楚漆器云气纹的当代设计应用价值。
一、云气纹探源
“云”作为一种自然存在物很早就被先民们关注。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已经学会观察天地物候气象,以此摸索生活和生产规律,并根据气象而提前做出预判以避免灾祸和损失。就现实生活而言,能让人们提前做出预判的自然现象莫过于云气,如俗话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另《管子·戒篇》有言:“故天不动,四时云下而万物化。”[1]218古人认为天地沉稳不动,通过四时之气的运转下注才能催化万物,而在这种运转过程中,云气也随着四时不断往复运动,参与到化万物的活动中去。而且相对于北方的少雨干旱,楚国自古就有巫山多云雨之说。这也使得云气纹频繁出现于楚人日常生活的器具上尤其是漆器上。
如果追溯“云”字的出现及演变历史,我们可将其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图1):第一阶段是商周时期,此时甲骨文描绘“云”字是由两横加上一朵卷曲的云纹构成,两横代表的是“天”,底下一条卷曲的线代表回旋的气流(也有学者指出具有云层的含义);第二阶段为春秋战国时期,此时铭刻在青铜礼器上的金文“云”字,较甲骨文卷曲的云气线条甩尾向右边,“云”字至此定型;第三阶段是秦代的小篆,此时期的“云”字书体基本延续了金文“云”字,只是字形更为规整;第四阶段是汉以后隶书及楷书,均在前期“云”的基础上加上“雨”字,以示云与雨之间的密切关联。发展至现代简化体,汉字“云”反而更多地遵循了古体。而云气纹作为一种装饰纹样,其发展也与云字的发展一样,呈现出一条由形象描绘到归纳严整的符号化过程。
据学界考证,云气纹最早发端于岩画卷纹和彩陶旋涡纹。有学者认为,彩陶上的原始漩涡状纹就是早期的云纹样式。如:湖北京山屈家岭出土的新石器时期陶壶,宽阔的壶口和扁形的壶身布满用红色绘制的涡形纹,虽然无法断言这在当时是否具有“云”的指征意义,但是就形态而言,云气纹的起源与原始时期图像中的漩涡状纹有着较大的联系,涡形旋纹也始终是云气纹的基础及形态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至商周时期,云气纹逐渐演变为云雷纹。云雷纹是商周青铜礼器代表性纹样,也是我国使用历史最久、用途最广、纹样变化最多的纹样之一,其基本形态由曲折回旋的几何形体构成,近似圆者称为“云纹”,近似方者称为“雷纹”,方圆并举盘绕而成的称为“云雷纹”。因其造型特点兼具云纹的柔美及雷纹的方刚,给人以肃穆、威严、崇高的视觉感受。
应该说,云纹发展到商周时期已经臻于成熟和完善,不过到了先秦楚漆器那里,云气纹又再次被赋予了新的审美特质。“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2]186楚王熊渠标新立异的文化主张,使楚艺术与中原流行“严整肃穆”的审美风格出现了分流,楚地的云气纹轻盈、婉转、流动,颇有一种柔中带刚之美,并流露出一种自由奔放的情感色彩。这与商周青铜器上的“云雷纹”形成强烈对比,也为后期“活泼生动”的楚漆器云气纹奠定了基础。
从楚地漆器上大量的“云纹”来看,此段时期的“云纹”具有云雷共存的现象。与商周的“云雷纹”相比,楚地的云气纹将之前的纹路简化成为单纯的勾卷形,呈现出勾卷纹如同卷形云气的物象化特征,这成为后来“圆卷形云纹”的“云头”雏形。整体而言,云纹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两个系统,即:以楚漆器云气纹为代表的自由浪漫的南方系统和以中原殷商云气纹为代表的肃穆崇高的北方系统。其中,楚漆器的“云气纹”线条委婉流畅,具有极强的运动感。而楚漆器云气纹之所以能够形成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楚人的美学思想和楚地巫觋文化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二、楚漆器云气纹的审美内涵
楚漆器艺术的美学思想资源主要来自于道家思想、楚骚精神以及巫觋文化。如张正明在《楚史》中认为,先秦时期楚艺术美学的基本要素为道、骚、巫三者。这三者的结合创造出了这极具浪漫和想象力的楚艺术。这里,道主要是指庄子思想,骚主要指屈原的楚骚精神,而巫则指楚国的巫觋传统。可以说,巫、道、骚分别从不同的维度塑造了楚漆器艺术独特的美学品格。
首先,庄子的游观思想赋予了楚漆器云气纹以一种辽阔而浪漫的自由气质。“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3]6庄子的“逍遥游”展现出的是个体心灵所能达到的最高自由,当这种自由呈现于艺术形式时,往往依托于对云气的描绘。动感十足的云气纹,正可以表达庄子这种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的旷达胸襟。而楚漆器上的云气纹,简练流畅,讲求以神驭形,以意驭象,以气动的变化之美营造出充满无限想象的艺术空间。楚漆器云气纹所给人自由洒脱的意境感受,正是楚人不拘一格、张扬自由精神的生动注脚。
