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科学家”的回答

2020-09-22 10:02胡征和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航天技术宇航员火星

胡征和

素材点拨

叶培建的回答,既理直气壮,又形象可感,令人心服口服,亦足見一位“人民科学家”为国为民的忧患意识与高瞻远瞩的眼界。

作为嫦娥系列各型号火箭总指挥的叶培建,已在航天深空探测领域整整奋斗了52年,如今74岁的他,在2019年9月获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但很多人对他的工作不理解,甚至持怀疑态度,去月球干什么?为什么要探测火星?能带来多少GDP?

叶培建听了这样的疑问,一点也不觉得奇怪,他心平气和、郑重其事地予以回答:“首先,最高层次是国家利益。我认为宇宙就是海洋,月亮就是钓鱼岛,火星就是黄岩岛,你不要以为今天看起来派不上用场,未来的太空权益,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去争取。现在能去我们不去,后人要怪我们。别人去了,别人占下来了,你再想去都去不了。第二,很多科学的探索价值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越来越明朗的,不是说今天干了什么,马上GDP就能增加多少,马上就能拿来吃,马上就能拿来穿。过去谁知道海洋里头有石油,海洋里面还有那么多矿?更何况我们知道宇宙中有月亮、小行星,还有很多资源可用,所以我们的眼光要放得更长一点。第三,即便是目前还说不上增加多少GDP,但是航天技术本身的发展就已经为我们所用了。现在的父母们带孩子——孩子们穿的尿不湿,谁最先用?宇航员啊,宇宙飞船上没厕所,尿不湿一开始是为了给宇航员用才发明的。很多航天技术都已然为民所用。”

叶培建回答的三点,层次清晰,由高到低,由大到小,表明探月工程既是国之重器,也与人民的生活分不开。

猜你喜欢
航天技术宇航员火星
在新时期加强航天技术转化应用的思考
玩转火星
宇航员是怎样炼成的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贪玩儿的宇航员(下)
稀奇古怪的航天技术小创意
我是宇航员
美国航天技术如何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