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
——以金石传拓为例

2020-09-23 08:05李宇翔
收藏家 2020年8期
关键词:技艺文化遗产传统

□ 李宇翔

图1 唐拓 温泉铭 法国国立图书馆藏

一、金石传拓技艺

传统手工技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手工艺是指以手工劳动进行制作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且有别于以工业机械化方式批量生产规格化日用工艺品的工艺美术。因为它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民族世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工艺,且与该地区或民族的文化紧密相连,故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的传拓技艺就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和沿袭下来的一种手工工艺。传拓技艺是用传拓工具将纸、墨覆盖于被拓器物,并将其上的铭文或纹饰拓印下来的一种方法,它发端于东汉末年,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无数珍贵的流散文物、古代文献和书法艺术因此项技艺而被发现并得以流传,且至今仍在考古、文博、古籍等领域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传拓时由于所拓器物的不同,其形式与内容也有着极为丰富的表现形式。依所拓内容可分为平面拓、立体拓、颖拓等;依拓制技巧可分为扑拓与擦拓等。而且不同的传拓技法也造就了不同风格的拓本,例如轻薄淡雅的蝉翼拓,乌黑发亮的乌金拓,以朱砂上墨的朱拓、色彩丰富的彩拓,以及专门拓制造像的高浮雕拓等。虽然传拓技艺门类繁多,但其工艺过程的每一部分都包含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二、传拓技艺的保护

古语有云:“寿如金石”,说明金石器物的坚固,能传之久远。然而许多已毁坏的碑刻或器物,因有拓片传世,才能使我们了解与感受原物的内容及风采。如现保存在法国巴黎图书馆的拓本《温泉铭》(图1),原石在陕西温泉,石久佚,唐代拓本却保存下来了;国家图书馆珍藏的宋拓《神策军碑》,原石虽已不存,拓本却依旧存世。虽然传拓技艺具有完整的工艺流程,采用传统的手工艺完成,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传统审美趣味,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尤其是在现代化工业的冲击下,社会对传统技艺的认识存在误区,以致许多珍贵技艺濒临失传或已经失传,对传统文化的延续造成极大影响。传拓技艺与其它传统技艺相同,或多或少地呈现出了技艺流失或者濒危的状态,故对其保护与传承,同时也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作为传统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拓技艺是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明、积累和传承下来的,具有丰富的历史、科技、人文内涵和独特的价值。在保护传拓技艺的同时,是对传承人的扶植与保护,也是对其中文化内涵审美价值的探素和研究,更是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与弘扬。但最根本的保护目的,是为了理解传拓技艺存在的意义,从而为其传承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护。在对其实施保护的过程中,应注意到以下问题:

1.保护过程中的全面整体性

无论哪种手工艺,都是在特定环境下的产物,如果未对其进行全面的保护,传统技艺也就很可能会失去它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而如果人为地改变原有的人文环境,或是使传承人离开他所生存的文化空间,那么技艺也会变质,甚至因此失去原有的价值。传拓既是一种静态的传统工艺、同时又具有动态的表现形式,如果仅仅将图片或拓片展示于博物馆的蹰窗中,是难以体现其文化内涵的,只有更加全面、立体地展示其全部技艺流程,并参与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活动中去,才能让社会大众对传拓技艺有一个更全面整体的认识。

图4 青铜器及铭文和木匣铭文拓片 陈介琪藏

图5 姚华颖拓 魏神瑞元年造像 端方旧藏

图6 周希丁拓 清代翁方纲铭 刻瘗鹤铭砚 徐世章旧藏

2.分析解读性是保护的有效途径

对传拓作品的分析解读也是对其有效保护的途径之一,从对传拓作品的鉴赏中,我们不但可以辨识出它的历史脉络、演变规律、拓制过程,而且能够分析出其内在的精神内涵,也就是说,解读出技艺中传统文化最深厚的根源,如某一时代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由此以提升其保护价值。

3.操作技艺与文化内涵的重要性

与自然界一样,在文化生态系统内,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位置,有自身的价值,是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结果。而传拓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如果在传承过程中丢失了其内核,也就失去了传承的价值。因此,传拓技艺无论如何创新、发展,也不能丢掉其根本,即其操作技艺与文化内涵。

因此,做好传拓技艺全面整体保护的同时,兼顾保持其核心技艺和核心价值,通过分析解读来提升其被保护的价值,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时代的发展同步。

三、传拓技艺的传承

传拓技艺自发轫之时,便在传承中不断地得到丰富。据《资治通鉴》一书记载:“汉灵帝熹平四年春三月,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命议郎蔡邕为古文、篆、隶三体书之,刻石立于太学门外,使后儒晚学咸取正焉。碑始立,其观视及辜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可见东汉末年刻碑之风兴盛,因碑文多为名家所写,且刻工精良,出于对碑上文字的需要,开始发明了影写,即用薄纸覆盖在石刻文字上悉心描摹,并逐步发展到传拓这门技艺。

