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春久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做好它没有固定法则。但全国人大代表、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家祥,却凭着“用心”和“得法”这两样法宝,带领全村走出了一条“优化结构—区域发展—市场运作—企业管理—兴村富民”的发展道路,使张河村实现了由穷到富的转变,被当地父老乡亲称赞为带群众致富的好党员、好支书、好领路人。
张河村位于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一马平川,土地肥沃。20世紀80年代,由于村民普遍不懂种植经济作物,只能守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1996年,镇党委有意让27岁的张家祥任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家人知道后,极力劝阻,尤其是老父亲担心自己家势单力薄,怕他挑不起这个重担。眼看着穷苦不堪的老百姓和又脏又乱的村舍,张家祥第一次违背老父亲的意愿,奋力挑下了重担。上任第一天,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心尽力、想方设法,带领张河村的群众脱贫致富。
张河村24年来的发展历程表明,正是有了张家祥的“用心”和“得法”两大法宝,才造就了村里的“红、黄、绿、金”多彩致富产业。红,是指红辣椒;黄,是指日本南瓜;绿,是指青豆;金,是指软籽石榴。红、黄、绿,是2013年以前的产业;金,是近几年新上的项目。
张河村辣椒产业的崛起,正是张家祥“用心”而来,“得法”而兴。
2001年,张家祥四处考察后,发现种辣椒比种传统粮食作物收益高。当他说给群众听时,说风凉话的人不少,积极响应者没几个。他就组织村组干部带头试种,自己也种了10亩,结果经济效益比种其他作物翻了两番,群众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种植面积扩大后,为让村民的辣椒能及时卖出去,他就和村干部一起想法销售,“5毛钱收5毛钱卖,一分钱不赚还往里赔钱,群众都问图个啥”。
进入7月,辣椒到了销售旺季,张家祥怕群众种的辣椒卖不出去坏掉,就半夜走一两个小时拉到县城农贸市场去卖。为了节省点钱,他一包一包地背到收购车上倒掉,然后把塑料袋收好带回去再用。一次,收购商以辣椒质量不好,扣了25%的货款,他不仅搭了运费,还赔进去不少钱。张家祥真是欲哭无泪,他连夜通知村干部开会,商量以后该咋办。当他回到村部时,泪水不禁夺眶而出,村干部一个不少,都是铺着报纸在地上睡着等他回来。这一幕,多少年来张家祥一直没有忘记。他们商量到天明,其他人在家继续帮助群众收辣椒,他只身带了800元钱前往长沙找“客户”。
找客户期间,算是让张家祥干事要“得法”这个法宝用到了极致。第一次出远门,不敢住宾馆,便在车站附近的小店里凑合;不敢下馆子,便在小餐馆里吃面条,只有这个最便宜,两元钱就能吃饱;为了“打广告”,买了两本稿纸一张一张地写上信息在农贸市场里发,甚至还偷偷地钻到厕所里把“广告”贴上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做法终于吸引了长沙马王堆市场3个客户的关注,一夜之间把张家河的辣椒从每斤5毛钱涨到了7毛钱。
之后,村里又适时种植日本南瓜、青豆等高效经济作物。有了产业基地和客户,却没有专业市场来做交易。于是,张家祥想得更远,提出走“优化结构-区域发展-市场运作-企业管理-兴村富民”的道路,兴建张河村专业营销市场。为此,他不辞劳苦,饱尝了酸甜苦辣。为市场征地,维护客商利益,他不惜忍受外村黑恶势力的报复而被打伤,在医院住了20多天,自己搭进去8000多元医药费。他的妻子气得三天没有吃饭,总说他是个傻子。
张河村的营销市场建成后,以其诚信和优质的服务迎来了八方客户。每到青豆、南瓜、辣椒上市交易的季节,便吸引全国20多个省市的客商前来收购。张家祥在百忙之中还不忘为客商排忧解难,教育引导村民诚实守信、买卖公平,市场上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跟客商无端争执的事情。
老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然而,这些产业红火的背后,危机也悄然来临。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出现板结,土地质量下降,作物生长不良、品质下滑,引发水质氨氮成分超标等问题,张河村的支柱产业一度陷入困境。“真是焦急上火,一夜白了头。”张家祥回忆说,“眼看产业发展要走到尽头,不早点着手不行啊,全村老百姓可能还没意识到,但作为全村的带头人,不用心怎么行?”
“要转型,怎么转型?跨出这一步太难了!”张家祥彻夜无眠,连吃饭时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正在他一筹莫展之际,淅川县为引导农民对传统种植业进行转型升级,出台了财政扶持、信贷支持、品牌认证、基地建设奖励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发展高效生态产业。
这一下,让张家祥看到了曙光。2013年,他马不停蹄地谈合作、要项目,引进河南省仁和康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7000余万元发展软籽石榴产业。张河村460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给该公司,2700多人加入到种植软籽石榴的行列。这一次,基地里全部用上了生物有机肥,实现了“零污染”,保护了丹江水。
“多亏了张书记,我们才能抱上这‘金元宝!”7月28日,在石榴基地里,张河村村民王洪周正弯着腰,给石榴树除草,言语里全是对张家祥的感激。王洪周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致贫,一家7口人,两对半都是非劳力,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忙碌下来,不仅攒不住一分钱,还倒欠一屁股债。张家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三番五次走进王洪周家里,磨破了嘴皮,鼓励他们振作精神。同时,帮其联系石榴基地,让王洪周承包49亩石榴地,手把手教他林间管护。现在,王洪周一家人均年收入3000元,实现了稳定脱贫。他逢人就伸出大拇指,为张家祥书记点赞。
如今,张家祥带领张河村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通过政策扶贫、入股分红、务工就业、订单产业等形式,村里的贫困户全部融入“全产业链”,实现了产业全覆盖和多重覆盖,企业发展快、农民增收多、经济转型稳三大目标已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