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鸣
1.
今天从早到晚,自由行,一日游,走了真觉寺、觉生寺和东岳庙。
2.
真觉寺也叫五塔寺,现在是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真幸运,居然碰巧“成亲王永瑆藏历代名家书帖展”延迟撤展了,让我还来得及拜会这位我甚喜爱的皇族书法家!
永瑆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一子,称“皇十一子”,是清中期的四大书家之一,斋号“诒晋斋”。嘉庆九年,永瑆奉旨摹勒刻石历代名家墨迹,历时数十载,亮墨精拓,终于拓成《诒晋斋法书》,这个展览便展出了《诒晋斋法书》的部分拓本。
永瑆与我似乎也是颇有因缘,自然我也总是格外关注这位成亲王。听父亲讲,1962年,东四人民市场书画部曾售卖一函《诒晋斋法书》,标价70元,怎不令我望眼欲穿!到了2012年,海王村也曾拍卖过《诒晋斋法书》嘉庆拓本十三卷,更是让人我心旌摇曳!
还有,我年少时便见过父亲收藏的一幅古画手卷,上有永瑆的书诗二十题,并钤有“皇十一子永瑆鉴赏古画真迹珍藏之印”和“诒晋斋印”。近年来,我也陆续接触过不少永瑆的书迹,每每心有念念,过目不忘。看来永瑆今日又在真觉寺与我应约了,终于不见不散。
3.
游走了真觉寺,接着又去访觉生寺。
觉生寺原本是一座雍正朝奉敕兴建的佛家寺院,现在是一处古钟博物馆,又名大钟寺。
觉生寺里有一栋二层小楼,即藏经楼,想必就是当年皇家入藏《龙藏》的处所。《龙藏》即《乾隆大藏经》,亦称《清藏》,因经页边栏饰以龙纹故名《龙藏》,为清代官刻汉文大藏经,始刻于雍正十一年,完成于乾隆三年,收录经、律、论、杂著等1669部共7168卷。
只是藏经楼现在已无经书可寻,兀自摆放着一座座古钟。而古钟也已是无钟声可闻,肃然静穆一如坐化的老者。我辨识着古钟身上遍布的经文,遙想着当年钟声辽远,经文广布,始知五蕴皆空,空中无色,菩提萨埵,心无挂碍……
4.
时候不早了,走出觉生寺,又赶紧跑到了东岳庙。未曾想,在西配殿偶遇“观砚——庆云精舍藏砚展”,便喜出望外,也顾不上求仙问道了,只一头扎进砚堆里。
据说,砚台最早带进东岳庙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五百年后,庆云精舍又在东岳庙一次摆出了60方古砚,算是一个盛会。这其中的许多砚石都是超绝的名品,既有老坑、麻子坑、宋坑等端石和庙前青等歙石,又有铜雀台瓦砚和阳嘉三年砖砚,真可谓宝砚大观。
不仅如此,这些古砚大多有书画名家的刻款。我注意到有文徵明、陈道复、丁云鹏、沈荃、宋荦、朱彝尊、王云、禹之鼎、戴熙、翁方纲、梁同书、改琦、董诰、文点、黄莘田、林佶、顾洛、张廷济、陈鸿寿、李文田、钱泳这些赫然闪亮的名字,感觉他们都是从书画的背后走到古砚的展前,齐聚一堂,让这金石殿堂里充满了人文的气息和艺术的古韵。
其中有一方青紫端砚,石质极佳,砚堂上以九眼为九星,布列有致,故名九曜临池。砚侧镌有康熙年间的吏部尚书宋荦的铭文:“尔色冻白,尔质润坚,葆白守坚,以全其天。九曜布列,灵光熊然。抚兹矩式,是我良田。”
抚兹矩式,我与宋荦相隔三百年同抚砚田,谁说我不是与这位清宫里的大鉴藏家神通际会呢?原先读他的一首《江城梅花引》,不知何事,写尽了他的百般不舍,此时,我解读的,却是这方宝砚的离人情殇:“断肠,断肠,起彷徨。月有光,漏正长。欲去欲去,不忍去,余韵悠扬。”
这真是一次绝妙的赏砚雅集,令我满心欢喜。神游中,不知不觉已到闭馆时间,只能改日再来跪拜东岳大帝了。
5.
今天一日三游,犹有余兴,明日亦复如何?
还在想《诒晋斋法书》,不禁又忆起了永瑆。
永瑆有一首明日诗,写在暮秋,想不到落笔却是如此的凄寒,吟出了一个落寞亲王孤伤的情思:
霏微寒雨暮秋天,罗幔秋镫黯澹边。
秋衣准拟明朝换,明日帘栊冷翠烟。
明日,就去北海后海的成亲王府,再去看一看永瑆,看一看帘栊如何冷翠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