其次,楚骚精神给与了楚漆器云气纹一种特别的流观意识。楚骚美学是以屈原为代表的美学思想,《离骚》中有“览相观於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4]109“周流观乎上下”[4]138等表述,可将其归纳为“周流观乎上下”所蕴含的流观意识。这种“流观意识”塑造了楚艺术独特的美学性格,即力求化静为动、虽静犹动。此外,《大司命》中“乘清气兮御阴阳”,[5]83古人认为整个宇宙是由于阴阳二气交互作用的不断变化而延续至今,万物的生命兴替也来自于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可见,气是连接人与宇宙的桥梁,人要“乘云载云”方可能通达天地,遍乎宙宇。这反映在楚漆器云气纹上,就表现为凸显线条的流动性与回复感,每一根线条看似恣意随性,实则浓缩着楚人对生命运动美感的体悟。例如:湖北出土的朱漆彩绘云气纹三足奁(图2),红黑二色对比鲜明,周身遍布匀称细长的云气纹,其线条轻盈婉转、飞扬流动,鼎足器身中环复不绝的云气纹代表着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同时也寄托着墓主人希望身后羽化登仙、乘着云气遨游宇宙的浪漫思想。
最后,楚地盛行的巫觋文化还增添了楚漆器云气纹的神秘色彩。《汉书·地理志》说:“信巫鬼,重淫祀。”[6]9《楚居》也记载:“窃鄀人之犝以祭”“氐今日夕,夕必夜”[7]11,楚人把祭祀祖先的仪式称为“夕”,表明楚人的祭祀一定在夜里;在楚人重要的祭祀活动中,“苞茅缩酒”[8]77“遇事必卜”等巫觋现象是很常见的。可见,巫觋文化是楚人通天地、晓神明的主要媒介。如此“信巫好祀”的地域风俗,使楚地出土的漆器云气纹呈现出诡谲的造型、多变的构成和惊艳的色彩,这赋予了楚漆器云气纹以独特的造型特征。
三、楚漆器云气纹的造型特征
从现有资料看,先秦时期的楚漆器多为实用器具,如漆豆、漆盘、漆奁等生活器具。当然也有不少漆器制品属于丧葬棺槨器具,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棺。但不论是哪一种器具,上面都装饰有大量的云气纹,其造型主要呈现出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一)繁复旋转的线条造型
楚漆器云气纹由于模拟气的流动,所以其造型主要是采用流动卷曲的线条来表现,不同云气纹之间的区别仅在于线条的粗细及组合构成。单就以线形特征来看,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轻盈生动的流线型云气纹。这类云气纹的样式,大多由延长式“卷云纹”演变而来,多出现在漆器墓葬随葬品的装饰中。与前期的“云雷纹”“卷云纹”相比较,楚漆器云气纹更具运动起伏感,回转连续,如龙蛇游走、曲水蜿蜒。许多长短不一却循环往复的“S”形曲线,汇成轻盈生动的流线形纹饰,而且,流线形纹饰上有许多细小复杂的点缀或辅线。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九子漆奁,在这个漆奁中,为了追求画面活跃的动感,云气纹流线旁边被工匠们缀以细小回旋的气流和辅线,它们相互协调、时而紧张、时而舒缓,不断发展的趋势,给人永不止息的飞动之感。而活泼张扬的红色,深沉内敛的黑色与鲜明轻盈的黄色产生强烈的色差,显得格外夺目、跳跃。
除此之外,楚云气纹的造型中还出现了宽大的带状云气纹。带状云气纹多采用双线勾勒边框,或以线密排构成一定宽度的带状。由于采用双线勾勒、多线勾勒的艺术手法,带状云气纹的造型在整体上略显粗犷,不如前两种云气纹精细、轻盈。例如:马王堆出土的辛追夫人漆棺,其中最外层黑漆素棺顶部、第二层黑底云气纹漆棺四周以黑色为底,装饰以云气翻腾、大气磅礴的带状云气纹,云气纹主杆处宽约15厘米,其中包含复勾的云气纹线条,且云头的轮廓并不规整,周围缀以“神”“人”“兽”等组合图案,图案生动晓畅,极富浪漫色彩;第三层朱底彩绘漆棺与前两层不同,以朱红为底色,大面积使用黄色来绘制云气纹,除盖板边缘绘勾连雷纹外,带状云气纹贯穿整个棺体,而宽大流动的带状云气纹用线凝重,笔画回旋往复。虽然整体线条上显得粗重,但也正是这种雍容粗壮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和急湍猛浪之势。在整体的装饰效果上,宽大的带状云气纹起到了加强动感和造势的作用,将急转回荡的云气纹表现得更加传神。
对于楚漆器云气纹的线条运动之美,正如刘牧原在《汉漆器云气纹饰的审美特征》所说的:“线的美在于运动,运动的美在于取势,而势的获取又通过游荡于空间之中的气而达到。”[9]73从楚漆器云气纹的形态构成和线条用笔之中,正可以完美诠释这种速度和气势之美。
