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科,谭红霞,张树堂,胡建川,钟璨野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 全科医学科,重庆 408000
急性脑梗死是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1]。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是降低脑梗死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方法;但仍有一些脑梗死患者溶栓后生存预后较差[2]。机体的炎性反应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炎症因子可通过破坏血脑屏障,诱发脑水肿,导致神经细胞死亡,并最终损害神经功能[3-4]。有研究发现,患者入院时检测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病死率和脑梗死体积相关,可用于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存预后[5]。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升高不仅反映机体的凝血功能亢进,也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增强。Altintas等[6]研究发现,PLR升高与脑梗死患者的梗死体积和不良预后的发生有关。同时,有研究显示,NLR、PLR水平变化除了受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影响外,其对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生存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7]。目前,关于PLR、NLR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患者预后的相关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PLR、NLR水平变化与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收治的208例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86)和预后良好组(n=122)。预后不良组:男性33例,女性53例;年龄31~73岁,平均年龄(50.42±3.21)岁。预后良好组:男性52例,女性70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48.58±2.7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PLR、NLR的截断值分别为130.45、2.83,其中预后良好组中PLR>130.50患者10例,PLR≤130.50患者76例;NLR>2.83患者7例,NLR≤2.83患者79例。预后不良组中PLR>130.50患者65例,PLR≤130.50患者57例,NLR>2.83患者53例,NLR≤2.83患者69例。纳入标准:(1)诊断为急性脑梗死;(2)在发病4.5 h内给予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3)首次发病。排除标准:(1)医源性或创伤性脑梗死;(2)严重感染者;(3)近期有颅内、椎管内手术史;(4)合并自身免疫疾病及出血性疾病病史;(5)合并颅内肿瘤或其他器官恶性肿瘤病史者;(6)肝、肾功能不全者。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分别在入院后3 h内和溶栓后24 h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3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应用SYSMEX-ME2100血细胞分析仪,通过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计算PLR、NLR值。收集208例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和饮酒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8][入院时患者的脑梗死严重程度分为轻度(评分<5分)、中度(评分5~15分)、重度(评分≥16分)]、患者发病至治疗时间等。采用电话和门诊复查的方式对208例溶栓治疗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180 d的随访,每个月随访1次。每次门诊复查时进行基本体格检查、血常规、肝功能检查等。患者因拒绝访问、中途退出、死于其他与研究无关病因定义为失访,随访截至2019年7月。并根据随访得到的信息填写患者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9],其中预后不良是指mRS>2分,预后良好是指mRS≤2分。
2.1 急性脑梗死溶栓前后PLR、NLR值的比较 脑梗死患者溶栓后PLR、NLR值分别为(122.90±31.71)、(2.62±1.13),低于溶栓前的值(140.35±39.62)、(3.87±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患者与预后良好患者在高血压、NIHS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PLR、NL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PLR、NLR值与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患者mRS、NIHSS评分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LR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的mRS呈负相关(P=0.011),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01);NLR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的mRS呈负相关(P=0.001)、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01)。见表2。
表2 PLR、NLR与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患者mRS、NIHSS评分相关性分析
2.4 PLR、NLR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患者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 ROC曲线结果示,PL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95%可信区间0.691~0.891,P=0),最佳预测值为130.50,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66和0.676;NL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0(95%可信区间0.596~0.823,P=0.001),最佳预测值为2.83,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81和0.735。见图1。
2.5 PLR、NLR升高与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患者预后关系 随访180 d后,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患者死亡为38例。其中,预后良好组死亡7例,占8.1%(7/86)例,预后不良组死亡31例,25.4%(31/122),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R>130.50患者死亡30例,占40.0%(30/75),PLR≤130.50患者死亡8例,占6.0%(8/133),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2.83患者死亡28例,占46.7%(28/60),NLR≤2.83患者死亡10例,占7.4%(11/148),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6 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不良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以高血压、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PLR、NLR水平作为自变量,以是否预后不良作为因变量,将上述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患者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PLR、NLR是影响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影响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患者不良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急性脑梗死是由脑栓塞或动脉血栓形成引发,其严重程度与梗死面积与梗死部位有关[10]。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发病后1个月的病死率为3.3%~5.2%,3个月的病死率为9.0%~9.6%,1年的病死率为11.4%~15.4%[1]。因此,选择一种简单方便、安全性高、重复性高的检测方法以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的生存预后至关重要。
血小板是一种特殊的炎症指标,其受到刺激时会释放炎症分子,活化的血小板与炎症部位的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11]。在病理条件下,血小板的过度激活和聚集可能导致血栓的形成和血管闭塞,从而导致缺血性脑梗死或缺血性心脏病[12]。有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发生时,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在血液循环中增加,血小板由于血栓形成而过度消耗,导致血小板计数降低[13]。同时,Jin等[14]的研究发现,血清PLR对急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的生存预后具有评估价值。急性脑梗死发生时,中性粒细胞是第1个通过受损的血脑屏障迁移至颅内缺血区的细胞,其在缺血性脑区释放炎症介质,加剧脑损伤。机体内的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形成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促进炎症发生和血栓形成,影响疾病的发生进展,使血管内斑块破裂并引发血栓形成和栓塞,导致脑梗死等相关疾病的发生。Pagram等[15]研究发现,入院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有研究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16]。Maestrini等[17]研究表明,溶栓前血清NLR水平升高能够预测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和患者3个月时的不良预后。淋巴细胞是参与机体炎症反应的细胞之一。有研究表明,淋巴细胞下降是脑梗死发生后的早期特征,同时,淋巴细胞的减少是脑损伤和感染的高危标志物[18]。
本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溶栓后的PLR、NLR值分别低于溶栓前,预后良好组患者的PLR、NLR值分别低于预后不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PLR、NLR的曲线下面积均>0.05,说明PLR、NLR对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评估价值。这与王莹莹等[9]的报道相似。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LR、NLR与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患者mRS呈负相关,PLR、NLR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这表明,PLR、NLR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的病情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有关。预后良好组患者病死率低于预后不良组,PLR>130.50患者的病死率高于PLR≤130.50患者,NLR>2.83患者的病死率高于NLR≤2.83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PLR、NLR升高与溶栓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LR、NLR水平升高是影响溶栓后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郭志良等[19]的研究亦显示,溶栓后,血清NLR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PLR、NLR升高是影响溶栓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LR、NLR可用于评估溶栓治疗后急性脑梗死后患者的预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