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瓶颈突破方式创新

2020-09-21 08:36刘佩
传媒论坛 2020年20期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突破瓶颈

刘佩

摘 要:电视民生新闻自2002年诞生之初,就因为其彰显人文关怀,真实展现普通百姓的原生态生活,聚焦人们的生计和生活,坚持“以民为本”的传播理念和“平民视角”的叙事方式,给电视新闻带来一股清新之风,被称为“老百姓自己的新闻”,广受观众的欢迎与好评。经过多年的发展,民生新闻也遭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本文分析了电视民生新闻的特点,并总结了目前电视民生新闻在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和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系列突破和创新之道。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瓶颈;突破;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20-00-02

一、前言

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栏目上马,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横空出世,迅速打败南京地区所有电视节目,取得收视率第一的好成绩。随后,民生新闻热在全国上演,各地电视台纷纷创办民生新闻栏目,都不约而同地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这种接地气的新闻栏目成为观众最爱看的电视节目之一。

业内普遍将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看作是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的产物,认为其回归了新闻的本质,重新将新闻价值看作是衡量一则新闻事件是否值得报道的重要标准,真实性、时效性、接近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这些价值判断标准被充分运用。而概括电视民生新闻的本质,无非就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和民本取向”,报道的内容从老百姓的需求出发,形式上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我播你看”,而是强调互动交流,重视老百姓的收视体验,语言风格也是格外亲民。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特点

(一)关注百姓生活

电视民生新闻的内容和题材不像传统的新闻那样,只聚焦一些报道主体具有“显著性”特性的新闻,而是坚持“民本主义”,将目光聚焦在与每一个普通百姓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上,其新闻“主角”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其新闻内容都是老百姓喜欢看的。报道形式上,民生新闻也没有延续传统新闻那种生硬的,高高在上的方式,而是以一种平等的视角娓娓道来,自然亲切,犹如拉家常一般,贴近生活,贴近受众。

(二)捍卫百姓话语权

民生新闻的出现和蓬勃发展,打破了国家和精英群体牢牢掌握话语权的局面,普通老百姓也有了發言的空间和渠道:一方面,群众的声音不再被阻塞,而是可以通过大众传播工具传播出去,另一方面,群众间的观点得到了交流和沟通。电视新闻栏目实际上就是打造了一个具有共同身份归属的群言平台,民众的意见能够得到平等而有效的交流,最终汇成社会舆论监督的强音。

(三)塑造本土文化意识

接近性是民生新闻具体的重要新闻价值,本土化是民生新闻与生俱来的特点和优势。电视民生新闻一般都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能够有效地挖掘本土的新闻资源,激发受众的本地价值认同感,塑造他们的本土文化意识,不但能满足本地受众的信息需求,而且能够与其他的新闻栏目形成差异化竞争,形成自身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赢得不俗的收视率。

三、目前电视民生新闻发展面临的瓶颈

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至今十几年时间,各家电视台都在打造本土特色彰显的民生新闻,也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和市场占有率,但是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其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瓶颈。仔细梳理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同一地区,同一城市,多档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并存的局面已经常态化,共同争夺着有限的受众资源。虽然各大新闻媒体为了提高收视率做出了诸多努力,但是收视率依然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究其原因,固然包括新媒体的冲击,电视观众的收视疲劳等因素,但是更多是因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本身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节目形式和内容严重同质化

首先,全国各个省市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的形式大都是彼此“借鉴”,无论是框架结构、内容设置还是主持风格上都是大同小异,缺乏个性化的标示和特色。

其次,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在内容上大都围绕“本土”来做文章,片面地解读“民本民生”的概念,这就导致可以利用的新闻资源十分有限,各档新闻栏目所关注的新闻事件大同小异。忽视了新闻策划的应用,难以有效挖掘独特的选题,使得新闻内容同质化问题日益突出。从形式到内容都缺乏创新,这样的节目自然无法满足受众的新奇感和多元化信息需求。

