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中国台湾当局收获了一大波军购“福利”。继高调证实向美增购的36辆AAV7两栖突击车首车到货交付后,闹腾多年的“F-16V战机采购案”和设立F-16战机维修中心也尘埃落定,此外,美国总统大选前夕还将公布“鱼叉”岸舰导弹采购细节。美国人的难得大方让岛内“台独”势力无比亢奋,但这并不会为“以武拒统”增添任何胜算。
2017年,台当局将对抗大陆的军事战略方针从“防御固守,有效吓阻”调整为“防御固守,重层吓阻”。两字之差表明,台军防御态势由被动转变为主动,试图以更积极的攻势行动将防御圈外扩。近几年,台当局的军购计划鲜明体现了上述方针,所购装备瞄准世界先进甚至领先水平。不过,这些仅仅解决了“重层”的有无问题,“吓阻”依然是痴人说梦。
抛开维护差、事故多、数量少等老生常谈的问题,在可能的作战场景下,无论是F-16V战斗机还是M1A2主战坦克,亦或是AH-64E武装直升机,相对于大陆军队现役主战装备的确具有一定局部优势,但这些武器均存在交付周期過长的问题。例如,66架F-16V要到2026年才能交付完成,108辆M1A2的采购计划还未通过美国国会审批。等到这些账面上的武器全部到位并形成战斗力,优势恐怕就变成了劣势。
多项大额军购计划并行推进还带来了入不敷出的问题。根据台当局2020年度预算书规划,2021年度预计应付款的重大军事投资存在388亿新台币的资金缺口。实际上,在台当局近年的军购中,已屡次出现将付款高峰拖到计划结束前的情况。随着新军购计划越来越多,台当局的经济压力只会越来越大,收不到钱的美国人可不会乐于助人。
此外,人对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影响也不能忽视。据美国《外交政策》报道,截至今年2月,台“陆军”常备部队的编现比只有60%~80%,新整编的联兵营普遍存在缺员的情况。兵源不足将导致台军作战样式发生改变。台“陆军”近年在基层部队普遍展开巷战训练,似乎预示着台军今后甚至可能放弃滩头争夺,以城市、山地游击战纠缠,等待美军驰援。
其实,台当局不是不知道“以武拒统”不过是螳臂当车,蔡英文之流的真正企图是,希望通过军购这类政治献金行为祈求美国保护。那么,美军会驰援台湾吗?
5年前,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发布报告预测,2017年,美军要在台湾地区上空取得优势需要2000多架空优战机。5年后的今天,美军协防台湾需要付出的代价只会更大。
安全感是买不来的。不知道沉迷幻想的台当局何时才能认清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