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才
摘要:供应链管理是经济全球一体、产业横向发展背景下的热点话题,本文在分析供应链管理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最后结合当代条件及未来需要,提出敏捷供应链、绿色供应链、全球化供应链和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等四个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现状;发展趋势
Abstrac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s a hot topic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horizontal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is paper discussed systematically the research statu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Finally, according to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needs, four modes including agile supply chain, green supply chain, global supply chain and supply chain based on e-commerce were put forward as management development trends.
0 引言
随着信息化革命和大数据分析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在一体化框架下,产业结构特征、企业经营模式、产品供需方式等均发生一系列变化。客户需求也可能根据接触迅速传播的各种信息发生改变,因此产品种类和样式更加丰富繁多,产品质量的反馈周期越来越短,促成产业各环节加速运转、产品升级和效率提高。同时,对产品期望值和售后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竞争环境进一步严峻。企业如何保存生存实力,稳固发展,冲破阻力,立于不败之地?首要因素就是放宽战略眼界,整合企业内外部的可利用资源,增加协同竞争力。而供应链管理就是应时代需求产生的产业管理新型优化模式,具有响应市场快速、企业柔性增加、运行风险降低、战略管理高效、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值得人们不断进行研究和挖掘应用空间。本文分析了供应链管理概念、理论发展,探讨了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发展趋势,以期为丰富我国供应链管理理论、夯实链条衔接研究、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提供一些参考。
1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1.1 供应链
供应链指从供应商到客户之间的关于计划、协调、掌控材料、零件和成品活动的连接系列[1]。Christopher和PecK[2]将供应链比喻成复杂的组织网络,连接组织、工业和经济的节点之间进行产品和信息流的传输,并产生服务价值。目前我国学者将供应链概括为四个方面:①主体:即供应链的主要链接点包括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运输商、消费者等;②活动:主体的发生行为包括原材料采购、贮藏、运输、加工、制造、分销、使用等;③流通:可见或不可见物质的动态交换包括物流、信息流、资金流;④结构:既包括形成总体的网络、或线性的链条、也包括立体的拓扑型等,四者的有机贯穿,形成供应链[3-4] 。随着全球迈入大数据时代,IDC公司又将制造企业的“移动”和“云”内容注入供应链,相继出现智慧供应链、数字供应链、智能供应链等,既丰富了其内涵,也表明这是随时代不断发展的动态概念。
1.2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雏形出现在1958年,由Forrester[5]提出,即对工业公司如何成功依靠信息流、材料、资金、人力和重要设备五大因素之间相互连接的理解力的重要突破即接近于管理的概念。Copacino[6]将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结合进行阐述,即“从材料提供、产品制造到用户之间的流通管理技术”;并同期将其延伸到物流以外其他一切商业整合方式。然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并未统一,甚至有些争议,都是基于各自的理解不断进行加工。Harland[7]强调在现代经济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是重要节点企业掌控商业活动,协调内外部资源、多级供应商及顾客的整个供应链,从竞争中保证市场安全。Simon Croom等[8]利用二维模式分析供应链管理:一维包括二元水平、链水平、网络水平;二维包括网络主体的交换元素和交易方式。后来此概念被也广泛用于评价公司在制造、分配、市场、客户服务和运输等方面的行政能力[9]。全球供应链论坛(global supply Chain forum,GSCF)将供应链管理定义为从源头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集成业务流程,为消费者带来有价值的产品、服务和信息。
我国学者马士华[3]从节本增益角度描述供应链管理就是以最低成本,从供应链源头的材料采购,中间信息、资本、物件等流通,到顾客收到产品的整个运转过程达到最优状态;保证每一环节高速有效进行;稳定市场保证合格产品的合理价格;降低时间成本,及时准确地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上。陈国权[4]则立足消费者需求对供应链管理提出“6R”,即正确的产品(Right Product)、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正确的数量(Right Quantity)、正确的质量(Right Quality)、正确的状态(Right Status)和正确的地点(Right Place),以最小成本标准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各种活动和过程。综上供应链节点上的企业实体间是有机统一的互作关系,在相同的外部环境下,通過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管理链条中各种“流”,实现链条整体收益最大化的理念。
2 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
供应链管理十分注重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也吸引大量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研究。目前,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
2.1 库存管理
在供应链管理中,库存管理是最为重要且较为薄弱的环节。由于供应链的涉及面很广,结构复杂,中间存在多级销售商库存,当运行出现不同步或目标冲突时,难以实现管理信息的科学有效传递,甚至出现“牛鞭效应”[10]。这就需要根据实际运营预估供应链中的流通卡点,简化繁冗供应链结构,剔除不必要节点,创新应用库存管理技术。目前比较成熟配套的技术主要包括:①联合库存管理,这是要求独立库存点的及时沟通,库存双方同时参与,统一协调和计划,避免需求放大;②供应商库存管理,体现集成管理思想,达成一致认定的协议,实现运作同步,以最低成本获得最优化产品,但存在供应链过长,需求扭曲现象;③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通过共同管理和信息共享,预测市场并分担风险,具有协同性,其最大优势就是收集不同层次数据科学预测变化因素下的销售高峰和波动,并做好风险应对准备,既能有效降低存货量,也能增加销售量[11]。