(二)古朴而对比强烈的红黑用色
从出土的文物来看,无论是漆盒、漆豆、漆奁还是漆棺,无一例外都是以红黑二色为主基调,相应地,楚漆器云气纹也主要使用的是黑、红二色。不过在战国中期,当北方漆器还限于黑、红、黄三种颜色之时,楚国的漆器工匠就已能调出黑、红、黄、蓝、绿、金、银等多种颜色并应用在漆器上。不过尽管楚国工匠有调配各种色彩的能力,但红黑两色却始终是楚漆器的主要用色。关于这种漆器用色偏好的渊源,或许能从古籍中找到一些线索。《韩非子·十过》有言:“禹作为祭器,墨染(漆)其外,朱画其内。”[10]38漆尚红黑的创始之举是否始于禹,已无从考证,但楚地人却十分自如地将其传承了下来。
就红色而言,“楚人尚赤”的观念或可追溯到楚人始祖祝融。《国语·郑语》中有言:“夫荆子熊严生子四人……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惇大,天明地德,光昭四海,故命之曰祝融。”[11]343就史书记载来看,楚人始祖鬻熊及其子孙曾在周朝担任燔燎祭天(即火官)一职,被认为是太阳神或火神的化身,而红色正彰显了楚先民对火神的崇拜。就黑色而论,在髹漆工艺中,黑色是一种天然易得的颜色,新鲜大漆经过空气氧化而转色,待颜色基本稳定后就会呈现出稳定的黑色。古人云:“天地玄黄。”[12]5在古人眼中天是玄色,玄色接近黑色,因此黑色也有天的指征意义。此外,科学研究表明,在人的视觉感受上,黑色是波光最短的颜色,具有强烈的感官收缩性,从而达到大开大合的视觉刺激感受。由此可见,就漆料属性来看,黑色呈现出稳定的黑色;从视觉感受而言,黑色能给人以凝重深沉、肃穆庄严的心理感受。因此,以红、黑二色为主色调的楚漆器饰以跳跃、活泼的云气纹,这样对比鲜明的用色,夺目却不张扬,深沉而不沉闷,形成了一种单纯而强力的美感。而楚漆器云气纹中所展现的飞动造型和强烈色彩感,对当代设计也有着十分宝贵的启示作用。
四、楚漆器云气纹对当代设计的启示意义
不过,楚漆器云气纹作为一种传统纹样,在现代设计语境下,并不能直接照搬,必经过创造性的转化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关于这一点,现代设计师们已经有意识地将“云气纹”符号化、元素化,并创造出了全新的艺术形式。
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图3),这项设计的装饰主要元素就是源自于传统的云气纹。设计师通过延长云头的线条,使“云尾”和“云头”自然衔接,以使火炬整体显得循环流畅,传达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民族理念。此外,炬体造型采用传统的纸卷轴,结合源于大漆的红色,使红银对比的色彩更加醒目,整个设计典雅大方、简洁且现代。应该说,在这个设计中,对传统云气纹进行提取、重组和简化,不仅没有削弱传统云气纹的美感,反而有一种现代主义的简约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其轻盈灵动的优雅感也更易打动年轻一代的受众群体。
如果说“祥云”火炬是云气纹应用在产品设计上的典型案例,那么百度云网盘的标志设计就是云气纹在平面设计中的完美展现(图4)。这个拥有7亿多用户且受众群体多为年轻人的软件,无疑把传统云气纹以再生式的方式带入到大众视觉中心。与名字一样,百度云网盘的标志就是以云气纹为设计元素,卷形的云纹线条循环往复、包容万象,体现出它强大的存储功能,朱红色的点缀让此款设计注入了情感的温度。这种简约的云纹设计,令人过目不忘的同时,也使得云气纹这一传统元素更加深入人心。
此外,云气纹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文创首饰还是家具服装,传统云气纹的介入为当代设计注入了灵魂。如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景·祥云”联名款胸针,是一款跨界的文创设计,其灵感来源于文物“蓝地云龙妆花纱夹女褂”,对云气纹的提取,传统云气纹与现代时尚元素的融合,辅之以珐琅工艺,小中见大凸显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生活仪式感的向往,颇具生活美学艺术;又如2016年米兰设计周当代中国哲学展,其中“云系列”座椅惊艳全场,设计师邱德光坦言云椅的设计来源于传统云气纹,其中明式“祥云椅”拥有大漆般的色泽,扶手和靠背利用云气纹生动流畅的特点加以简约设计而成;相比之下,“梦云椅”的设计保留云气纹的云头并卷曲延伸,似与楚漆器般黑红二色结合,保留了传统楚漆器云气纹韵味的同时又不失时尚感,也正是因为有了传统云气纹的介入,该设计传达出“旧物新用”“低碳环保”的思想理念。诸如此类的传统云气纹在当代设计中应用的典型案例不胜枚举,涉及到方方面面。与其说当代设计为传统云气纹提供展示平台,不如说是传统云气纹的介入为当代设计注入活的灵魂。
