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环境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策研究

2020-09-23 08:01王莹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

摘 要:后金融危机环境下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依然不乐观,再加上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市场发展变化对人才类型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在探讨后金融危机环境对大学生影响的基础上,分析该环境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观不适应当前就业形势、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提出后金融危机环境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策,以此提升学生就业阶段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

2007-2008年爆发的环球金融危机,距今已有十余载,然而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当前全球经济并没有实现彻底复苏,尤其是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急剧下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称,2020年全球经济将遭遇3%的大衰退。随着疫情冲击的不断深化,可能使得全球经济陷入较长的历史性衰退。世界经济的受创,导致全球经济增速急剧放缓。截止到目前,2020年尚未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但就当前世界经济环境来看,有必要针对后金融危机环境展开研究。在环球金融危机过去之后的数十年时间内,世界各国纷纷采取了不同政策措施促使社会经济复苏。基于我国的实际国情,后金融危机环境下需要在各方面加强建设,以此推动中国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储备力量,面临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探讨后金融危机环境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策,不仅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对于培养市场需求的人才,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也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一、后金融危机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经济环境趋于好转,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自2007-2008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各项政策措施以刺激经济回暖,我国政府部门多管齐下,例如,持续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进行加码,调整产业与促进就业的一揽子政策的实施也在较大程度上促使经济进一步复苏。即便是在2020年上半年这一特殊时期,我国依然稳步推动经济建设,确保中国经济发展趋于转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国31个省份经济逐步复苏态势,从经济总量来看,广东省、江苏省以及山东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位居全国前三,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是49234.2亿元、46722.92亿元、33025.8亿元。全国31个省份中,经济增速实现正增长的省份有16个。长期以来,中国面对危机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受到世界各国的瞩目,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危机之后的隐患却依然存在。在后金融危机环境下,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处于日渐严峻的状态。当前的经济增速依然没有超过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而受高校扩招的影响,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增长,社会人才的供应及需求逐渐产生矛盾。据教育部官网的公开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是550万人,经过十余载之后,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834万人,创造了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又一峰值。面对如此庞大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二)产业结构调整,市场人才需求发生变化

后金融危机环境下,为促进国家经济复苏,进而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国家必然会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以此推动中国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模式得以变革。目前,中国正处于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得市场人才需求也逐步发生变化。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报告》显示,无论是对于就业景气较好的TOP10还是就业景气较差的TOP10,都存在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现象。其中,教育、培训、学校、中介服务、保险、娱乐、体育、休闲、专业服务(财会、法律、人力资源等)、互联网、电子商务等行业就业形势相对较好,能源、矿采、挖掘、冶炼、印刷、包装、造纸、环保、电气、电力、水利等行业就业形势较差。整体来看,随着社会经济建设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人才与市场环境的匹配度,以此为经济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尤为关键。整体来看,后金融危机环境下,市场需求的人才类型主要包括复合型人才、高端专业人才、国际型人才以及实用型人才。例如,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上海、新疆、北京、陕西、福建等省区市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就尤为明显。其中,语言、财务管理、法律、教育、金融、文化产业、土木工程、旅游管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这十大方面的人才,对于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对既懂外语又具备金融、通信、机械等专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是尤为明显。

二、后金融危机环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观不适应当前就业形势

尽管当前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但是,许多大学生缺乏从全局角度分析目前的经济发展环境以及就业形势,其就业观并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做出转变。在大学生看来,就业选择更为倾向于選择传统或热门的行业及岗位,而对于就业城市的选择,则更倾向于经济发展情况较好的东部地区,部分学生对于到农村、基层、中西部地区还具有一定的排斥及抵触心理。如此一来,导致地区间就业形势形成差距且这种差距日益增大,大学生普遍集中选择的热门行业或岗位则面临着竞争形势更为紧张的局面。现阶段,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渐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入到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但是,尽管如此,部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依然较为薄弱,尤其是在大一、大二阶段,鲜少对职业生涯发展进行考虑,当进入大三之后,才开始正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问题,但相对而言,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并不明确。在进入就业阶段之前,部分学生对就业报以非常高的期望,缺乏依据自身优势和特点以及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对人才的需求而进行就业,最终导致对确定的工作不满意,或在入职之后对职业的满意度不高而产生离职行为,导致就业机会被浪费。后金融危机环境下,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市场需求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发生变化,大学生的就职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然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且对缺乏对自身全面、客观的认识,对社会的就业形势缺乏清晰、正确的认识,与此同时,大学生未根据经济环境变化以及市场需求对自身的职业素质进行提升,并做出合理、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对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尤为不利。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系统性

大部分高校开展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教育存在系统化不足的问题。在后金融危机环境下,尽管许多高校纷纷意识到,国家建设及经济发展对复合型、应用型、高端型以及国际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同时,对于高素质人才的综合能力、创造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但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课程设置存在随意性的现象,缺乏科学、统一的课程设置规范和要求。在许多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都为选修课,学时并不多。在课程教学形式上,以大班授课或讲座为主。在教学方法方面,高校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教学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对于学生就业技能方面的实训及实践教学较为忽视。后金融危机环境下,高校缺少指导学生在了解市场的人才供需情况,未针对人才供需不匹配的问题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導方法,对于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技巧及方法,提升就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的实践性教学相对较为缺失。长此以往,导致许多学生对职业生涯课程的兴趣逐渐不高,不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也将产生负向影响作用。

三、后金融危机环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策

(一)树立正确就业观,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大学生就业创业作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我国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助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例如,吉林省针对中小微企业人才供需不均衡的问题,实施企业适当减免税费,并给予先就业补贴、岗位培训补贴、社保补贴及财政贴息等政策,同时,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给予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优惠、创业培训补贴等政策,对于到基层就业的,按规定给予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稳定基层就业项目政治待遇,逐年提升补贴金。在后金融危机环境下,高校有必要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学生意识层面的转化与培养,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充分分析后金融危机环境中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例如,以“就业生存为先,发展择业在后”。引导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正确认识自我,然后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最终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及方向,不断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当鼓励学生自主创业,除了向学生宣传国家级各地方政府实施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利好政策,还应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后金融环境下,社会经济发展对多元化人才提出的要求,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创业项目实训等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业。

(二)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系统性建设

早在2007年,我国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职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要求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的印发,对高校进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内高校纷纷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纳入高校教育体系当中。就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应加强系统化建设。这就需要学校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作为必修课纳入到教学课程当中,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年级及其专业,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例如,大一阶段是学生认识自我的阶段,在此之前,要引导全面、客观的认识后金融危机环境下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提出的新要求,然后帮助学生做好自我评价,确立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目标,确立职业生涯发展路径。而对于处于大二阶段的学生,应侧重于自我发展,即依据既定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有针对性的提升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职业意识,掌握并提升职业技能,以此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对于大三阶段的学生,需要重视就业形势的分析能力以及正确就业观的培养。该阶段的学生应加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实践,也就是说,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的方式,不仅可以评估并反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实际职业能力及职业素质。

结束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就业观与就业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同时当前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多方面与后金融危机环境不相契合,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这就需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性建设,以此满足后金融危机环境下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马丹.试论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及解决途径[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3):81-82.

[2]贾亚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龙子湖高校园区的调查[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09):33-34.

[3]陈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价值取向偏差的成因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37(51):151-153.

作者简介:王莹(2000-),女,内蒙古凉城县人,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背景下的高职新生适应力培养研究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