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实行“史上最严”垃圾分类规定

2020-09-22 10:02周茜茜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市民条例上海市

周茜茜

素材点拨

垃圾分类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内化为市民新的生活与文明自觉,必定会触及原有的生活习惯,甚至在一开始难免增加人们处理垃圾的时间和精力,这是整个社会为新的生活方式的养成所必须付出的“成本”。但与此同时,做实配套公共服务、夯实基础设施供给,最大程度方便市民進行垃圾分类,也是必须有的公共照拂。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垃圾分类”这四个字也在上海居民的朋友圈里疯狂刷屏,各种段子层出不穷,成为全民热议话题。

《条例》规定,居民不仅只有早上7点到9点以及下午4点到6点才可倒垃圾,而且垃圾必须严格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四类分类投放,违反该条例者最高可被罚200元。该《条例》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规定,标志着上海在全国率先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

与此同时,垃圾分类不只与上海居民有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6月28日就垃圾分类工作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目前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正由点到面逐步推开,46个重点城市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正在逐步建立,并将继续投213亿元加快推进处理设施建设,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

那么,上海垃圾分类的效果到底怎样?2019年11月,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环卫管理处副处长齐玉梅表示,效果远超预期:“通过对八九千个小区进行调查,发现市民对垃圾分类的正确参与率达到了90%以上,分类的实效远超预期。目前,干湿分类基本稳定在每天8000多吨。”

猜你喜欢
市民条例上海市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新版党纪处分条例修订要点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干货全在这里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上海市制冷学会四专“双·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