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世纪,一座前所未有的建筑在亚历山大港拔地而起,建设者托勒密将亚历山大大帝在征战中收获的珍宝收藏于此,世界上从此有了第一座博物馆。春去冬来,当年的帝国早已化作历史的尘埃。然而,博物馆事业却一直发展到了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见证文明,博览天下”的理想,逐渐走进了普通人的精神世界。世界各地的一座座博物馆各自讲述着独一无二的故事,也是每个地方的“文化名片”。
近年來,国人对科学、艺术、历史、文化的兴趣与日俱增,博物馆的热度也不断攀升。然而,作为文化符号的博物馆固然寄托了公众巨大的期待,但并不是每一座博物馆都足以满足这些期待。
如何让博物之美更好地浸润人心?这个问题值得全社会深思。在优秀的策展思路下,几件“有故事”的展品,就足以掀起一场观展热潮,让看似平凡的馆藏“活”起来;而如果缺少恰当的引导,再有价值的文物,也只能在无人驻足的橱窗里寂寞孤单。
当年,康有为给中国博物馆事业提出了“以开民智而悦民心”的目标。对博物馆而言,“悦民心”与“开民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为公众提供更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另一方面也能让国人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理性、胸怀更加宽广。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是一个值得讨论的现实议题。(执笔/杨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