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雷锋精神,用爱温暖旅程

2020-09-22 21:25邢多多
风流一代·青春 2020年9期
关键词:服务站轮椅雷锋

邢多多

2000年,玄武湖畔的南京站二楼,一间不到80平方米的小房间成为了全国铁路首家专门为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提供服务的候车室——“158”雷锋服务站就此诞生。历经50年,四代客运员、131人爱心接力,从绿皮车到动车组,从普速时期到高铁新时代,“158”的服务与时俱进,与全国160多个重点车站、480多趟列车以及上海铁路局40余个“雷锋服务站”联网开展接续服务,实现了站站、站车间网络信息互通和重点服务联网接续,被旅客亲切地称为“城市里最温馨的角落”。

作为高铁南京南站第一批进入“158”雷锋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也是第四代的90后接班人,吴晓娟深深感受到了“雷锋精神随火车飞驰”的魅力。工作近十年里,她每天平均服务人数上百,服务总次数高达十万次。吴晓娟说:“没有什么比获得旅客的一个微笑更幸福。”

做雷锋精神的最美传承者

“我们在地下停车场,你能推轮椅过来吗?”正值三伏天,对照旅客提前预约表,接旅客、送旅客,忙了一上午的吴晓娟正准备吃午饭,突然接到了李先生打来的电话。李先生40多岁,他的母亲出车祸导致腰部骨折,需要轮椅辅助上车站。放下碗筷,吴晓娟推着轮椅一路小跑赶到了停车场。

汽车空间很小,患者横躺在座位后排,净身高1.72米的吴晓娟整个人蜷缩在车里。她一边不断嘱咐李先生动作轻一点,一边对阿姨说:“放心,我一定会护好你的腿、你的腰。”然后从后面抱起阿姨的两只胳膊,干脆利落地将她安放在轮椅上。

刚到候车厅,阿姨难为情地对吴晓娟说:“小姑娘,阿姨憋了好久,很想上厕所……”“我陪您去。”还没等阿姨说完,吴晓娟就推着她进入了卫生间。“阿姨别害羞,也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就把我当您的女儿。”吴晓娟一边做清洁,一边安抚阿姨,看到污物滴到手上,她的眉头没皱一下。

等清理完毕后,阿姨感动得不行,一把拉住吴晓娟的手说:“姑娘,你心地真好,从来没有外人这样对待过我。”讲着讲着,她的眼泪就掉了下来。对吴晓娟来说,这只是她日常工作中的一件小事,但是看到阿姨这么动情,她心里触动也很大。

“我以前不会这么感性,这个岗位和这份工作让我变柔软了,我喜欢站在旅客的角度想问题,体会他们的难处、苦处。我甚至不把他们当旅客,更多的是当家人。”吴晓娟说。

时间拨回2011年6月,吴晓娟22岁,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从南京铁道技术学院毕业,进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站,成为了一名客运员。工作四个月,领导突然找她谈话,说要在站内开设一个像南京站客运车间一样的姊妹站——“158”雷锋服务站,想培养她在这个平台工作。“感谢领导,我愿意!”吴晓娟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

“158”雷锋服务站是什么?吴晓娟当时并不清楚,她理解的“服务”就是把旅客安全地接下车、送上车,这对于年轻人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很快,这样的想法就发生了改变。

“158”谐音“义务帮”。1968年,在全国劳模、客运员李慧娟的带领下,南京火车站职工义务帮旅客提行李、送站上车,学雷锋、做好事蔚然成风。1986年,车站学雷锋第二代带头人、铁道部劳模孙燕光制作了一辆平板车,率领职工专门帮年迈、身有残疾的旅客拉行李,被旅客们亲切地称为“雷锋车”,并且一推就是32年。2000年,南京站正式成立了全國铁路系统第一个“158”雷锋服务站,专门为老、幼、病、残、孕等出行困难的旅客提供服务,客运员施凤英成了服务站第三代带头人。

随着高铁新时代的到来,吴晓娟和同事许慧玲成为第四代,也是第一批进入全高铁站工作的服务人员。正式启用服务台时,已经退休的施凤英亲自过来给她们讲课,教她们如何服务。交流中,她讲述了一件工作中的小事,深深触动了吴晓娟。一年夏天,一位来自江苏邳州身有残疾的中年女子在服务站乘车。由于患有泌尿系统疾病,女子时常尿急,不巧离得最近的洗手间正在维修。情急之下,施凤英拉出屏风围在墙角,用塑料袋帮女子接尿。一个小时内,这样的工作重复了五六次,施凤英却没有一点厌烦和嫌弃。

关于服务,施凤英当时说了一句“三心四要五主动”,就是要用心去服务,仔细观察旅客的一些需求,想旅客之所想、急旅客之所急。吴晓娟将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同时感受到了肩上的重担。

用爱温暖旅程

相比于南京火车站,高铁南京南站更大、路线更复杂。从地铁站到候车室、两个站前广场,吴晓娟常常上一个旅客还没送到位,下一个呼叫就来了。不分寒暑,她服务时都要一路小跑,一天下来,来来回回要跑20多公里,常常累得腰酸腿痛。

刚参加工作那会,因为两人轮班倒,遇到问题只能靠自己,所以在服务过程中,难免遭遇误解、辱骂和责难。经常有旅客请吴晓娟帮忙看个行李,但她马上要去接出站的重点旅客,就请对方先将贵重物品带走,结果旅客直接来一句:“不是雷锋服务站吗?这点小事也做不了!”她也遇到过喝醉的旅客,不理解她时,会直接将矿泉水砸过来……

“遇到这种情况会委屈,也会不开心,但我性子直,有情绪时就向同事倒苦水,说完立刻烟消云散。”吴晓娟常常想起施凤英的话:“‘158是个特殊岗位,要学会纾解情绪,如果让别人来帮你的话,就不适合在这个岗位上呆了。”

做服务工作,很多技巧需要一点一点琢磨。比如遇到两位旅客,一位先打来电话说出站有急事,一位后打电话说着急赶车,两人的上下车时间重合。到底是先送,还是先接?思来想去,她总结了五个字——火车不等人。只要不是涉及生命安全的问题,吴晓娟都会耐心地跟下车的旅客解释清楚,让他先等一下。

有一位很年轻的女性旅客,因为脚有点不舒服,非要叫“158”送上车,结果和安检人员发生了争执。吴晓娟用轮椅推着她赶往站台时,旅客说了一句:“我不管,两分钟内你必须将我送上车,否则我就投诉你。”吴晓娟心里很委屈,一路狂奔中,轮椅脚踏又碰到了一位老爷爷。一边是旅客催促她,一边是老爷爷指责她……她急得直掉眼泪。

猜你喜欢
服务站轮椅雷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贵州首个标准化7×24政务服务站正式运行
翠苑一区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正式揭牌
轮椅上的梦
爱的轮椅
帮你加油
帮你加油
爱的轮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