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文婷
摘 要:本文为挖掘海明威作品典型文风形成的背景因素,深化读者对海明威及其作品的理解,通过对海明威部分作品进行主题互文性解读,探究其作品当中存在的互通性发现,海明威善于借助简短精练的语音表达自己的思想,其大部分作品凸显了主题互文性的特点,其作品的内容主要与死亡、战争有关,表达出作者不畏挫折、顽强拼搏的精神。
关键词:海明威;主要作品;主题互文性;解读
20世纪互文性应用最具代表性的作者是海明威,其善于借助简短精炼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其作品的内容主要与死亡、战争有关,表达出作者不畏挫折、顽强拼搏的精神[1]。本文主要从海明威作品的主题具体论述其典型文风,并挖掘出这种文风形成的背景因素,从而深化读者对海明威及其作品的理解。
一、互文性概述
人们日常生活中都需要交流,因此我们交流过程之中产生的语言、文字等是为了表达个人的思想,在这种概念下这些语言文字是如何产生的呢?有人认为这是脑力作用的结果,而有人说这是思想的产物,究其根本我们可以将这些表达普遍称之为是生活的产物,在日常生活之中我们接触不同类别的事物,基于这些事物我们有了各种各样的看法,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累积沉淀就逐渐形成了思想,将这些思想转化为文字表达出来就是文学,文学的表达方式便是互文,这些内容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2]。在20世纪中期互文首次被法国的一位文学家提出,其在一本书中写到:“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形成是排列和互换产生的,一个文本是由不同的文本小段组成,这便是互文性。”简单来说就是指一个文本与组成它本身的文本之间的联系。众所周知文学作品中包含了许多的趣味和情感,一些作品之中对于互文性的应用十分广泛,在文学文本之中主题内部的关联和暗合会充分地相关,据此互文性在文学作品之中常常映射为一种承续,有时也可以看作是模仿以及反叛的推倒,互文性代表的是作者的“创造性叛逆”,在过去的黑暗时代作者们在动荡压抑的社会环境之中表达情感、宣泄情绪,借助文学作品用互文性的手法进行情感的渲染[3]。一些人认为文学文本产生的基础便是借助互文性。
二、海明威内部主题互文性
对于海明威而言,受到很多学者的追捧,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现阶段,后人对海明威的作品有了极多方面和角度的剖析和研究,但仍有一些没有被提炼出来。大部分读者在对作品进行研究时,过于关注一本书里的故事,而忽视了整体海明威的作品之间的密切联系,最终使得这方面的研究形成空白趋势,在进行其文章的剖析时,也无法真正明白海明威的意思。任何一篇文学著作都与现实紧密相连,而且对于同一位作者写出来的故事也都具有紧密联结性,不可单独对其进行分析[4]。曾经出现一个理论被世人广泛接受且追捧,即互文性的前后联系关系。要求在剖析文本时,不仅需要深入阅读内容,还要对文章的写作形式做出研究。而且,后人在研究前人文章时,无法真正地做到感同身受,无法体会当时作者深处环境的恶劣性,而是在当前的环境背景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另一篇文章。该论文也着重于互文性来对海明威的巨作进行剖析,可以从一类新颖的角度发现新鲜的问题和思路,从而实现真正的共时性分析,对作品进行重新地剖解和阐述,为读者提供一种新颖的观点,而逐渐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进步,推动现阶段文学文化的进步,还能对整个互文性论述做到一定意义上的推广。
三、海明威主要作品的主题互文性解读
(一)《永别了,武器》与《圣经》
海明威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圣经》的影响,《圣经》中所体现出来的各种精神和思想比如仁慈、忍耐等都在海明威的作品中得以呈现。众所周知,海明威的作品中最中心的思想之一就是爱情,并且涉及的种类十分广泛,不仅包括男女之间的爱情,比如说,在作品《永别了,武器》中女主凯瑟琳对亨利不求任何回报、只一心付出的爱情,也不仅仅是出于夫妻之间的惺惺相惜,是真真正正的爱。在这一作品中,海明威将耶稣的经历折射到了男主的经历中,亨利也经历了一系列的追寻之旅。在故事的开篇中亨利处在一个战争的年代,其首要的任务就是在战争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和地位。在亨利的生活中其所有的目的都可以归结为展开一段崭新的生活,同时他也在为此不断地努力奋斗,但是事与愿违,其在军队中并没有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地位,理想和追求也全部付诸东流。再后来其开始寻找爱情,后来遇到了凯瑟琳,凯瑟琳的美丽和善良深深吸引了他,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很快乐,但是美好总是短暂的。在凯瑟琳分娩时她和婴儿都没有能够活下来,失去妻子和孩子的亨利自此陷入了无尽的孤独与黑暗。而对于凯瑟琳来说,她的追求就是拥有一个美满的婚姻和孩子,事实上她对亨利的爱胜过自己,她甚至愿意为了亨利付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但是她的美好愿望在战争面前不堪一击[5]。为了生存也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亨利和凯瑟琳到处漂泊但最终都没能够达到自己美好的愿望,理想以失败告终。总的来说,亨利和凯瑟琳的经历和追求与亚当和夏娃十分相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他们都饱受生活的艰辛。亨利和凯瑟琳为了逃避战争同时也为了生存下去,需要东躲西藏才能避免被抓住,而亚当和夏娃在被上帝发现后被赶出了伊甸园,他们必须为了生存而努力。其次无论是亨利和凯瑟琳或者是亚当和夏娃,他们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亚当和夏娃偷吃了树上的知识果实,因为他们想和上帝一样渊博而聪慧,亨利和凯瑟琳四处漂泊也只是想找到一个可以供他们栖身的定居之地,为他们的孩子和自己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但是最后他们的理想也都以失败告终,亚当和夏娃被驱逐出了伊甸園,同时夏娃要承受生孩子时的巨大痛苦,而亨利和凯瑟琳的遭遇更加凄惨,凯瑟琳和婴儿的去世使得亨利陷入了无尽的孤独中[6]。
