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凤
(钦州市钦北区人民医院,广西 钦州 535000)
外科患者大多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因此对于临床护理质量提出严格的要求。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是近些年出现的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其应用价值已经获得临床医师认可,该护理管理模式主要对质量缝隙进行全面管理,使护理工作环环相扣,让患者感受优质的护理服务[1-2]。本文将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实施于外科患者,现将方法、结果进行总结,详情内容如下。
选我院在2019年1月~2019年6月我院为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收治的患者设置为参照组(45例),挑选来自2019年7月~2019年12月我院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期间收治的患者设置为验证组(45例),24:21是参照组男女比例,年龄48~68岁,平均(52.34±1.56)岁,验证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50~69岁,平均(53.67±1.64)岁,按照统计学概念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用药护理及疾病知识介绍等。验证组则运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详细内容为:(1)建立小组:科室护士长需选取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作为小组成员,并对其进行培训,向护理人员说明无缝隙护理相关知识,包括建立小组、了解患者病情及评估患者心理情绪等。(2)安全管理:科室护士长需加强监督,通过组织护理人员举行会议的方式,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并根据结果制定一系列措施。(3)规范安全管理:患者一旦发生护理纠纷,护理人员需立即做好记录,但管理者需要高度警惕,对于患者不良情绪给予安抚,所有日常护理服务和疾病护理均按照制定好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展开实施,提高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4)围手术期无缝隙管理:从患者入院到住院进行全面的管理,护理人员依据患者情况制定一系列的护理措施,若患者需要进行手术,可在术前说明手术流程及治疗成功案例。并在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按照医嘱进行基础护理、管道护理及切口护理等。
采用护理质量表评价两组护理质量,患者得分越高就表示其护理质量越好。
全文数据均采用S P S S 19.0 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所得数据。
在实施护理后,验证组情绪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两组间距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情绪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情绪评分比较(±s)
组别 n 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参照组 45 56.28±1.52 46.48±1.46 55.28±1.56 45.27±1.34验证组 45 56.25±1.43 35.87±1.45 55.37±1.45 35.27±1.25 t-0.461 33.927 0.283 36.607 P-0.923 0.000 0.778 0.000
在实施护理后,验证组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参照组,两组之间间距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
组别 n 护理质量护理前 护理后参照组 45 45.68±1.56 55.64±1.62验证组 45 45.84±1.42 68.27±1.24 t-0.509 42.516 P-0.612 0.000
外科是医院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及健康意识的提高,临床不仅需要加强病房优质护理服务,还要重视安全管理,减低护理风险,将危险杜绝在摇篮里[3-4]。目前护理的发展趋势为针对性、及时性和方便性等特点,外科相对工作较为繁忙,以及出现护患纠纷,因此采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对于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及保护患者生命安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研究结果得出:在实施护理后,验证组情绪评分、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缝隙护理模式主要以“患者为中心”,旨在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5]。护理人员通过举行会议的方式寻找护理风险中存在的漏洞,消除患者心中对于护理服务存在的缝隙,使患者愿意主动配合护理,因此应用效果较佳,即便如此也是远远不够的,护理人员需在日常工作中,勤恳工作,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够进一步加强护理质量。
总而言之,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外科患者的应用价值包括,提升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疗效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