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河道防洪体系御洪减灾能力的探讨

2020-09-22 14:35胡永龙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4期
关键词:减灾提升探讨

【摘  要】长江河道堤防工程是两岸城乡的防洪安全保障,超常洪水检验了其防洪能力,但也暴露了工程体系仍存在安全隐患和管理与防洪工作中的不足,本文意在通过探讨河道堤防工程度汛状况及工程管理、防汛工作,提出提升河道堤防防洪体系御洪减灾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提升;御洪;减灾;探讨

引言

2020年汛期长江中下游遭遇连续强降雨气候,沿江江南降雨量比常年多两成以上,入梅后降雨量比常年多六成,7月1日至7月20日期间降雨达367mm至514mm,形成安徽长江段区域性洪水过程。我省长江段洪水位多个控制点超过或接近记录值,且持续时间超一个月,长江河道堤防在持续高水位考验下,大部分堤段及闸站工程运行情况稳定,出现的一些险情得到及时处置,保障了干堤两岸防洪安全,发挥了巨大社会效益。

1.防洪保障能力仍有短板。

在总体工程防洪能力能够保证的同时,度汛过程一些现象也反映出整个防洪体系仍然存在保障能力短板现象,主要有:

1.1河道行洪能力没有得到提升,防御超常洪水能力不足

今年汛期主要几个特征站水位接近1998年长江洪水位,6月24日开始至6月30日,馬鞍山站、芜湖站和安庆站相继达到设防水位,7月6日-7月7日,各站达到或超警戒水位,平均10天左右;安庆站7月13日到达最高水位18.45m,接近1998年水位,至8月8日退回警戒水位以下;芜湖站7月21日达12.76米,超1998年水位12.61米,至8月12日退回警戒水位以下;马鞍山站7月21日11.64m,超1998年及历史最高水位,至8月12日退回警戒水位以下。安庆站从警戒水位到最高水位历时7天,从最高水位退回警戒水位以下历史25天;芜湖站、马鞍山站从警戒水位至最高水位历时14天,从最高水位退回警戒水位以下历时22天。各特征站达到最高水位后都基本停止大的降雨,江水位呈现涨的快、回落慢的特征。

期间大通站记录最大径流量84600 m?/s,与1998年汛期大通站最大流通为82300 m?/s,相比略增加2.8%,没有显著变化。1998年长江大洪水位后,国家安排资金按照20年一遇洪水标准先后对堤防工程进行堤身达标、除险加固、平垸行洪及抛石固脚等大规模建设,但通过洪水过程反映出河道行洪过流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1.2堤身堤基老险工未根治

在汛期高水位期间,同马大堤宿松汇口、孤山等砂基段堤内出现大面积渗水;怀宁石牌距内堤脚70米远位置仍有管涌;同马堤望江合成圩堤内脚50米远位置管涌;同马堤皖河段出现内堤坡出现15m长滑坡和出水等险工,虽然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但增大了防汛抢险压力。

1.3在建工程导致重大险情

芜湖市鸠江区水楼村位置的保安排灌站拆建工程,由于度汛准备不足,在主汛期到来之时仍未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集水池开挖后地板未及浇筑,基坑裸露,已建建筑物周围未完成回填,临江外护圩溃口后使复堤新建堤防直接临水,巨大水头差作用下造成基坑降水井大量出水,基坑底及周边出现多处管涌,形成重大险情,经过参战武警部队数日奋战才完全排除险情。

安广江堤内施工单位在堤内工程场区打井取水,造成堤内砂基覆盖层破坏形成严重管涌,经及时抢险处置才未酿重大后果。

以上在建项目出险成为今年长江堤防度汛最大险情,造成防洪安全风险。

2.防汛查险除险组织能力有待提高

各级防汛指挥部门下达防汛应急响应命令后,巡逻守堤民工不断增加,各级防汛指导组、工作组巡回各地,部队也待命抢险除。现场各级、各部门各类人员密集,承受长时间查险除险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人员阵容庞大,人民战争式的防汛模式也存弊端,耗费人力财力大,但期间查险效率、汛息传送、指挥决策、除险时效工效等有待提高。

