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日益提升,要求学生具有更高水平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湖北工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了景观设计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框架。景观设计课程框架设计从课程现状出发,具体分析课程在各学年的分布、学生的具体实践情况,确定了与景观设计方向相吻合的模块化教学内容体系,体现了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强实践型竞争性人才的核心思想。
关键词:应用型;模块化;景观设计;教学框架
注:本文系湖北工程学院教学研究项目(湖工教字[2019]9号第14号)研究成果。
一、景观设计课程模块化教学框架的构建思路
湖北工程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景观设计课程周学时16个课时,共四周,共48个学时。景观设计课程内容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因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实践部分的课时安排更为突出。景观设计课程教学采用室内和室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室内教学包括理论学习和制图练习,室外教学主要是实地考察调研。理论讲授16个课时,学生调研、实地分析及方案设计占32个课时。
(一)从认知到项目实践
传统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从认知规律出发,主要通过景观设计要素分析,强调景观与生态、社会文化与行为因素、景观美学与景观设计原理在各种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景观设计方案的剖析,以期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景观设计相关知识。但对于学生而言,景观设计不能仅仅是“坐而论道”,而是要“起而行之”,需要經过项目实践培养他们的景观设计能力。
(二)易于实施分组教学
景观设计项目往往较大,需要一个工作团队历经较长时间才能完成。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为保证景观设计课程模块化教学的顺利实施,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按照自愿的原则进行分组。一个班一般二十多人,可以分为四到五组。每组需要有一个有责任心的组长,由组长分配每一个成员的任务。团队一旦形成,将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并通过头脑风暴、甘特图等促进团队成员的紧密合作。
(三)便于对接实际项目
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主要起着引导作用,通过设计一些有意义的项目,能让学生对专业、对课程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和更深刻的认同。例如2018年“学思践悟十九大,青春建功新时代——助力精准扶贫 传承红色基因 筑梦贫困乡村”活动中,在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宣化店镇新店村设计了以下项目:关爱留守儿童,作业辅导,爱心陪伴;留守儿童美术教学;美化乡村墙绘;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个人写真摄影等。
通过四个项目的实施,增加了学生对景观知识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学生结合实际调研设计经验,对整个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进行讨论和分析,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并使学生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
二、景观设计课程模块化教学框架的具体构建
景观设计课程共四周,按照从认知到实践,从简单到复杂的内在逻辑,分为景观理念、景观项目、景观空间、景观设计四个模块。
(一)景观理念——认知与表达
景观理念模块,主要通过教师的理论讲授,让学生充分理解景观理念是景观设计的基本观点和基础理论,通过系统阐述多学科景观认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使学生最终明白“景观诊断”的意义。
景观设计课程与环境设计专业其他课程联系紧密。首先,学生需要对景观植物配置、建筑风格特征、城市设计、水景设计等相关课程有充分了解,才能开展恰当与合理的设计。其次,学生需要通过前期对绘画知识的理解和绘画技能的训练,使用所学的工程制图方法绘制相应的景观设计图纸。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先导课程学习、技能训练顺利迁移并应用到景观设计中。
(二)景观项目——程序与方法
景观项目模块,从项目计划任务书角度阐述景观设计的过程,体现景观理念的思维方法和工作程序,包括功能分区图、园址功能关系图、设计初想图、造型研究、总平面草图、正式总体设计图、局部设计图、技术设计图等。景观项目程序是一种具有独立性的操作方法和步骤,能为设计者、行政决策者或战略顾问提供参考,帮助项目委托方进行判断,确立正确的目标。
在该模块的教学中,还需要结合实际项目,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景观设计职业实践活动内容和景观建设项目类型。
(三)景观空间——场景与生境
景观空间模块,是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部分,围绕景观空间的基本概念和内涵,以满足基本功能活动的空间营建为基础,阐述“场所中的场景构建”与“场地中的生境营造”的方案构思途径与空间组织原理以及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简单景观空间的设计训练是基础,将有利于对复杂问题和新问题的思考和拓展。每一个训练选题都为展示学习者个性而设置,在随后的设计中独立地重复使用,从而具备专业而熟练的“基地反应”,理解并接受现实,以确立独立的设计思维构思。
(四)景观设计——选题与训练
景观设计是最后一个模块,与第三个模块景观空间设计原理相对应,设置景观设计训练,是用以促进学生巩固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方案构思能力。
景观项目、景观空间、景观设计等模块,需要综合运用讲授、讨论、调研、实践等教学手段。讲授是通过教师教授理论知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懂得拿到方案后怎么着手,如何完成景观设计的全过程;讨论是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方案在相同地段的景观效应,讨论方案实施的可行性;调研是让学生参与到现有实际项目中,对于已做项目要求分析其优缺点,对于未做和待做项目要求找到设计所需的要点,并进行分析探讨;实践则是综合讲授、讨论、调研的成果,进行实际绘制,生成成果图。
三、景观设计课程模块化教学框架的构建要点
景观设计课程模块化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室外场地勘查、室内教室设计、网络资料搜索等多个环节,而学生往往缺少实际经验做支撑。为保证课程模块化教学的顺利实施,并取得较好的效果,需要注重以下要点:
(一)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明确提出要调整教师结构,有计划地让教师到企业中去,接受企业的培训,或进行企业挂职,同时聘请优秀人才到高校担任兼职教师,积极主动地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同时大力支持校企合作项目的广泛推进,让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参与其中,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艺术和设计类专业的灵魂,需要贯穿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在景观设计课程模块化教学过程中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坚决的贯彻。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把感兴趣的项目带进来,结合课程所教所练所思所感,让学生有责任有担当地提出创新想法,并鼓励他们坚持完成最终设计方案。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计划”。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独立撰写项目任务书,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通过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带动,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部分学生还能初步培养其创业能力,这些都是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人才所要求的。
2019年,呂晓露同学在笔者指导下,获得创新项目校级立项,并有一定的经费支持。吕晓露积极地面对自己的课题,想尽可能的办法去调研,最终完成论文《孝感市宣化店镇红色旅游小镇规划设计探究》,并设计出一整套作品作为自己的结题支撑材料。吕晓露同学从项目申报到最终完成,对景观设计课程模块化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工作室教学模式
工作室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上的积极主动性,也能促进景观设计课程模块化教学。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老师课题研究中,学生能在参加老师课题中培养各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则可以更好地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对于毕业班的同学可以推行以毕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合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熟练程度。
作者简介:
聂丹,湖北工程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