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无论是科技发展还是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数学。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数学不仅仅有非常多的理论知识和强大的数据,还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这就给数学教学增添了难度。同时,老师在日常传统的教学中数学教学固定化、模式化,让学生的数学思过于拘束,进而导致学生在数学的学习和研究中不会灵活变通、举一反三,最终影响了数学教学工作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關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定势;应用
小学数学是一门具有逻辑性、抽象想象力、数据性的综合性的学科,它对于学习者的要求往往是具有活跃的思维,多角度的思考,而不是盯着一个知识点或者是数学上某个区域,甚至钻牛角尖,拘束于数学知识和理论,进而影响到数学的学习。
一、 小学数学中思维定势的含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就是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积累、认知后对以后类似的数学知识都有着正向或者是反向的推动作用。简单来说,就是惯性思维,通过之前的学习和刷题,对数学题目和知识认知有一定的准备,在后面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学生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学生采用新的方法,甚至是束缚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发散思维,对出现的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究。
二、 目前小学数学思维定势运用的情况
实际上在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定势思维是比较常见的。因为,小学数学知识比较基础且常见,同时知识点比较固定,这就让学生在学习以及训练对其有深刻的印象和记忆,导致学生在后面出现类似的题目时,错以为题目就跟自己认知和练习过的题目一样,进而出现错误。例如两个乘数相乘,积一定大于任何一个乘数这个判断对错的题目,很多学生认为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1倍数,大部分学生对1位数的理解还不是很到位,对今后的学习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渗透1位数这个知识点。这种常见性的惯性错误在小学教学中是比较常见的,其原因就在于学生对于题目的把控以及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不到位,导致在做题时出现惯性的偏差,进而出现这种问题。但若是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以及方法足够,并且审题仔细和深入的话,就非常容易发现这种现象,进而轻易地避免这种错误,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思维定势中。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中如何去引导学生突破这种思维定势,是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三、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应用思维定势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能够应用思维定势已经说明学生对于这一类的知识比较了解,同时有一定的认知,这是数学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也能促进数学教学工作的进展,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的解题速度加快,让数学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简单和容易。同时当学生的思维定势与正确方法相匹配,能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应用思维定势的方法和策略
(一)扎实数学知识
在应用思维定势时,应该从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出发,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学会理解和合理的运用数学知识,进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建立一定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学会运用思维定势去解决问题。例如,在进行路程相遇问题教学的时候,老师就应该路程相遇问题的知识要点深入分析,引导学生从路程、速度、时间几个方面去寻找解题的方向和思路,扎实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路程的问题。同时,还应该多让学生进行路程问题的变幻形式,比如说缺少时间、缺少路程又该如何去进行解决,以此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进而形成良性的思维定势,让学生在以后遇到类似的路程问题能够轻易地解决,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速度。
(二)创新数学教学方式
思维定势的形成以及使用往往跟课堂的教学方式离不了关系。若是在数学教学中采用的数学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会让学生的思维过于的固定,甚至是模板化,只会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去进行解题。如果使用老师的解题方法以及学习方式得不到实际的效果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就会变得困难,进而加大数学教学的难度。因此,老师应该通过创新数学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定势,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去思考,进而培养学生多思考、多探究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进一步,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注意数学知识框架的搭建
数学的学习,在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需要把数学各章节的知识结合起来去理解和学习,进而才能建立一定的数学思维,形成惯性。因此,数学老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仅应该传授学生数学知识,还应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搭建起数学知识的框架,找到各个知识点的联系,进而促使学生数学学习的进步和发展。例如在三角形面积的教学时,老师应该进行知识的引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计算方法从何而来?不就是从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变换而来?以此来让学生在求三角形面积时不仅仅盯着公式,还可以从四边形的方向去考虑,对于那些无法求解的三角形先将它转变成四边形,再进行进一步求解,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定势,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文化修养
数学往往不是从一个角度去思考,而要从多个角度、从多个方向去思考,以此才能将数学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基于此,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去探究数学知识的来历,既让学生深入了解了数学知识,也让学生在学习中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因此,老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变换教学的场景,让学生认知到事物的属性,让学生有针对性对此判断和学习,让学生从数学知识点出发,把知识延伸到实际的问题,在实际问题中建立去数学模型,提高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以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让学生在思维定势的运用更上一层,以此来达到综合教学学生的教学目的。
五、 结语
总的来说,要想运用好思维定势就应该从学生的基础知识做起,让学生多从其他角度去思考数学问题,研究数学知识,摆脱传统数学思维模式的限制,进而将正确的思维定势和正确的数学方法结合,以此来解决学习中的数学问题,以此来获得数学学习上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虎金芬.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G].2017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2017.
[2]徐平.浅谈抓好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N].学知报,2010.
[3]魏连祥.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C].2015第一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2015.
作者简介:
彭众,湖南省娄底市,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石井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