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星
妻子李以莞说:“党和国家给他的这个任务,他带着使命感完成了。他奉献了自己一生的力量,从二十几岁开始做了一辈子。”网友说:“谢谢您,让一种疾病成为过去,您研制的‘糖丸’是我小时候最甜的记忆。”《感动中国》组委会写给他的颁奖词是:“舍己幼,为人之幼,这不是残酷,是医者大仁。为一大事来,成一大事去。功业凝成糖丸一粒,是治病灵丹,更是拳拳赤子心。你就是一座方舟,载着新中国的孩子,渡过病毒的劫难。”
他就是研制“糖丸”疫苗,消灭我国小儿麻痹症的著名医学科学家、病毒学专家顾方舟。2019年1月2日3时35分,顾方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顾方舟就是这样的人,人民没有忘记他,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他。他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最美奋斗者……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他“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顾方舟1926年6月16日出生,其兄生于宁波方桥镇,得名“方乔”,家人认为桥下应有船,故而为他取名“方舟”。顾方舟童年时,父亲顾国光在海关执行公务检查货物和旅客时,不幸感染黑热病去世;母亲周瑶琴为养活他们兄妹五人,下了最大的决心,投考杭州广济产科专门学校,学习助产。1935年2月,周瑶琴取得助产士资格,并于同年拖家带口移居天津,挂牌营业成为专门的助产士。顾方舟曾在自述中说:“我非常感谢母亲的抚育和教诲,也就是那个时候,她给了我一个性格,那就是不怕艰难,不怕困苦。”
北宋名臣范仲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千百年来很受国人推崇。顾方舟受母亲的影响,从小就有“考医学院”的念头,他甚至隐隐觉得,若医术高明,父亲或许就不会英年早逝。而顾方舟自己,小时候也曾感染过霍乱,这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在当时死亡率很高,他大难不死,对此印象很深。儿时惨痛的经历,在他心中埋下了医治传染病的种子。
1944年9月,顾方舟进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开启了为期6年的求学之旅。顾方舟特别喜欢公共卫生这门课,在他看来,主讲教师严镜清教授“是一位非常进步的教授”。他曾回忆说,“严教授给我们讲这个课的时候,特别带有感情,因为讲这些公共卫生的时候,必然会涉及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常常是,严镜清讲着讲着眼眶就红了,顾方舟听着听着也忍不住潸然泪下。
1948年底,顾方舟做了个影响他一生的重要抉择——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地下党员。在向党组织靠近的过程中,他不仅了解了什么是中国革命,也知道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他懂得了一个人活着不光是为自己,还要为人民,学医更得关心大众的疾苦。
考虑到新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刚刚起步,1950年顾方舟大学毕业之后,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流行病学和微生物学研究,进入大连卫生研究所,专门研究传染病疫苗。
抗美援朝战争中,顾方舟被派往战场,治疗患了痢疾的战士。1951年8月,表现优异的他,被选拔为中国30名医学代表之一,以国家公派的第一批留学生身份,前往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学习。他的导师是苏联著名的脑炎病毒专家列夫科维奇教授。1955年9月,顾方舟取得副博士学位,回到祖国。
也是这一年,江苏南通暴发疫情,近2000人患上了麻痹型脊髓灰质炎。因为大多数患者为儿童,这种病症俗称“小儿麻痹症”。病毒破坏了脊髓神经,使患者运动神经元受损,可能在一夜之间出现肢体瘫痪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面对不断蔓延的疫情,1957年,顾方舟临危受命,带领一个研究小组到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进行脊髓灰质炎的研究工作。这期间,经过详细缜密的调查研究,他从国内几个地区的患者粪便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并成功定型,发表了论文《上海市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分离与定型》。1959年3月,顾方舟等人受卫生部指派,到苏联考察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生产工艺,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国际性脊灰疫苗学术会议。
当时,美国和苏联都已研制出了脊灰疫苗。疫苗分活疫苗和死疫苗两种,死疫苗安全、低效,但昂贵;活疫苗便宜、高效,但安全性仍有疑问。“学习外国的东西,不能他们怎么样,我们就怎么样,因为国情完全不同。我们要学习它最精华的东西,变成我们自己的。”怀着这样的念头,顾方舟基于我国的国情,给卫生部写了封信,建议走研发减毒活疫苗的技术路线。不久,卫生部采纳了他的建议。1959年12月,经卫生部批准,中国医学科学院与北京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协商,成立脊灰活疫苗研究协作组,顾方舟担任组长,并且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批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在顾方舟实验室的墙壁上,曾经挂有这样一条标语:“为了祖国的花朵”。疫苗研制出来了,经过一番波折也通过了动物试验,可若是不经过人体试验,就没法验证是否有风险。为了祖国的花朵,必须加快临床试验的步伐。作为“拓荒者”,顾方舟和同事们硬是自己试药,喝下了疫苗溶液。一周过去后,他们的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然而脊髓灰质炎多发于7岁以下的儿童,所以必须在孩子身上做临床试验。
“先拿别人家的孩子喝药太不仗义,我是组长,这个头我来带。”顾方舟不满周岁的长子顾烈东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喝下脊灰疫苗的孩子。在他的带领下,其他实验人员的子女也纷纷参加了临床试验。
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和检定,一期临床试验顺利通过,随后疫苗开始陆续推进二期、三期临床试验。1960年底,正式投产的首批500万人份疫苗在全国11座城市推广开来,“脊灰”疫情流行高峰开始削减。
为了让广大农村地区的孩子也能及时接种疫苗,顾方舟针对运输冷链不行的国情,将液体疫苗改成了糖丸,冷冻后放在保温瓶中送到各个防疫站。孩子觉得它是好吃的糖,家长知道它是防病的药。小小糖丸将上百万儿童从残疾、死亡的边缘拉回。从1965年脊髓灰质炎疫苗向全国推广以来,其年平均发病率从1949年的十万分之4.06,下降到1993年的十万分之0.046。2000年,在卫生部举办的“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上,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我觉得最好的最值得骄傲的,就是选择了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而且贡献了自己的一些力量。”2019年1月,顾方舟在弥留之际说:“我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值得。孩子们快快长大,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