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篇章式教学的实践探究

2020-09-22 04:37许志坚
知识文库 2020年18期
关键词:汉武帝结构历史

许志坚

引言: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代中学生的需求,落后的历史教学方法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就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历史课堂引入篇章式教学是其中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历史课堂篇章式教学即将分散、繁杂的历史知识,根据教材内容特点进行分类,整合为几个篇章,使学习内容呈篇章状分布。每个篇章既自成一体,又密切关联,由一条教学主线贯穿始终,在循序渐进中层层深入,使教学效果优化。

皮亚杰指出:“智力在一切阶段上都是把材料同化于转变的结构,从初级的行动结构升为高级的运算结构,而这些结构的构成乃是把现实在行动中或在思想中组织起来,而不仅仅是对现实的描摹。” 也就是说,教学应以学情为出发点,按照学情来整合教材,调整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而篇章式教学就是在立足学情的基础上,强调对历史教材内容的有效处理和有机组合,其特点是教学步骤清晰、线条分明、分层推进;教学内容完整而不重复,教学过程自然而不生硬;不同篇章之间融会贯通,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同时也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篇章式教学的结构与积极作用:

1 初中历史课堂篇章式教学的结构

1.1 篇章结构之人物式

人物式篇章教学结构主要是以某个人物为中心,对历史事件展开说明,人物就像一条主线把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展示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在学习《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课时,围绕汉武帝,设计了这样3个篇章,分别为:“少年武帝之帝国梦”、“盛年武帝之帝国业”、“晚年武帝之帝国憾”。“少年武帝之帝国梦”,汉武帝即位后,国家虽初具繁荣的局面,但繁荣的表象下,暗藏着危机。通过阅读教材,分析材料,让学生概括当时西汉存在的问题。现实与武帝的梦想即实现大一统之间有着很大的距离。“盛年武帝之帝国业”,以问题引导:“汉武帝为了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如果由你来给汉武帝刻石记功,你想记下汉武帝的哪些优秀品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讨论、概括大一统措施的基础上分析汉武帝的优秀品质。“晚年武帝之帝国憾”,汉武帝晚年意识到在位时的一些错误做法使原本小康的西汉社会逐步变得民不聊生。结合《罪己诏》,汉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给百姓造成了痛苦,从此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表白内心悔意。从而在引导学生对汉武帝进行评价时,能够针对汉武帝身上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客观公正的进行评价。这样的设计突出了汉武帝在中国历史发展上的重大贡献,也让学生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1.2 篇章结构之事件式

历史是由许多的事件组合在一起,然后在某一个时期,以某件重要的事件展开说明叙述,通过不断的研究整合编制而成的。所以在教学中可把零散的历史事件以篇章结构的形式整合,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整个历史事件的发展历程。在学习《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篇章结构:“国之耻——九一八事变”、“国之怒——一二·九运动”、“国之幸——西安事变”。通过三个篇章把多个零散的历史事件有机组合串联起来,学生能比较方便的了解、掌握全民族抗战开始前抗日形势发展的整个过程,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也便于掌握重点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1.3 篇章结构之谈论式

谈论包括平等的对话和讨论,在谈论的过程中,要用客观公正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谈论中更重要的是讨论,讨论有时可以以辩论的形式进行,即把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博弈,学生能够说出来的观点是学到并且经过思考之后得出的,这样就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思考能力,并且能够增加历史课的趣味性。在《三国鼎立》一课中,将教学内容设计为“群雄逐鹿说战争”、“三国鼎立天下分”两大篇章。“群雄逐鹿说战争”,通过阅读教材、分析材料,由小组代表介绍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然后再讨论“曹操为什么在这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败?”。“三国鼎立天下分”,在了解了三个政权建立、发展情况后,组织学生辩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在辩论中,教师引导正方从历史的进步角度阐述,反方从历史的倒退角度阐述。整堂课大部分时间是在谈论中进行的,教师就像导演,学生就像演员,课堂变成了学生表演的舞台,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当然,这样的教学形式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有了更全面清晰的认识,学生的表达、合作探究等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养,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1.4 篇章结构之问题式