古代典籍中最早出现的“传拓”一词,是在《隋书·经籍志》中。《隋书·经籍志》的作者是初唐的魏征等士人,书中记录了隋代及以前的典籍沿革与保存收藏情况,是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在其注释中有这样一段话:“后汉镌刻七经,著于石碑,皆蔡邕书。魏正始中,又立三字石经,相承以为七经正字。后魏之末,齐神武执政,自洛阳徙于邺都,行至河阳,值岸崩,遂没于水。其得至邺者,不盈太半。至隋开皇元年,又自邺京载入长安,置于秘书内省,议欲补缉,立于国学,寻属隋乱,事遂寝废。营造之司,因用为柱础。贞观初,秘书监臣魏征始收聚之,十不存一。其相承传拓之本,犹在秘府。”因而此处“相承”“传拓”两词的作用也揭示出两者的共生性,即传拓是最好的相承,而知识的相承则离不开传拓。伴随着宋代金石学的发展,出现了一批重要的金石学研究专著及学者,如刘敞、吕大临、欧阳修、李清照、赵明诚等人,也使传拓技艺又有了新的提高。与传拓相伴而生的金石学发展到清代进入了鼎盛阶段,在六舟和尚、陈介祺等人的推动下,书法题跋、花鸟补绘兴盛开来,传拓技艺也逐渐由一门单项技艺转化为一门综合艺术。而潘祖荫、吴大澂(图2)、端方、王懿荣等文官热衷于古代金石器物的研究,出现了多部金石学研究专著,对此项技艺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六舟和尚不仅将传拓与绘画融合,还创造出“八破图”的艺术表现形式。将破碎不全的古旧书画、拓片、古书等文房雅物,通过复杂的重叠堆积关系来构成画面,颇具现代三维视觉艺术的特点。能够以传拓的方式来表现与锦灰堆类似的传统题材,无疑是六舟和尚的创新(图3)。陈介祺的贡献在于不但直接参与传拓,更能以其丰厚的学养将传拓技艺理论化,成为一门学问(图4)。他在同潘祖荫的通信中研讨传拓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包括用纸、用墨、用水、捶拓技巧乃至器物的保护等,而潘祖荫据此将书信中的内容汇编成书,成为《传古别录》一书,这是传拓技艺史上的开山之作。

图7 傅大卣拓 红山文化玉柄形器 傅增湘家族旧藏

图8 谢海元拓 西周晚期四虎

图9 马国庆拓并题 六丁六甲龙泉宝剑

及至晚清民国时期,近代考古学已在中国诞生,金石学也逐渐融入其中,传拓技艺在此过程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出现了如姚华(图5)、张海若、溥心畬、周希丁(图6)、马子云、李鸿业、万育仁、傅大卣(图7)等前辈名家。近年来,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国技艺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国家和相关机构对传拓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越发重视,国家图书馆、中国典籍博物馆、天津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恭王府博物馆等单位纷纷举办相关展览。同时涌现出了如裴建平、马骥、谢海元(图8)、马国庆(图9)、黄振海(图10)、傅万里(图11)、贾文忠(图12)、郭玉海等专家学者,并有为数众多的传拓工作者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文物、文献事业奉献出技艺与才华(图13)。现如今多地区将传拓技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4月,上海静安区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就有传统美术项目类的“海派传拓技艺”,足见传拓技艺已经迎来了新时代的春天。

图11 傅万里拓 清松溪款 放鹤图臂搁

图13 李宇翔拓 郭若愚旧藏清早期紫檀诗文臂搁

四、传拓技艺的发展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拓技艺的传承尚称稳定,而若使其技艺延续并发展下去,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作为核心的传拓技艺不能中断。

传拓技艺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经年积淀而成,作为一项技术它可以带来经济效益,但它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技术,还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地域文化的象征,文脉延续的保证,这想必也是潍坊、绍兴、上海等地区将传拓技艺列入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原因之一。

2.传承人要有主动性、能动性。

传承人是将生产技术代代传承下去的活的载体,优秀的传承人不但要从先辈那里继承技艺,而且还能根据实际工作中的变化予以创新和发展,如此才能使传拓技艺延续下去。而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传承人要拥有高于或等同于同龄人的收入,或有比较充裕的生活,使其不必急功近利,从而以拥有此技艺为荣,并将此技艺传承下去的动力。一项优秀的技艺传承,如果做出的产品不被认可,抑或传承人没有收入来源,则此技艺也将没有长足的发展。可喜的是,目前已有多地开办了传拓技艺培训、学习班。可见,社会大众有通过支付学费的方式获得传拓技艺提升的意愿。

3.传拓技艺并非孤立存在。

显而易见,此项技艺来源于传统文化,它不仅仅透露出中国文人所独有的文化情趣,也积淀了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因此,被局限于博物馆或旅游景区展示的传拓技艺只能是作为大众对传统文化记忆的片段。我们应尽可能多地保留传拓技艺存在的文化空间,营造适宜的文化环境(图14),在生产和生活的互动中使其延续下去。

图12 贾文忠拓并题 銮铃全形拓

五、结语

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技艺,传拓技艺是我国所独有的,它是中国历史信息和文化的载体。其目的虽是将古物再现,但在传承与发展中,已被历代文人雅士赋予了厚重的人文色彩与生活美学。尽管今天摄影技术已经相当完备,但传拓技艺仍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通过传拓,能够将原物的原大原貌及其具备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如实地反映出来,因此这项传统技艺被沿用至今,这也足以证明其存在的价值。

所以从长远看来,传拓技艺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依然存在积极的作用,将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进行保护、传承与发展,这对于文物文献的保护、对于中华文明史的研究、对于让优秀传统文化和文物“活起来”,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图14 莱子侯刻石初拓本 广东崇正2016年春拍品

猜你喜欢
技艺文化遗产传统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与文化遗产相遇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Tough Nut to Crack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