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保军 郝钰叶
摘 要:新时代中国正在进行全方位的快速发展,同时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面临极大的挑战。生态伦理学是讲述人和生态的哲学。新时代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就要有新的生态理论体系。我国古代生态伦理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墨家,但各学派的侧重点不同,比如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强调以仁爱为主的人与自然关系;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突出人是自然的一员并与世间万物有平等关系等。我国古代各学派伦理思想对当代生态建设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源泉。
关键词: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启示
中图分類号:B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3-0016-02
我国古代各学派认为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关系,有内在的联系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儒家、道家、墨家有他们各自的生态伦理思想。现在我国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关于生态建设有新的要求。通过对儒家、道家、墨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研究,对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有很大的启示。
一、儒家生态伦理的主要思想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博大精深,形成了以仁爱为主要观点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体系。主要表现在和谐共生的顺应生态思想、仁民爱物的保护生态思想、取物有节的尊重生态思想。
(一)和谐共生的顺应生态思想
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自然为人类提供基础的生活物质条件,人能动地改造自然,人离不开自然,自然不能缺少生物的存在。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为了能适应自然,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进化自己;自然在为人提供生活资料的同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人在做出破坏环境的事时,大自然总会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儒家认为自然为人提供生活的环境,这个环境对于人的生存是非常重要的。虽然人选择适宜自己生存的生活环境,并对自然环境有反作用,但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自然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生活。儒家思想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顺应自然地发展,以便人类自身更好地发展。
(二)仁民爱物的保护生态思想
儒家认为人在世间万物中处于主体地位,但不能自私自利,而是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处于主体地位。人有仁爱之心,用人类的仁爱之心去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一思想就是指人先爱自己的亲人,再将这种爱扩散到周围的人,最终体现在对世间万物的热爱上。人和自然具有内在联系性,在自然受到灾害时,人也会受到伤害。所以人在与自然相处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在对待世间万物时用人类的仁爱之心使天下归仁。儒家认同在以人为主体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类的仁爱之心,保护自然,和自然共同发展,这体现了儒家仁民爱物的保护生态的思想。
(三)取物有节的尊重生态思想
取物有节是指人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能对生态贪婪无度,应在自然可调节的范围内,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这体现了儒家取物有节的尊重生态的思想。人的发展受自然的制约,一年有四个季节的变换,更细分为二十四节气,每种生物都是按照自己的生存规律存在,人的生活也受节气的影响。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点,孔子的“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体现了依时节砍伐树木的思想,孟子的“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体现尊重万物、节气的思想。这些思想告诫统治者要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资料,统治者的统治地位才会巩固。同时,也体现出人要和自然和平相处,就要尊重自然规律,做到取物有节。
二、道家生态伦理的主要思想
道家认为道生万物,道是世间万物的本源,人也是由道产生,是自然的组成部分。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以道法自然的生态观为核心,以万物平等的公平观和自然无为的行为观为次要观点讲述生态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一)道法自然的生态观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中的自然是道的本质属性,体现道家遵循自然的基本生态观,是道家所说的道法自然生态观的集中体现。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在生活中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遵循自然法则。道法自然对人行为起一种约束作用,告诫人类不要对自然进行破坏,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只有人尊重自然法则,才能和自然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道法自然是道家最基本的生态伦理思想,人和世间万物都受这个法则的制约。这个思想也贯穿于道家的整个思想体系。
(二)万物平等的公平观
道家认为人和万物一样都是道的产物,人和万物的地位是平等的。“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就是指人与万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不是万物的主宰者,也没有主宰万物的权力。道家从开始就提出人与万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与万物都有着共同的本质,虽然人和万物在事物的发展中有不同的分工,但都遵循统一的生存法则。因此人与万物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有机统一体。道家提出“道通为一”的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与世间万物处于相互平等的地位,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万物平等的公平观;人要改变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形成人与万物和谐共生的局面。
(三)自然无为的行为观
道家在人与万物的相处之道中提出,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不仅要有对待自然正确的态度,还要有正确的行为观。道家的无为观是指不做与自然相违背的事、不以追求自己的利益而破坏自然、人与自然相处时要爱护自然,这三个观点是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老子曾说过:“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这一生态思想,从侧面证明道的无为性。自然无为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表达得很清楚,在人与自然相处时,要遵循自然法则,不违背自然的生存之道,不做破坏自然的事情,爱护我们的自然,人类要掌控好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墨家生态伦理的主要思想
墨家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兼相爱,交相利”“天志”“爱无差等”的生态伦理思想,其思想对当代我们共同努力探寻的环境危机解决方案具有实用的现代价值。
(一)“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
战国初期,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生态伦理思想,即兼爱、非攻、节用、节葬等墨学核心思想,兼引申为生态环境总、全、兼顾之意,即同时涉及或具有几种事物,将大自然的万物所有部分合成为整体。“兼相爱,交相利”强调爱的广泛性,人与人之间要以人格平等为前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互相理解、宽容、平等,爱和利都不能有内外之分。兼相爱是道德理念,交相利则是实践体现。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世界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据。其对我们提高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意识、构建社会主义节约型社會、和谐社会,树立共同体意识,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长远意义及深刻价值。