(二)新闻庸俗化,手段娱乐化

民生新闻庸俗化,手段娱乐化,已经成为当前电视民生新闻界一个不争的普遍现象。网络媒体和自媒体的宣嚣,让传统的电视人也变得急功近利,为了争夺受众市场,迅速吸引公众的关注,部分新闻媒体背弃了新闻的本质,把追求轰动效应放在首位,甚至也借用了网络媒体的一些做法,为了娱乐大众,不惜让一些低俗不堪的东西亮相荧屏,或者用不合适的娱乐方式来消费新闻,短时间内看似热闹非凡,事实上却是饮鸩止渴,严重损耗了媒体公信力,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三)片面、孤立、肤浅地反映生活,缺乏深度

反观目前很多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大都反映的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种记录家长里短,吵架拌嘴的琐闻,只是片面地展现了百姓的生活,根本无法真正地全面展示群众生活和社会本质。琐碎化的新闻报道只关注事件本身,往往也没有代表性,是一种蜻蜓点水式的报道,浮于表面,缺乏深度,使得整档栏目都变得平庸化,有的时候大量琐碎化的报道甚至会将真正有用的信息淹没,让观众不知道关注的焦点应该放在哪儿,对他们形成误导。

(四)媒介职能错位,沦为个人维权舆论工具

舆论监督是电视民生新闻的一个重要社会职能,但是有的电视媒体却为了提高收视率,打着维权的大旗,滥用这一职能,导致媒介功能错位,沦为个人维权的舆论工具。

四、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瓶颈的突破方式

(一)拓展报道题材,强调“大民生,小故事”

电视民生新闻一定要跳出同质化的怪圈,不能只把镜头对准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琐事,而是要拓展新闻报道的题材,将报道的重点转移到“大民生”范围里,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新闻题材,只要是涉及国计民生,会对老百姓的工作生活产生影响的,都可以予以关注;与此同时,报道的角度一定要小,要善于讲“小故事”,以点带面,以民生化的角度来解读新闻事件,让百姓看着如沐春风,更有亲和力和说服力,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报道的深刻性和思辨性,有效提高栏目的品质。

(二)重视报道质量,从深度和舆论监督入手

信息时代,新媒体在信息的数量和时效性的优势上得天独厚,受众有着多渠道的信息选择和多元化的信息需求,电视媒体很难在信息“快”和“量”上赢得竞争。这个时候,内容成为电视媒体必须精心打造的一个内容,有效地提升报道质量,不做浅尝辄止的报道,而是聚焦公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充分利用电视媒体可以调用的新闻资源和专业的新闻制作团队,从深度报道着手,加强舆论监督的力度,帮助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新闻事件,获取从其他媒体难以获取的信息,推动问题的解决,这样才能真正地打造一档有辨识度的、受众需要的电视新闻栏目。

(三)重视活动组织策划,打造品牌效应

成功的媒体活动能够大幅度提高节目的人气和品牌影响力,甚至可以给栏目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由于其貼近性和亲民性,本身就拥有庞大的受众基础,因此在举办落地活动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频道和栏目自身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通过策划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色活动,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可以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到节目中来,更好地扩大品牌影响力,开拓新的资源和市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四)整合新媒体资源,拓展民生新闻发展空间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对于电视媒体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有效地整合新媒体资源,利用它来开拓新的市场和资源,这样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必须思考的问题。现如今全国的各档新闻栏目都在积极地进行有益的尝试,通过新技术和新媒体的资源整合,形成一个多元产品、多形式、多渠道的内容传播和售卖,以此来扩大传播影响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民生新闻的发展空间。

五、结语

无论何时,本土化、贴近性和亲民性都是电视民生新闻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也要正视其发展面临的瓶颈,在内容、形式和经验管理模式上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廷玉.试论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瓶颈与对策[J].新闻传播,2014 (12):55.

[2]江峰.民生新闻的发展与品质提升[J].新闻知识,2010.

[3]喻国明,赵晋.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瓶颈突破方式探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009):70-72.

猜你喜欢
电视民生新闻突破瓶颈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在突破瓶颈中成长
点击图象问题突破图象瓶颈
少数民族地区电视民生类新闻采访策略分析
媒介融合下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浅谈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问题与发展前景
从“杂货铺”到“精品店”:电视民生新闻的定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