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李章武传》为例浅析仙妓合流现象

2020-09-23 07:53李佳
北方文学 2020年14期
关键词:影响

李佳

摘 要:《李章武传》作为唐传奇的典型篇章之一,不仅叙述了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歌颂了纯真的爱情,而且通过唐仙妓合流这一新的文学现象体现了爱情的永恒和不朽。本文以《李章武传》为例,浅析唐传奇中“仙妓合流”这一现象的历史原因及影响。

关键词:《李章武传》;仙妓合流;原因;影响

李景亮所作的《李章武传》可以说是唐传奇的典型篇章,它讲述了偶然的相遇,造就了一桩姻缘。李章武对王家媳妇一见钟情,与其私通,同居月余,之后因李章武有事而离开,临走时互赠物赠诗,李章武留交颈鸳鸯绮一端,赠诗曰:“鸳鸯绮,知结几千丝。别后寻交颈,应伤未别时。”可以看出,李章武看重的是两人之间一种短暂的幽会,留恋的是王氏的肉体,一份短暂的欢乐;而王氏赠送的是一个白玉指环,并赠诗曰:“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可以看出,王氏重视的是离别后的一种思念之情,是一种精神上的留恋。而离开华州的李章武很快就把王氏忘记了,八九年之后,李章武离开长安去访友,才想起曾经相好之人王氏,便重游故地,但一切都物是人非了,王氏在两年前已经去世了,李章武从邻人妻的口中了解到王氏对他的苦苦思念,这种苦恋深深地感动了李章武,为她的亡灵祭奠,这样,王氏的亡灵与李章武相会,并有了一夜之欢。两人感情依旧,仍然十分相爱,离别之时,两人又互赠物赠诗,王氏送与人间罕有之物“靺鞨宝”,并赠诗道:“河汉已倾斜,神魂欲超越。愿郎更回报,终无从此诀。”李章武送与一个白玉宝簪子,也赠诗道:“分从幽显隔,岂谓有佳期。宁辞重重别,所叹去何之。”当李章武要离开华州回长安时,王氏冒着被阴间责罚的危险,远道而来相送,可以看出其用情至深,李章武被王氏的苦恋所感动,也是如此深情,对于化作鬼魂的王氏,他说道:“章武所由来者,正为此也。虽显晦殊途,人皆忌惮,而思念情至,实所不疑。”因为太喜欢王氏,所以顾不上害怕。李章武后来再次来到华州,探望并感谢王氏儿媳的邻居杨六娘,一直没有断绝往来。而人间未有之物的那块宝石,便成了两人之间爱情永恒不朽的证明[1]。这个故事不仅歌颂了纯真的爱情,而且通过唐仙妓合流这一新的文学现象体现了爱情的永恒和不朽[2]。

仙妓合流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现象,不仅出现在唐诗文中,在唐传奇中,这种现象也同样存在,作品中的仙女和妓女始终有着不解之缘。仙妓合流,包括了仙女的妓化和妓女的仙化两种类型。《李章武传》则属于后者,即妓女的仙化。作者借助有夫之妇的妓女王氏去世后仙化这样的情节来表现故事的主题,使王氏具有了一定的超现实色彩,在她的身上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封建社会的先进之气。从文中王氏生前的“乃悦而私焉”“我夫室犹如传舍,阅人多矣”“私侍枕席,实蒙欢爱”,可以看出王氏有着十足的妓态。不仅如此,比如文中的“冉冉而至”“于西岳与玉京夫人戏”等处可以看出王氏十足的仙态。作者将妓女的妖娆与仙女的冰清融为一体,塑造了一个超逸的形象,写出了一个既不离开现实、又超越现实的故事。成为仙女的王氏有了不朽的灵魂,对于过去感情的回忆也是没有止境的。妓女可以借助死后成仙,将这份纯真的爱情带到另一个世界,无止境的追忆,并且直到永远,而仙女可以凭借神仙的特质使感情达到不朽的境界。所以在《李章武传》中的仙妓合流现象就蕴含着不朽的爱情。