2.1依靠民工巡堤查险效率与可靠性不高

现行防汛民工主要来源于堤防保护受益范围内农户、农场或企业摊派人员,由乡镇政府动员发动到位,近年来乡村社会发展模式已发生巨大变化,青壮年出远门务工居多,能够派到现场防汛民工中老弱妇孺不在少数,现场查险或应急抢险作用有限,且存在生命健康与安全隐患。

2.2险情处置指挥组织模式效率问题

汛期高水位时期间,堤防险情发现后能否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置措施和时机极为关键,措施及时德党事半功倍,延误或处置不当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损失甚至灾难后果。而目前的防汛抢险过程存在险情信息传送多头不一,现场指挥决策依赖少数人员,决策拍板凭少数人经验能力等问题,处置方案科学性、可靠性不高,现场作业依靠临时民工,效率低、进度慢,极易延误抢险。

3.提升防洪体系御洪减灾能力途径的探讨

河道堤防防洪体系御洪减灾能力不但依赖工程本身标准,在工程本身建设标准不能快速提高的情况下,从管理运用角度加强工程除险加固、河道行洪能力、汛期行洪调度以及防汛模式提升组织水平是更重要的途径。

(1)加强工程管理增效,及时消除防洪安全隐患。管理单位应加大河道行洪能力的关键因素研究,提出解决方案;根据汛期发现的险情,加大堤防隐患根治力度;更严格地进行涉堤建设项目监督管理,严控许可关和过程质量安全关,防范监管不严、操作失控引发的安全风险。

(2)加强河道堤防度汛安全准备检查,建立防洪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公布防洪工程险工、防控重点等基本信息,使得防汛值查险重点清晰、责任明确,重要险工控制得到加强。

(3)改变非紧急汛期下由守堤民工查险的模式,可将查险、报险及一般险情处置业务作为工程技术服务业务按县(区)段打包,由防汛指挥机构(或防洪工程管理单位)发包给具有水利工程施工或监理技术的市场主体来实施,提高险情查报、处置的专业性和及时性。

根据堤防基础特性、历史出险情况、挡水模式等因素评估防汛值守主要任务,客观评估民工值守任务和完成能力,工作目标宜确定为清除杂草、清淤导渗、材料搬运等辅助性工作为主,重新划定各种类型堤防单位长度所需值守民工数量,明确到位民工年龄性别要求,保证上堤人员素质,减少上堤人员数量,提高防汛现场值守能力,同时也能减轻为保证众多人员生活带来的服务压力。

(4)完善防洪减灾信息系统,提高险情处置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打造现代化抗洪指挥系统。在省、市防汛指挥机构和堤防工程管理单位建立完善的防汛指挥系统及技术支持系统,一般险情由县段防汛值守专家组现场处置,并在防汛信息支持系统中和市级防汛指挥系统中备案。遇突发较大险情,市县防汛及工程管理部门专家组、技术组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迅速查清险情情况,通过指挥信息系统联合视频会议确定处置方案、抢险力量指派、抢险物资调配、部队支援力量申请等工作,实现重大险情处置技术方案的科学可行,现场处置的及时有效,除险效果跟踪掌握,以科技支撑防汛指挥工作,切实提高大汛御灾减灾能力。

4.结语

长江河道堤防工程经过累积建设已初步形成一定防洪安全保障,在工程防洪标准短期难以改变的形势下,在消除工程隐患、增强河道行蓄洪能力、严格建设工程防洪安全管理、提高防汛险情处置组织能力等方面补齐短板,是确保在遭遇更大洪水考验时保障安全的必然要求和可行途径。

参考文献

[1] 安徽省水利志编辑室. 江淮安澜情 2014.10

[2] 陈秀华.中小型水闸管理与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分析与对策.江淮水利科技.2018.5

作者简介:胡永龙(1962.11-),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减灾提升探讨
中国“防灾减灾日”问答
防灾减灾(消防)应急疏散演练
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及问题分析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