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娟平,郭燕华,石 宁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手术室,广东 深圳 518000)
手术室中的护理工作要求护理人员要具有极高的技术水平与工作能力[1]。手术室中的治疗护理工作风险极高,操作稍有不慎或是护理措施不当就会立即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使得医院的社会信誉度受到严重影响,进而逐渐在医疗界失去竞争力[2]。本院研讨在手术室护理中为手术患者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的应用效果,并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现汇报如下。
抽选2019年1月~2020年5月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手术患者,利用抽签法将这些患者平均分成对比组与护理组,各50例,对比组采用传统手术室护理,护理组采用全程无缝隙护理;对比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5~60岁,平均(41.34±4.77)岁,其中:妇产科手术16例,骨科手术15例,腹部手术8例,泌尿外科手术11例;护理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5~61岁,平均(42.42±4.48)岁,其中:妇产科手术15例,骨科手术12例,腹部手术9例,泌尿外科手术14例;两组基础资料没有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比组施以传统手术室护理,包括:提前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清点医疗用品,检查医疗器具,术中加强配合医师操作,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手术全程期间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护理组施以全程无缝隙护理,包括:①创建手术室护理小组,由负责人分配工作区域与工作任务,术前为患者评估心理状态与基本病情等相关信息,再为处于清醒状态的患者讲解手术流程、医疗器械设备、医师资质以及相关治疗护理措施等,结合患者的心理评估结果制定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案,耐心解答患者疑虑,最大程度缓解患者心理压力,鼓励其树立康复信心,提前做好手术准备工作,盘查医疗用品,检查医疗器具并调节至准备状态,保障手术能够顺利进行,并提高手术期间的护理服务质量;②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全力配合医师操作,认真完成好分内任务,操作时要保持专注、仔细,严格遵照医师的要求进行操作,从手术开始直至手术结束送入病房期间都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提升变化情况,并充分准备好预防并发症的个类药物与抢救措施,保障患者能够顺利完成手术;③手术完成后要仔细核对使用的器械物品数量,避免仪器遗留患者体内,监测患者伤口缝合处情况,定时换药、清洁,根据患者病情与身体情况制定合理饮食计划,并在患者清醒后为其进行康复指导。
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手术应激指标,分为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皮质醇(COR)四项。
统计两组手术患者的手术应激指标采用SPSS 19.0软件,测评以(±s)计量,行t检验;两组手术患者的研究结果差异明显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
观察两组手术患者的手术应激指标:护理组手术患者的各项指标均相较于常规组更优,存在较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手术患者的手术应激指标(±s)
表1 对比两组手术患者的手术应激指标(±s)
组别 例数 HR(次/min) SBP(mmHg) DBP(mmHg) COR对比组 50 69.24±1.12 141.79±3.15 90.49±3.25 581.67±181.28护理组 50 77.68±1.54 121.57±2.13 82.36±2.04 501.56±186.43 t 31.3410 37.6002 14.9817 2.2086 P 0.0000 0.0000 0.0000 0.0295
全程无缝隙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能够做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核心,具备良好的服务理念。全程无缝隙护理是通过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并严格依据患者自身具体情况而开展的护理服务,让患者能够得到更快捷、更高效的治疗,同时也为患者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3]。为手术患者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能够明显改善传统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与缺陷,还能够将更为全面、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带给患者,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效果,提升护理质量。
本次研究得出,护理组手术患者在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皮质醇(COR)等各项应激指标显示均相较于对比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可最大程度保障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