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平 张鑫 田金徽
1.兰州市妇幼保健院,甘肃 兰州730000;2.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730000;3.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730000
肺部给药是利用肺黏膜的可吸收递药,有效避免药物的首关效应,实现药物的局部定位给药或发挥全身治疗作用,在减少药物剂量、降低药物副作用的同时可显著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近年来,肺部吸入给药作为药物的非注射给药途径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囊性纤维化等肺局部病变最理想的给药途径[1]。随着肺部吸入给药研究的不断开展,国内学者开展了不少的肺部吸入给药在下呼吸道疾病中的研究[2-11],但研究的主要方向、研究者之间关联性尚不清楚,而文献的数据量大,难以进行快速有效的交流,为此,本研究利用数据挖掘和可视化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文献的作者、作者单位、期刊、时间等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发现隐藏在数据和信息背后的关联性,以期对我国肺部吸入给药在下呼吸道疾病研究的作者、作者单位、期刊等分布现状提供直观有效的分析,为肺部吸入给药在下呼吸道疾病合作研究提供借鉴[12-13]。
1.1 资料来源与检索策略 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检索词包括吸入用药、吸入制剂、吸入剂、气雾剂、粉雾剂、粉吸入剂、干粉吸入剂、雾化吸入、吸入用溶液、吸入用混悬液、肺部给药、肺部吸入、肺部递药等,全部数据均检索至2017 年10月31日,实施检索的时间为2017 年11月1日。获得所需文献的题目、摘要、作者等其他相关信息。
1.2 文献筛选 两位研究者同时且独立进行检索,利用纳入下呼吸道疾病的肺部吸入给药的临床及临床前研究,EXCEL2007 去重,然后阅读所获文献标题和摘要,纳入下呼吸道疾病的肺部吸入给药的临床及临床前研究,排除会议纪要、信息、咨询、科普短文等。对有分歧而难以确定其是否纳入的研究通过讨论或由第3 位研究者决定。同时对作者单位名称进行统一。提取资料选取作者、作者单位、期刊、基金、省市名及发表年代。
1.3 分析方法 利用书目信息共现挖掘系统(bibiographic item co-occurrence mining system,BICOMS2)对以上筛选的文献提取和整理期刊、作者、作者单位等,并生成共现矩阵。采用UCINET6 软件中的NetDraw 按照中心度对作者及作者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排列,并且绘制社会网络图。
2.1 检索结果 初步筛选得到18680 篇文献,去重后剩余12958 篇,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排除不符合标准的文献6766 篇,共纳入6192 篇文献(CBM4238 篇、万方1697 篇,CNKI257 篇)。
2.2 研究时间分布 6192 篇符合标准的研究论文中,第一篇有关肺部吸入给药的论文出现在1972 年,从2000 年以后基本呈指数增长趋势,2014 年略有降低为673 篇,2016 年发表数量最多,达764 篇。文献发表百分比与年份的关系趋势见图1。
2.3 作者分布 纳入论文包括10145 名作者。发文数量最多的是郑劲平(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发文数量为5 篇;52 名作者发表文章≥3 篇,416 名作者发表文章≥2 篇,只发表1 篇文章的有9729 名作者。发表论文数量≥3 篇的作者分布情况见表1。
图1 纳入研究文献发表百分比与年份关系趋势图
表1 发表论文数量≥3 篇的作者分布情况
本研究取发文数≥3 篇的52 名作者制作社会网络关系图,作者之间的合作稀疏,没有形成3 人及以上的网络关系,有7 组两两之间的合作关系:孙丽华与其他作者、殷凯生和谷伟、魏农农与金方、周新和白春学、袁小玲和郭伟洪、何会和李荆萍、钟南山和郑劲平。
2.4 作者单位分布 纳入研究的作者单位一共有4612 家,出现7 次、8 次、9 次、10 次、11 次、13 次以上的单位数量分别是25 个、10 个、12 个、9 个和10 个、3个,出现最多的单位是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和郑州市儿童医院,频次分别为33 次和18 次,出现一次的作者单位有3379 家。
本研究选取作者单位出现频次≥7 的69 家单位制作网络关系图(见图2)。作者单位之间形成三个以上协作关系的团队分别是: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和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由图可以看出,3 个团队内部之间合作次数比较少。除了上述三个研究团队为,其余作者单位之间关系稀疏,无法形成作者单位的社会关系图,如郑州市儿童医院与河南省人民医院。
2.5 作者地域分布 纳入研究的作者涉及在中国大陆地区的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多的省份为广东省,出现了787 次,占12.71%;广东、河南、江苏、浙江、山东、四川、湖北7 省的作者达52.94%。见表2。
2.6 期刊分布 纳入的研究分别发表在773 种期刊上,收录量在100 篇以上的期刊有5 种;258 种期刊发文量为1 篇;171 种期刊发文量在2 篇~3 篇;123 种期刊发文量在4 篇~6 篇;101 种期刊发文量在7 篇~13篇;44 种期刊发文量在14 篇~20 篇;32 种期刊发文量在21 篇~30 篇。收录肺部吸入给药论文≥30 篇的杂志分布情况见表3。
图2 出现频次≥7 的作者单位网络关系图
国内关于肺部吸入给药在下呼吸道疾病中的研究数量庞大。截止到2017 年10月31日共检索到6192篇研究文献,2000 年以后研究数量以每年100 篇左右的发文量稳步增长。其中474 篇文献得到了29 个不同基金项目支持,仅占7.66%,缺乏资金的支持可能会对研究的质量有不利的影响。研究者众多,但开展持续深入研究的研究者少,且没有形成稳定的协作网络关系。研究者多达10146 名,发文量最多的是广州呼吸病研究所郑劲平,也只有5 篇,95.9%研究者只发表过1 篇研究文献,占到肺部吸入给药用于下呼吸道疾病的绝大部分研究。主要研究者之间未形成3 人以上网络关系,形成2 人之间合作关系的有7 组,且多数是同一单位之间的合作。研究地域广,但地域发展不均,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地区进行。国内31 个省市进行了研究,一半以上的研究集中在广东、河南、江苏、浙江、山东、四川,近80%的研究分布在15 个省市。研究发表的期刊众多,高水平的期刊少,多数研究论文集中刊载在少数期刊。773种期刊刊载了肺部吸入给药在下呼吸道疾病中研究的论文,其中76 种期刊载文量在20 篇以上,占载文量的55.69%。CSCD 期刊只有29 种,其载文量只有128 篇,这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研究的水平。
表2 作者地域分布情况
表3 收录肺部吸入给药文献≥30 篇的期刊分布情况
本研究利用可视化的数据分析方法,对发文在国内期刊的肺部吸入给药在下呼吸道疾病中研究的作者、作者单位、期刊、发表年代等大数据进行分析,在研究中发现国内研究文献中很多关键的研究数据描述不清,甚至缺失,特别是研究用药物的名称、剂型、给药方案;摘要不能有效体现研究的概况等。尽管研究中对数据不清的进行全文检索后补充、规范使用药品通用名称,但是仍然不能保证数据的全面、准确,这可能给分析结果带来偏移。本研究只查阅了中文文献,对于中国作者发表在外文期刊的文献未进行检索,也会给结果带来偏移。
综上所述,我国肺部吸入给药在下呼吸道疾病中的研究数量庞大,近几年趋于平稳;刊载的期刊属于CSCD 的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水平的研究较少。参与研究的作者和单位多,但高产的和有效的研究协作关系较少。今后肺部吸入给药在下呼吸道疾病中的研究,应更加注重研究者和单位之间的协作,提高研究能力和效率,更好地为肺部吸入制剂在临床的使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