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例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帕累托图分析*

2020-09-24 15:35:58汪晓娟方清影魏浩洁
中国药业 2020年18期
关键词:中成药注射液药品

汪晓娟,方清影,魏浩洁

(1.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安徽 阜阳236000;2.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230012)

为保障公众安全用药,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与150余家医疗机构合作建立了监测哨点。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在关注中药制剂疗效的同时也应重视其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与不良事件(ADE),2018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关于中药监测情况的部分,涉及怀疑药品159.7万例,占比14.6%[1],相比2017年,中药ADR/ADE数量略有减少[2]。通过帕累托图分析[3],可直观发现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和一般因素。本研究中分析了阜阳市人民医院中药制剂的ADR报告,探讨中药所致ADR的发生特点、规律及不合理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系统,对医院2016年至2019年上报的所有ADR进行提取、筛选,共收集96例中成药ADR报告。

1.2 方法

按患者姓名、性别、药品名称、药品分类、ADR表现及类型、转归及预后等,采用Excel软件对96例ADR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依据药品说明书、《处方管理办法》[4]、《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5]、《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相关诊疗指南,查阅相关文献[6-9],对引起ADR的中成药进行汇总并制订点评标准,共涉及21种中成药,并逐一点评(见表1),将不合理用药因素归纳为适应证不适宜、遴选药物不适宜、给药途径或药物剂型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或有潜在相互作用、重复给药及其他用药不适宜。为了更直观量化引起ADR的患者年龄、药物分类、累及系统/器官及药物不合理因素,进行帕累托图分析,按影响强度将影响因素分为A类、B类、C类。A类为主要因素,累计构成比为0~80%;B类为次要因素,累计构成比为80%~90%;C类为一般因素,累计构成比为90%~100%。

2 结果

2.1 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96例ADR中,男56例(58.33%),女40例(41.67%);年龄8个月至96岁,其中65岁以上43例(44.79%)。详见表2。41~80岁的4个年龄区间段构成主要因素,其他年龄区间段构成次要因素,详见表2和图1。

表1中成药使用合理性评价细则

表2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n=96)

2.2 涉及中成药分类

图1中成药ADR与患者年龄的帕累托图分析

96例ADR中,共涉及6类21种中成药,清热剂包括艾迪注射液、华蟾素胶囊、喜炎平注射液及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补益剂包括参麦注射液、肾康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及肾衰宁颗粒;理血剂包括灯盏细辛注射液、红花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用灯盏花素、注射用血塞通(冻干)、注射用血栓通及丹参川芎嗪;理气剂包括安胃疡胶囊;止咳平喘剂为苓桂咳喘宁胶囊。补益剂和理血剂为主要因素,清热剂、理气剂及止咳平喘剂为一般因素。详见图2。

图2中成药ADR与中成药分类的帕累托图分析

2.3 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依据美国常见不良反应术语评定标准(CTCAE)ADR分类,对96例ADR累及器官/系统进行归纳分类,共计158个ADR,涉及消化道系统、皮肤及附件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全身性、肌肉骨骼系统及呼吸系统,详见表3。消化系统和皮肤及其附件为主要因素,循环系统为次要因素,神经系统、全身性、肌肉骨骼及呼吸系统为一般因素,详见图3。

表3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n=158)

图3中成药ADR与累及器官/系统的帕累托图分析

2.4 发生时间与转归

96例ADR中,用药期间发生34例(35.42%),均为 注 射 液,用 药 后 发 生62例(64.58%);痊 愈4例(4.17%),好转92例(95.83%)。

2.5 ADR报告来源

96例ADR中,住院患者94例(97.92%),门诊2例(2.08%);医师上报92例(95.83%),药师上报3例(3.12%),护士上报1例(1.04%)。

2.6 不合理因素类型

96例ADR中,37例存在不合理因素。用法用量不适宜为主要因素,适应证不适宜为次要因素,遴选的药品不适宜和联合用药不适宜或有相互作用为一般因素。详见图4。

3 讨论

3.1 患者性别、年龄

96例ADR报告中,男女比例相当;年龄影响因素中,41~80岁区间段构成主要因素,其中65岁以上较多,其原因为老年患者体内脂肪比例增加导致药物分配量增加[10]。从药效学角度看,年龄的增长可能导致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从药代动力学角度看[11],肝肾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从而导致药物清除率降低,半衰期延长,导致老年患者血药浓度升高。且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脏病等,加之使用药品种类较复杂,故属ADR发生的高危人群。

