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瑞,崔萍,侯玉,卢志远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肝胆外科,河南 洛阳 471000)
胆囊息肉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对于有症状的胆囊息肉可采取手术治疗,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临床治疗胆囊息肉最常用的方法[1]。但是相关研究指出,胆囊的生理功能包括储存功能、分泌功能、免疫功能、收缩功能等,对胆道流体压力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切除胆囊后可能导致人体出现多种不适症状或并发症[2]。另外,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会对机体的免疫功能造成影响[3]。随着临床对胆囊功能认知的不断加深以及外科手术技术和理念的不断发展,微创内镜保胆术由于其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4]。鉴于此,本研究对100例胆囊息肉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微创内镜保胆术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经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胆囊息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50例。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A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1~71岁,平均(44.46±7.74)岁;单发息肉8例,多发息肉42例。B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0~72岁,平均(44.23±7.48)岁;单发息肉10例,多发息肉40例。两组上述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黄家驷外科学》[5]中相关诊断标准;②伴有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③腹腔无明显粘连;④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①心、肝、肾严重疾病;②胆囊癌;③合并胆管疾病;④严重精神疾病;⑤凝血功能异常;⑥既往存在腹部外伤史。
1.3 治疗方法
1.3.1A组 接受微创内镜保胆术治疗:全身麻醉,在脐部下缘做一切口,将10 mm套管针置入,建立气腹;经套管针将腹腔镜置入,观察胆囊情况,如胆囊光滑、周围无粘连,腹腔镜下于右腋前线肋缘下2 mm,剑突下、右锁骨中线戳孔,将穿刺套管针及操作器械置入;提起胆囊,做0.5 cm小切口在囊壁,插入纤维胆道镜,将胆汁吸尽,采用生理盐水对胆囊进行冲洗,至液体清亮,对息肉的大小、数量及胆囊黏膜的病理改变进行观察,活检钳钳夹息肉组织蒂部,摘除息肉;采用肾上腺素溶液对活动性出血进行止血,无效者采用电凝止血;对息肉组织进行病理活检,如息肉组织在胆囊底部进行胆囊壁部分切除,如息肉为恶性则进行中转根治,良性则观察息肉残余,创面无活动性出血,将纤维胆道镜退出,关闭胆囊切口,放置引流管,关腹。
1.3.2B组 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全身麻醉,在脐部下缘做切口,将10 mm穿刺套管针插入,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进行探查,对胆囊及周围情况进行观察,于右腋前线肋缘下2 cm、剑突下、右锁骨中线做切口,将穿刺套管针及操作器械置入,分离胆囊及胆囊壁;采用抓钳夹住、牵拉胆囊颈,将胆囊三角暴露,将胆囊管及胆囊动脉用分离钳分离,对胆囊管及胆囊动脉进行双重结扎并切断,电凝钩剥离胆囊。
1.4 评价指标(1)两组临床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2)两组术前及术后7 d免疫功能,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3+CD8+淋巴细胞绝对值。(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右上腹不适、腹泻、疼痛。
2.1 临床指标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2.2 免疫功能术前,两组患者CD3+、CD3+CD8+淋巴细胞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CD3+、CD3+CD8+淋巴细胞绝对值均低于术前,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并发症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对比(n,%)
胆囊息肉是外科临床常见病,其形态可能为球形也可能为半球形,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主要分为单发型与多发型[6]。相关研究指出,胆囊息肉多为良性病变,在通常情况下胆囊息肉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部分患者有腹胀、腹痛等症状,这些症状反复发作,可为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多困扰,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7]。胆囊切除术是临床治疗胆囊息肉常用的治疗方式,以往临床多采用开腹手术,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较慢,很多患者难以接受。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普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为临床治疗胆囊息肉的重要手术方式,但患者胆囊切除后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其治疗效果仍不够理想[8]。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术后CD3+、CD3+CD8+水平均高于B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提示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微创内镜保胆术对胆囊息肉患者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对免疫功能影响更小。微创内镜保胆术是将腹腔镜与胆道镜技术相结合,可进一步减小对患者的创伤,减少术中出血量。由于术中纤维胆道镜可随意弯曲,有助于对患者的胆囊息肉进行全方位的观察,避免手术盲区,降低息肉残留风险。微创内镜保肝术操作基本上都在密闭的胆囊内完成,对腹腔内部其他器官影响较小,因此术后不易发生腹腔粘连,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因创伤较小,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9]。在微创保胆术中可快速对胆囊息肉标本作病理学切片,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对胆囊息肉的性质进行判断,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使临床对胆囊癌早期根治成为可能[10]。另外,微创内镜保胆术在切除胆囊息肉的同时保留了胆囊,可避免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心理障碍。虽然微创内镜保胆术有很多优势,但在临床使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胆囊直径较大(超过1.5 cm)、胆囊壁增厚且有不规则隆起及合并严重并发症等患者不适用。
综上所述,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采用微创内镜保胆术治疗胆囊息肉,手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免疫功能受影响更小,并发症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