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胜丽
咨询中,经常有学生向我倾诉,很多道理他们都知道,可是,就是做不到。的确,“知道”和“做到”之间似乎隔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孩子们明知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可总是控制不住脾气;明知早点儿做作业可以更从容,可时常拖沓,捱到最后关头;明知要及时走出挫折的阴影,可就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究其原因,身体不会撒谎,身体知道一切。
人脑仿佛是“狩猎模式”,能够在瞬间综合大量信息,“随机应变”,判断是否危险,故我们的行为是在很明确的目的驱使下发生的,哪怕我们的意识不太清楚这个目的,但其实很明确的,在潜意识层面。理解了这个生理特点,就能感觉出,所谓“知道”,对于情境下的大脑来说,相当抽象。如果不能让我们的大脑了解到在当下的这个状况下,某个行为可以产生明确的、利于当下的某个结果,这个行为肯定是不会发生的。
事实上,我以为我“知道”,但其实我并不真的知道,我以为的“知道”只是头脑中的意象。而身体记录着个人的所有情感、情绪信息和生命故事,它忠实而真诚地呈现我们所有的感觉,每一件发生在身上的事,都会储存并反应在身体上。脑袋是“我认为”,而身体会清楚地告诉你“我感受到的”。我们对于“道理”的理解若只是停留在一个大脑认知的层面,没有能够成为我们身体记忆的一部分,便无法让我们“做到”。
每次,当有同学问我如何从“知道”走向“做到”时,我都会向他们讲述“小马过河”的故事。小马在河边听了好多动物前辈们给出的意见和建议后,依然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当它回去问妈妈时,妈妈让小马试试看。这个“试试看”的过程就是我们的体验产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头脑和身体都是参与其中的,可以想象当小马踏入河中的那个时刻它感受到了河水的温度,皮肤触碰到河水的感受,还有内心那种紧张和兴奋的感觉。当小马过河这件事情拥有了这些丰富的感受和心理体验它就变得“难以忘记”了,这个“我知道并且我能做到”的能力就形成了。
看来,从“知道”到“做到”,是一次从脑到脚的过程,是一个人的实践旅行,身体力行,改变自己、战胜自己。子曰:“闻之,我也野;视之,我也饶;行之,我也明。”经历过、体验过的方才能明白。当然,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不等于事事都要去亲身体验,要做到事事体验几乎是不可能的。非体验式的学习也是有效果的,但是我们也尽量地用体验式的方式去学习,才能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沉下心来,将自己放入当时的情境中,设身处地地去体会、感受、回顾、反思、实践,最后凝成自己的一部分。
体验之余的反复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练字,“知道”应该写字好,与“做到”写字好,是两回事情,它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思考、不断地练习,通过这样不断地“训练”,才有可能把字写好。改变一个行为确实很难,很多人在接触到新事物的时候,没有制订跟进计划,缺乏反复训练,结果就是目标的不断损耗,最后恢复了旧习惯而没有任何改变。只有通过不断地“训练”,才能把“知道”的变成自己的,也就是“做到”。
同時,自我接纳可以很好地缩短“知道”与“做到”之间的距离。很多时候,我们急于去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喜欢和无谓地与他人进行比较。之后,自己也变得无比焦虑,这样焦躁的情况下,反而增加了训练过程的干扰。这一问题,本质上是,我们自己的自我不接纳。多元智能理论表明,每一个体确实不同程度地拥有着不同类型的智能。如果,某一行为的获得,我们用了比别人更多的训练时间和次数,我们无需自责,这不是因为我们的“笨”,仅仅表明这不是我们的优势势能,而已。
参与体验,重复训练,接纳自己。从知道到做到,你不需要刻意隐藏或表现,因为身体全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