(二)“天志”生态经济思想
墨家生态思想经过长期的发展,阐述了“天志”生态经济思想。墨子把大自然环境和一切自然现象归结于“天”,认为“天降疾灾戾疫,飘风苦雨”“四时不和,五谷不熟”等自然生态现象,生态的意志和力量是无处不在的,因而我们要尊重大自然的规律,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合理利用其规律,提出资源储备、节约资源、避免因生态抢夺而发生战争等理念。提出以保护生态完整性为己任,即可持续发展理念,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三)“爱无差等”实践意识
墨家“爱无差等”伦理思想,指爱人(物)不应区别亲疏远近、尊卑上下;人无完人,物以为然,交往,择物,人类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要和谐共处,遵循自然规律。一是从古至今,人与万物共同存在于自然界中,两者不可分割,人与世间万物有机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自然界这个整体。“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是指人与世间万物相互依存,是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人类不能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肆意破坏自然。二是世间万物与人息息相关,不能因为人类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就将自己作为世界的主宰,也不能将物分尊卑,对自然界为所欲为,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让人类意识到,世间万物和人类形成一个统一体——自然界。三是提高思想觉悟,在生活中,人能用思想支配行为,做到思和行相一致。墨家“爱无差等”思想为当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实践路径。
四、对当代生态建设的启示
儒家、道家、墨家的生态伦理思想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着独特的见解。当代中国正处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当然也要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代建设生态文明有很大的启示。
(一)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启示
儒家的主要生态伦理思想是和谐共生、仁民爱物、取物有节,在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一致需求。而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也是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古代和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对于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要继承和发展,更要推陈出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把人的发展和自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凸显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在不断的发展中能身体力行地爱护自然、尊重自然,人民自然会自觉地将保护自然作为己任。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要做好榜样,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使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不仅要继承发扬儒家传统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精华,也要在不断的发展中探求新办法。
(二)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启示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是道法自然、万物平等、自然无为。道法自然告诫人们要有正确的生态观;万物平等告诫人们要有正确的平等观;自然无为告诫人们要有正确的行为观。统一看,就是提倡人们要认识到自然和人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在与自然相处中,不要以自己为中心,做破坏自然的事,要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21世纪的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的发展正在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国家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谋求自己的发展,这样是不对的。在无限透支自然的同时,自然也给予了人类报复:洪涝灾害的不断发生,是因为树木不断在缺少;2019年美国天气的极端变化,是自然给出的警示。还有很多环境的变化,都是自然在和人类说‘不。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启示我们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不能以破坏自然来寻求自身的发展;人在发展过程中,要意识到人与万物是平等的,要与万物平等相处;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爱护自然的思想体现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才能和自然共同发展,人类才能更好地创造未来。
(四)墨家生态伦理的启示
墨家生态伦理思想是墨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顺天应人”“爱无差等”“天下之利”为核心思想。首先,探讨“顺天”和“应人”之间的逻辑联系是墨家生态伦理的现代可持续发展理念运思路径;以“爱无差等”为前提,以“节用”“节葬”为措施,以“非攻”“反战”为保证是墨家生态伦理的实现途径。其次,“天下大利”的追求是墨家生态伦理追求的价值目标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紧密呼应。新时代的我们:一是利用“顺天应人”为根本,向世界展现中国生态建设理念。二是树立“爱无差等”实践意识,即人和万物和谐发展意识。三是应该树立“天下之利”的环境思想。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人类前进的代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牢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四是做到思行合一,更好地保护环境。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中高速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汲取和借鉴墨家生态伦理思想,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社会,最终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总结
儒家、道家、墨家的生态伦理思想是我国古代形成并保存完整的思想休系,对于其中好的观点,要继承和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只有个别人努力是不够的,还要全体人民共同行动起来,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国家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韩立平.译注.周易译注[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5:235.
[2]金岳霖.自然与人[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王晓强.《墨子》环境伦理思想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224.
[4]刘丽.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3).
[5]马将伟.译注.尚书译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3-4.
[6]彭陈,李宝艳.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当代再阐释[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3):58-60.
[7]任俊华.中国古代的生态伦理思想[N].学习时报,2018-10-05(7).
[8]王立民.译评.孟子·梁惠王上[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
[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0-51.
[10]周香玲.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社会价值[J].南都学坛,2012,32(3):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