(二)《老人与海》与《熊》
美国内部的体制和社会本身的稳定性在19世纪后半期之后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扩张,从而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冲击,以至于造成一些无法挽回的困难。在这个时期,人们的内心世界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极大的变化,而环境的改变主要是由于资产工业的快速发展而引起的,且所有变化皆朝着不良方向前进[7]。由于人们的内心世界发生着极为丰富的变化,由人们所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的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层次:其一,文学作品中流露出人们对于工商主义入侵的不满,以及对传统现状遭受破坏的失落;其二,作者们在作品中也揭露了社会中真实存在的社会矛盾。这样做,并没有违背传统的社会价值的规律,只是想在文学作品中发出自身的感慨,并对社会变化展现出一种无能为力的心情,以及不得不适应社会变化的无奈。两大文学大家海明威和福克纳分别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通过对两位老人的描写来表达对工商主义的不满情绪,这两部文学著作分别是《老人与海》和《熊》。前者这篇著作的主人公人物为圣地亚哥,生活在墨西哥的海边,以打鱼为生,而后者中的主人公山姆是一片森林的守护者。两人都与自然实现了和谐共处,且没有欲念,将动物看作朋友,两者都没有成家,但都有自己的传人来接受自己的各类技能以及人生观。两本著作告诉我们,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只能交善,不能对立,因为人与自然不可比拟,只能是自然的手下败将。即使人类凭借聪明头脑获得了更快更深入的发展,彰显出自身的力量,但一旦与自然产生了对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反击,给人类以致命一击。人类破坏环境所产生的代价是非常大的,因此需加强环境的保护。一旦达到一个难以跨过的量,将会引起质变,受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
(三)《永别了,武器》与《太阳照常升起》
海明威的作品也体现出了战争与死亡等黑暗的一面,作品《在我们的时代里》是海明威的成名之作,这里面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和主题贯穿了海明威整个的创作过程。里面所体现出来的战争、暴力和死亡是海明威日后作品中所有思想的概括。比如说,在《永别了,武器》中描写了在战争的影响下亨利的恐惧和悲惨不幸,在《赌徒、修女和收音机》的故事中,故事开头就呈现出了枪击等暴力场景,在《太阳照常升起》中海明威对西班牙著名的斗牛环节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总的来说,在海明威的创作作品中,死亡是最中心的思想之一,其作品中大部分人物的结局最终都以死亡告终[8]。比如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哈里,《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罗伯特·乔丹,这些主人公的命运和遭遇都是十分不幸的。同时海明威也为死亡创造了多种的角度,不仅仅局限于生命的消失,也包括爱情死亡、希望死亡等等。另一方面,在这种思想下,海明威也创造出了许多具有硬汉精神的人物,比如曾经被写入中学教科书的老渔夫圣地亚哥,“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也有无惧死亡的大英雄罗伯特·乔丹等等,这些人物的命运无疑是十分凄惨的,但是总能够在绝境中激发人们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无畏生活的勇气。同时也使人们明白了如何直面生活中的不幸,如何在逆境中绽放出生命的光彩与奇迹,这也是海明威的作品首要传递的思想。
四、结语
根据以上内容分析,在文学文本之中主题内部的关联和暗合会充分地相关,据此互文性在文学作品之中常常映射为一种承续,有时也可以看作是模仿以及反叛的推导。20世纪互文性应用最具代表性的作者是海明威,他善于借助简短精炼的语音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其作品的内容主要与死亡、战争有关,表达出作者不畏挫折、顽强拼搏的精神。我们可以知道互文在海明威的作品之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他的作品之間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和沟通,借助对表达方式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感受作者在作品之中所寄予的感情。
参考文献
[1]宋晓茹.坚强乐观背后的无奈与悲哀——浅析《老人与海》的孤独与失败主题[J].文教资料,2019(01):21–22.
[2]叶思琪.《白象似的群山》中的荒原式美学主题——以“象”“山”隐喻为载体[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8,28(03):58–60.
[3]杨威,仲晨星.《岛在湾流中》创作主题的重新审视[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4):167–169.
[4]姚斌洁.创伤理论视角下的海明威战争小说研究[D].四平:吉林师范大学,2017.
[5]王晶.论战争经历对海明威创作的影响[D].湘潭:湘潭大学,2016.
[6]郭欣.逆流而上的生命追求—论海明威作品中的死亡意识与英雄主义情结[D].汉中:陕西理工学院,2016.
[7]邓楠,郭旭明.国内《老人与海》主题思想研究述评[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3):14–22.
[8]侯朝阳.20世纪美国文学死亡主题研究[J].昭通学院学报,2015,37(03):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