问题式篇章结构是以某个历史事件为核心,层层递进,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怎样、结果、意义”,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三大改造》一课,是按照这样的篇章结构思路进行的:“三大改造为什么要进行?”、“三大改造怎样进行?”、“三大改造的结果如何?”、“三大改造的意义是什么?”。把篇章结构和问题教学相结合,层层进行探究分析,使学生对三大改造有了一个全面地了解和深入地理解过程。

1.5 篇章结构之并列式

这种篇章结构主要运用于文化史内容的学习,每一篇章虽互相独立、自成一体,但都能反映某一时期文化发展成就这一主题。如《两汉的科技与文化》,是这样设计的:“科技篇——医学和造纸术”、“史学篇——历史巨著《史记》”、“宗教篇——道教和佛教”。三個篇章的独立学习,学生增强了对两汉时期文化发展成就的全面认识,并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

以上五种篇章式教学结构,是充分研究教材特点,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篇章式结构。教学篇章的设计与安排不能千篇一律,因为这会使教学篇章显得呆板和机械,教学篇章要富有条理、节奏和变化。

2 历史课堂篇章式教学的积极作用

2.1 呈现鲜明的主旨

历史课堂篇章式教学主要是以篇章的形式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所有的篇章内容都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展开,不同的篇章也可以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再把所有的篇章结合起来,从而完成整个教学目标。比如在学习《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这课时,先把这一课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章诠释中华魅力,第二篇章展现博大胸怀,第三篇章撰写盛世篇章。再把学生分为三小组,每小组学习其中的一个篇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每小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讲解,第一篇章的内容围绕以走出去为主题进行分析;第二篇章的内容围绕以引进来为主题进行分析;第三篇章在前两个篇章基础上,探究同发展。三个篇章以中外文化交流为主线,使小组学习目标明确,也把重难点一个个攻破,学生对这一课的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

2.2 注重逻辑思维的发展

在篇章式教学中,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由篇章连接成,由一个主线贯穿其中,每一个篇章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其中还有内在的逻辑思维联系,经过层层递进深入讲解之后,所有的历史内容相互贯穿连接在一起,给学生连贯的学习思维体系。比如在复习近代史第一、第二单元列强侵华战争的时候,因为涉及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四次侵华战争,时间跨度大,内容多而杂。所以设计了“磨难——列强的侵略”、“抗争——民族的反抗”、“感悟——战争的启示”三个篇章,每个篇章都有一个相应的主题展开复习。三个篇章在复习的过程中连缀起来,并层层深入,使四次侵华战争成为一个整体。这样设计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也能够提高复习的效果。

2.3 以学生为主体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辅进行学习,而篇章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辅助进行学习,这样就保证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因为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如果只是以教师为主体,那样对于教学内容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话,会更加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学生可以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学习和分析。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从多层次、多视角把复杂的历史内容综合学习,这样就能够不断的激发学生的潜力。

2.4 让历史教学任务明确化和具体化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学任务一定要明确化、具体化。而篇章式教学特别强调教学任务的明确化、具体化,这使学生能更全面地了解历史,并进行深入、客观、唯物地认识分析,从而在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历史学科素养的过程中,更好地领悟历史发展的意蕴,培养学生的能力。

3 结束语

高怀举老师指出:“注重对教材内容的归纳组合,不再是教材消极的‘复制者,而是课程资源的积极‘建构者。”正如高老师所指出的,篇章式教学使教师由教材的“复制者”变成了教材的“建构者”,解决了教师如何“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问题。这要求教师立足课标、着眼学情,着力于课堂教學资源的优化,而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积极的作用。当然,如何使篇章式教学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的帮助学生成长,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不断的探索。

(作者单位:江阴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汉武帝结构历史
到树上摘去年的梨
汉武帝好推理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树为何名
新历史
半包围结构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古老的皮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