通过以上成功的设计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楚漆器云气纹对当代设计的启示意义至少包括以下两点:
第一,设计应坚持以史为鉴的创新。国家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首要关键词就是“创新”,而设计的核心要义则是对文化内容进行创新转化。楚漆器云气纹蕴藏极其丰富的内涵,在对其进行创新设计时,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历史原境及其背后的思想内涵。就楚漆器云气纹来说,需要厘清相关历史脉络,考察髹漆工艺的发展,通过这些艺术考古研究,了解传统符号背后的故事。不过了解这些并不意味着重复传统,而是避免出现一些认知上的臆断和谬误。除此之外,对于现代设计而言,更重要的是将传统纹样和现代文化结合起来,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入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流行元素以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第二,设计应发挥大国工匠精神。纵观古代手工艺人,他们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奉献给自己的行業,甚至在今天出土的诸多技艺精湛、设计优良的工艺品中都未曾见到作者的姓名,古往今来,优秀的设计者总是努力追求精益求精,抛开世俗的私心杂念,他们恒久耐心,尊敬、热爱自己的行业,我们把这种精神称为“工匠精神”。这为当今快节奏下充满焦躁的人所不能理解,“工匠精神”成为彼此心中存而不论的净土,从未踏进也不想涉足,这样短视的目光,从时间上来看,无法承接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璀璨文明史,从空间上来说,也无法同国际上著名的手工艺世家相比较,其结果必然会走向衰落。因此,讲好中国故事,传承好中华文化,发挥大国工匠精神,在当代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到楚漆器而言,若要针对其进行设计创新,我们应当把握楚人的造物方式及其背后的美学思想。即在设计的过程中,以“文物相生”的思想去感知古人的造物精神和意识,在此前提下,对传统元素进行得当的提取与变异,遵循“造物意识-纹样提取-赋予内涵”这一设计流程,创造出符合当代的主流价值观和审美理念的新纹样符号,如此,才能让楚漆器云气纹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重新焕发生机。
参考文献:
[1]管仲.管子[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2]司马迁.史记[M].北京:线装书局,2006.
[3]庄周.庄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4]李增林.离骚通解[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
[5]刘向.楚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6]周仁政.巫觋人文——沈从文与巫楚文化[M].长沙:岳麓书社,2005.
[7]李学勤.论清华简《楚居》中的古史传说[J].中国史研究,2011.
[8]罗运环.楚国八百年[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
[9]刘牧原,辛艺华.汉漆器云气纹饰的审美特征[J].装饰,2010(5).
[10]韩非.韩非子[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
[11]左丘明.国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12]周兴嗣.千字文[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0.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文化产业经济研究中心2020年度开放基金项目《楚漆器纹样的审美意识及现代设计应用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CIR2020Z004)。
作者简介:江锋,武汉科技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传统美学与艺术设计研究;江澜,武汉科技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