文学是现实的反映,可以说《李章武传》中的仙妓合流现象就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反映。妓女现象在春秋初叶时期产生,是为了安置战争中俘虏的女性,安抚参与战争的士兵,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妓女的性质发生了改变。而“仙”这个字,对于唐代文人来说,是美女和艳姬的代名词。“仙”和“妓”两者都具有“美”这个共同特点,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在唐代的诗文中,则用仙女指现实生活中的妓女,将妓女作为仙女来描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与婚姻制度[3]。

唐代正是封建社会一个繁荣鼎盛的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接纳各国交流学习,开放程度著称于古代,政治环境也相对开放,人们的思想活跃,言论比较自由,女性受到的封建束缚相对其他朝代来说比较少。在农业方面推行均田制,减轻赋税,使农业生产快速发展,也促进了手工业以及工商业的发展。在这种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时代,人们的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倾向于追求物质享受,陷入安逸的舒适圈中,于是城市中兴起的教坊就成为人们享乐的重要场所。在这个安定、繁荣的环境中,人们的物质方面可以得到满足,于是人们便开始追求精神的不朽、生命的永恒,形成了崇尚道教的风尚,求仙问道、因果轮回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当时的文人又有在道观读书的风气,这就为文人与寺庙女冠交往创造了机会。在一般人看来,女道士应该是仙女的俗身,是清高、纯洁之人,其实不然,表面看起来清高雅俗的女道士其实是高级妓女,兼有娼妓的身份,比如李治等,她们被文人称为“仙”。在那些自命清高的文人笔下,将这些妓女作为仙女来写,写出了一系列的与仙遇合题材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仙妓合流的艺术形象。这种女道士的妓女身份,就直接为文学作品提供了真实素材,这就反映了唐代的士子梦想长生不老,以及对神秘力量的向往之情。

这种仙妓合流的现象也离不开当时的婚姻制度。唐代讲究门第,《隋唐嘉话》中薛元超说:“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当时的士子,想要在仕途中站稳脚跟,享受功名利禄,必须与高门联姻,以此来提升自身的地位,扩大自身的影响。若娶妓女为妻,不仅会因为当时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断送自己的仕途,也会被当时的高门贵族看不起,玷污门楣,连累子孙后代[4]。即使士子与妓女之间的爱情多么伟大,多么可歌可泣,但在经济和利益面前爱情根本不值一提。因为士子往往不会因小失大,他们会选择对自己的前途有所帮助的婚姻,不管双方之间有没有爱情。于是,这些文人就会把对爱情的遗憾寄托于小说之中,把仙女的不朽与永恒寄托在妓女身上,通过仙女来满足士子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也表现了士子文人对理想爱情不朽的追求。

随着仙妓合流模式的发展,对之后的人仙、人鬼、人妖等婚恋故事以及明清时期的青楼文学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以这种超现实的手法为抒发爱情这种富有激情的情感开辟了自由的空间,也为中国的爱情主题增添了奇光异彩。比如,之后出现了《聊斋志异》等人仙、人鬼婚恋故事,借助这种冲破现实的表现力以及自由不羁的想象力,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传统。不仅如此,对青楼文学的产生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唐传奇的“仙妓合流”模式,是士子与妓女的交流,而在明清时期,由于世俗观念的影响,金钱至上的观念,青楼文学也由士子与妓女的故事转向描写商贾与妓女的恋情,由原来那种纯真的爱情转向了世俗化,展现的是世俗的恩怨与悲欢,小说中也有着大量的艳情化的描写,以仙女,天仙来指代她们的美貌。虽然明清时期的青楼文学变得越来越世俗化、艳情化,但是它的题材以及构思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唐传奇仙妓合流这种模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詹丹.仙妓合流的文化意蕴:唐代爱情传奇片论[J].社会科学战线,1992(3):283.

[2]侯艳.情的不朽——来自唐传奇《李章武传》的思想[J].名作赏析,2007(2):23.

[3]张英.唐传奇中仙妓合流现象的原因及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4):116–117.

[4]徐凤霞.试析唐传奇中“仙妓合流”现象的历史原因[J].锦州師范学院学报,2003(4):38.

猜你喜欢
影响
不同上蔟蔟具对茧丝质影响
影响大师
I Have the Right to Be a Child
Say 'No'Because It's Your Life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