有研究发现,在不小于70岁住院患者中,有15%经历了至少1次ADR,其中50%以上被认为可以预防[12]。医师和临床药师应予老年患者重点监护,采用分步法开具药品:定期审查当前的药物治疗;停止不必要的药物治疗;考虑非药物替代策略;考虑使用更安全的替代药物;使用尽可能低的有效剂量。

3.2 中成药分类

96例引起ADR的中成药可分为5类,2018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涉及中药监测情况的部分指出,理血剂、清热剂及理血剂报告次数较多,与本研究分类一致。补益剂分为6类,临床辨证以气血亏损不足诸证多见,主要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及气血虚损表现的代谢性疾病患者。96例ADR中以注射剂为主,中药注射剂是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制药工艺技术结合的产物,中药注射剂在心血管、抗肿瘤及呼吸危重治疗领域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中药制备工艺差距和中药成分复杂等因素,在提取纯化过程中存在一些大分子物质,以本研究中发生ADR最多的参麦注射液为例,其活性成分人参皂苷和麦冬皂苷均为大分子物质,作为抗原进入人体后与血清蛋白结合产生高致敏活性物质,易导致Ⅰ型变态反应[13]。

3.3 累及器官/系统

主要影响因素中,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腹泻,均为肾衰宁颗粒所致,其主要成分为黄连、大黄、丹参、红花、牛膝及甘草,其中大黄可促进肠道蠕动和分泌[14],增加排便次数,该药品说明书中也提到其消化系统反应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及大便次数增多,故脾胃虚寒及轻度腹泻的患者应慎用;皮肤及其附件主要表现为皮疹,均为中药注射剂所致过敏反应,该类过敏反应常在几秒到几分钟内出现,发生迅速,不可预测,由于内源性代偿性介质(如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及内皮素等)的产生,它可能是轻度可自发消退,也可能是严重的并在几分钟内发展为呼吸或心血管损害甚至死亡[15]。

3.4 不合理因素类型

中成药从原料生产、提取、加工、配制到使用,每个流程都可导致ADR发生:工艺因素,天然药用植物中有效成分会因气候、产地等因素而存在差异;临床试验,药物上市前临床试验研究不充分,药品的安全性未得到充分证实;生理因素,如患者年龄、性别、过敏史及联用药物等;用药合理性,包括开具处方、审方、调配、给药和监测等药物管理各步骤的合理性。

主要影响因素中的用法用量适宜性涉及溶剂、单次给药剂量、给药频次及使用疗程。如1例74岁老年女性患者,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输注结束后出现面部发红、皮肤轻度瘙痒,未予处理,1 h后自行消失,考虑为舒血宁注射液所致过敏反应,予以停用。患者无心脑血管疾病适应证使用舒血宁注射液,属超说明书用药;溶剂方面,考虑其为糖尿病患者,确应更换为0.9%氯化钠注射液。杨薇等[16]的研究发现,48 445例使用舒血宁注射液中,西医诊断适应证不适宜的占70.5%,按说明书使用5%GS作为溶剂的仅占34%,可见超说明书用药及溶剂选择未按药品说明书指示较普遍,这一结论和本研究中不合理类型主要因素一致。药品说明书是临床安全合理使用药品的法律依据,所载适应证是经大量临床试验研究证实且通过国家药监部门认可的,药品说明书以外的适应证和用法用量,合理性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2018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149.9万份ADR/ADE报告表中,中药占14.6%,建议相关部门应对导致ADR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审查,以避免相应ADR发生。

中成药所致ADR与多种因素有关,通过帕累托图分析得出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降低中成药ADR发生率,不仅要加强中成药的生产管理,还应加强临床中成药的用药合理性,对高危人群进行用药前评估,同时做到用药中及用药后的监测,临床药师可通过药学干预减少医院ADR/ADE的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如在患者入院和出院时为其提供咨询,对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进行药物重整,审核药物发现不适宜处方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院外随访等。但本研究也存在不足,如纳入例数相对较少,且存在漏报现象,故数据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猜你喜欢
中成药注射液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中老年保健(2022年3期)2022-08-24 02:58:54
碘帕醇注射液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中成药(2018年5期)2018-06-06 03:12:17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中成药(2017年6期)2017-06-13 07:30:35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中成药(2017年3期)2017-05-17 06:08:51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28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中国卫生(2015年5期)2015-11-08 12: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