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翠,徐丽丽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北京 10019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新生儿的胆红素增加、母体缺乏胎儿红细胞抗原存在关联。通过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可以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本研究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构建针对性的护理策略,结果如下。
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1月的82例患儿,按照实验需求分为观察组(n=41)、对照组(n=41)。观察组男21例,女20例,胎龄33~39周,平均(35.04±1.32)周,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胎龄33~40周,平均(35.52±1.58)周,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方法。
观察组采用系统化的护理方法。具体护理策略包括:
(1)抚触干预。采用轻声说话的方式,播放舒缓的轻音乐,并通过眼神的交流对患儿形成语言刺激;(2)针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特点,与家属沟通,讲解高胆红素血症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以及护理措施等,提高对高胆红素血症的认识,并积极参与到患儿护理之中,避免患儿家属负性情绪的出现;(3)在皮肤护理中,当进行蓝光照射时,患儿会出现腹泻以及皮肤损伤的问题,时刻保持患儿皮肤的干爽性。
对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数据均经SPSS 20.0分析。
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如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对比(±s)
表1 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对比(±s)
组别 胆红素指数(umol/L) 黄疸指数(μmol/L) 哭闹时间/min 睡眠时间/h观察组(n=41) 101.25±1.35 132.04±1.77 32.05±0.58 20.28±1.02对照组(n=41) 153.25±1.20 152.39±1.25 41.25±0.34 17.39±0.97 t 184.3410 60.1340 87.6215 13.1466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引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因素相对较多:(1)围生期因素。围生期作为引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因素。主要是由于这一阶段新生儿的各个器官发育不完善,当遇到血清胆红素浓度过高的问题,会在血脑屏障的影响下发生胆红素脑病。而且,若孕妇出现高血压综合征以及贫血等症状,会降低血红蛋白,逐步引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母乳因素。在母乳性黄疸影响下,使新生儿出现早发型及迟发型的高胆红素血症,其中的早发型主要是新生儿出生一周内,遇到母乳不足以及胎粪排出延迟的问题;迟发型主要是指一周后的婴儿,母乳中的孕二醇使婴儿的肝葡萄糖醛酸发生转移造成代谢障碍。(3)感染问题。当新生儿遇到感染问题时,巨噬细胞中会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这种因子会直接破坏RBC,从而出现血清胆红增加的问题。而且,在感染的影响下,患儿的耗氧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会引发代谢性的酸中毒,从而加重黄疸。
通过蓝光照射方法的治疗,可以改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问题,蓝光与胆红素会产生氧化异构并使其快速排出,在该种照射方法治疗中,新生儿会出现皮疹、烦躁不安以及皮肤损伤等问题,所以,系统性的护理方法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系统化护理方法的落实,护理人员可以更好的安抚患儿情绪,而且也可以通过抚触护理加强与患儿之间的沟通,增强新生儿的认同感。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通过系统性护理干预方法的落实,观察组患儿的哭闹时间(32.05±0.58)min明显低于对照组(41.25±0.34)min,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而且,护理人员在与患儿家属沟通中,可以加强家长对症状的认识,积极参与到护理干预之中,降低患儿接收治疗过程中的负性情绪,提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效果。
总而言之,通过系统性护理方法的落实,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特点,总结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针对性的护理策略,以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效果,延长患儿的睡眠时间。也就是说,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系统性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