2.2 建模与优化
目前主要包括:①网络设计法,基于供应链网络中各节点角色(度、介数、平均最短路径)识别的方法,使用整数规划或混合整数规划来描述,适用于供应链管理中的所有决策领域,缺点是常忽略随机因素,且大规模模型求解不顺利,可以优化算法,网络结构及经济效用等方面[12]。②遗传算法是模拟自然条件下,生物不断进化中形成的一种自适应全局优化概率搜索算法,不需要大量原始数据,适于并行处理等,能协调供应链整体和局部利益,并预测合理需求[13]。③近似方法,假定树状结构下,把生产和运输环节近似定为常过程,在多级库存中确定控制参数,可有效减少库存,但灵活度不够,对变量进行不合理的近似假设,未充分考虑非平稳随机因素。④控制理论方法,主要针对供应链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动态建模,对库存水平和企业节点间的订单数量为控制变量,适用于经营性决策。⑤仿真方法,可用于分析不同市场需求下供应链的经营过程运行,考虑了随机参数和结构变量[14]。此外,还有数学语言、基于信息系统结构、基于角色等多种方法,具体供应链模型的建立可能使用一种或多种方法相结合。
2.3 物流管理
物流从军事后勤发展到实物配送,形成系统理论,主要反映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元素内部或之间流动[15]。物流管理的重要发展就是对实物配送建立场地、布局、考虑和控制运送成本,合理服务,降低运作成本。现代物流管理更注重可持续性,调整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增强客户满意度。物流管理可利用目标函数,建立数学模型,估算运输距离、配送时间和成本的最优组合,并形成可实施方案。当然,在模型运算中,设定随机条件下的成本期望值达到最小,还要考虑和克服实体空间和时间障碍。在模型使用中,物流管理不同环节的参数设定,更换或结合多种算法,解决最优化问题。
2.4 信息共享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流畅通及时,可以减少波动增量,有效引导物流和资金流,保持整体链条强劲有力,突显竞争优势,实现更大利益。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建立伙伴关系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就是信息共享。而可共享的信息是有分类的,价值信息包括市场需求、各级库存、生产容量、配送加工、销售预测等可收集和模拟信息通过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分配共享,将大幅减少商品库存滞销,迅速回应商品短缺,降低整体运行成本。根据供应链结构,信息传递流通模式可分为直线、跨级、网络及集成管理四种[16]。简单模式可以很好把控,信息共享也更为有效;复杂模式需要系统研究,在多层供应链确定需求信息,制订配套方案,改善服务质量。信息共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泄露机密、无力应对价格、信息不可控性等,甚至造成解体供应链。以制造商为核心企业,建立供应链企业信息共享的激励机制。
2.5 绩效评估
成熟的供应链管理应依据现行特定标准,分析每个成员在供应链全部资源支持下,通过平台管理、业务拓展、风险掌控、产品营销、售后服务、信息开发等活动创造的总价值。供应链绩效评估可以准确地衡量节点企业和整个供应链的绩效,反映业务领域不当之处的改进需求,是协调企业之间关系、合理分配供应链利益的基础[17]。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是目前影响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参考模型。它可以评估和改进内部和外部业务流程。以便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目前模型种类繁多,比较经典的是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和EFQM 卓越模型,主要面向评估自主实体,如公司、子公司、事业单位等。平衡计分卡最大的特点是评价、管理、沟通相结合,即通过短期和长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定量和定性指标、具体和抽象指标、内部和外部绩效表现,管理者可以兼顾实现战略目标和短期目标[18]。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就是参考了平衡计分卡模型,开发出SCPR1.0,并合理应用到跨境电子商务领域评价B2C进口供应链的绩效水平[19]。EFQM 卓越模型发放问卷调查表,答复者按优秀程度排名,涵盖了过程效率、产品和服务的持续改进、人员管理和发展相关的领域,秉持“以客户为中心、领导才能、明确目标、以程序为基础的管理、员工参与、持续创新、发展伙伴关系和公民责任”八项原则適于所有类型公司[20]。在选择适合模型时,要考虑模型起源、分析类型、限制条件概念化程度、定量和定性指标等因素。
3 供应链管理研究发展趋势
3.1 敏捷供应链
敏捷供应链(Agile supply chain,简称ASC)是在不确定环境中,供应链成员建立动态联盟,最大程度挖掘市场价值,并保持协同运作的集成结构。核心企业作为主要成员控制产品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调配供应商、制造商、各级分销商、零售商,积极服务于消费用户,整合成统一、无缝的功能网络链。传统管理思想的特点是成本高、效率低,这种思想的理论假设是消费者更关注价格和产品质量。而敏捷供应链的理念则随着多元化时代的到来,更快更敏捷地捕捉到市场风云变幻的信息,着眼于不同客户群体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及时做出反应和回馈。其目标是提高制造系统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其实质是是优化和整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强调供应链响应客户多样化需求的速度目标。同时,敏捷反应意味着思考权衡的时间减少,意味着更高的复杂性、风险性和不可预测性,应恰当采取延迟策略,使风险成本和运行成本达到最佳组合状态[21]。因此,敏捷供应链是未来供应链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3.2 绿色供应链
既然供应链是各个节点协同合作、高效运转的整合系统,保持系统平衡就显得尤为重要。绿色供应链是指以环境保护为出发点,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进行节能环保设计,开发绿色产业技术,降低产品制造能耗,最大程度减少副产品污染,形成从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物流-绿色销售-绿色回收这样一个完整的闭环供应链。采用绿色供应链管理可能会在短期内增加企业现有环节的成本,但企业可以通过降低材料成本和运营成本来提高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需要依据环境法规和政府文件支持,也需要积极引领顾客的环保导向。当然,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绿色有机关注度越来越高,满足顾客绿色消费将成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标准,这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环境与经济利益的协调发展[22]。积极推进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符合全球绿色发展理念,在国际竞争中彰显优势,是我国供应链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
3.3 全球化供应链
将供应链的构架延伸至全球范围,节点企业、最终客户涉及多个国家,又称全球网络供应链。企业根据可根据自身需求,权衡全局和长远利弊,选择最具优势和强竞争力的合作伙伴。2005年以来,全球供应链趋势日益明显,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亚洲等新兴市场,为实现成本效益优化,全球供应链正在蔓延,未来其影响将深入到企业商业活动的方方面面。企业可以根据顾客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和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供应链成员扩充至全球的同时,原材料选购、产品加工、物资流通、信息共享、终端市场也将突破原有界限,在世界范围内运行,其最大的目的是“降低成本”。因此,“走进来”,我国不断开放引入外资,其他国家的供应商们纷纷入局;“走出去”,“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从我国出发,沿历史古路,招沿途伙伴,走向世界市场。在我国与世界的不断合作中,全球供应链模式将成为未来供应链发展新趋势。
3.4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网络经济浪潮以势不可挡之态席卷全球,且几乎连接到各家各户各人。具体来说,就是借助互联网服务平台实现供应链交易的全过程,彻底改变传统的上下游业务合作模式。电子商务给供应链管理带来了变革。运用供应链管理理念,整合企业上下游产业,以核心制造商为中心,将上游供应商、下游分销商(客户)、物流运营商和服务商、零售商和银行纵向整合,融合信息、网络、大数据技术形成更具智能化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体系。且重点由有效管理倾向专业特色服务,由传统模式向创新管理强化,进一步减少了供应链网络不必要的系统运作和资本消耗,促使供应链向“互联网+”方向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也使销售渠道更加多样化和灵活,流通环节越少,效率更高,企业会更有主动性和增加掌控市场的能力[23]。目前,还存在企业重视程度不够,创新管理理念不足,新旧模式对接无效等问题。在激烈竞争中,立足于动态、虚拟、全球化的网络,积极完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体系,是未来供应链体系建设的努力目标。
参考文献:
[1]Stevens GC. Integrating the Supply Chai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 1989, 19(8): 3-8.
[2]Christopher M and Peck H. Building the Resilient Supply Chain.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2004, 15(2):1-13.
[3]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三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陈国权.供应链管理[J].中国软科学,1999(3):101-104.
[5]Forrester JW. Industrial Dynamics: A Major Breakthrough for Decision Makers[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58, 38:37-66.
[6]Copacino WC.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e basics and beyond[M]. CRC Press LLC,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97.
[7]Harland CM, Lamming RC, Cousins PD. Developing the concept of supply strateg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1999, 19 (7):650-673.
[8]Simon C.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analytical frame work for critical literature review[J]. European of Purchasing & Supply Management, 2000, 6(1): 67-83.
[9]Mentzer JT, DeWitt W, Keebler J S, et al. Defining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2001, 22(2): 1-25.
[10]陆鸣,梁子婧.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库存管理的问题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40(9):41-42,40.
[11]徐伟,赵嵩正,孙宜然.供应链环境下多级库存管理模式的分析比较[J].物流技术,2008,27(6):93-96.
[12]罗论涵.基于复杂网络的供应链建模与优化[D].东华大学,2014.
[13]蔡建峰,杨敏.基于遗传算法的供应链需求预测优化模型研究[J].工业工程,2006,9(5):81-85.
[14]俞雪申.基于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方法的供应链建模与运行优化[D].吉林大学,2019.
[15]Hou H, Chaudhry S, Chen Y, Hu M. Physical distribution, logistic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the material flow theory: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5, 18(2):107-117.
[16]王高峰.信息共享在供應链管理中的价值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
[17]刘春全,李仁刚.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综述[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3-66.
[18]Kaplan R, Norton D, 1996. Link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strategy.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6, 39 (1):53-79.
[19]高翔.跨境电子商务B2C进口供应链模式绩效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7(01):134-141.
[20]EFQM. /http://www.efqm.orgS. 2010.
[21]施国洪,胡媛媛.基于延迟策略的敏捷供应链需求风险防范研究[J].物流科技,2018,41(2):144-147.
[22]田虹,崔悦,姜雨峰.绿色供应链管理能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吗[J].财经论丛,2018(10):77-81.
[23]吴晓兵.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2018(30):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