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因素”帮“莱茵鲁尔区”经济转型(手记)

2020-09-19 04:14青木
环球时报 2020-09-19
关键词:杜塞尔多夫莱茵班列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中国商务部17日宣布,今年第二季度中国成为德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引述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报道称,中国在二季度取代美国,首次成为德国最大的出口国。受益于中国快速从新冠疫情冲击中复苏,4-6月份,德国对中国的出口额接近230亿欧元,对美国的出口则下降到200亿欧元。

德国最大的都市区“莱茵鲁尔区”包括科隆、杜塞尔多夫、杜伊斯堡、埃森、多特蒙德等城市,拥有人口1100万。尽管疫情还没有完全遏制,但《环球时报》记者在采访中看到,该地区的经济正呈快速复苏状态。

杜伊斯堡是欧洲最大的内陆港,现在成为“一带一路”欧洲物流枢纽。记者十多年前到这座城市时,留下的印象是“脏乱差”,如今却感受到它到处蓬勃发展的气象。对这一变化,当地政府认为其中一大原因是中国。就在8月,杜伊斯堡又开通了一趟连接中国深圳的中欧班列。该班列从杜伊斯堡出发,途径汉堡、华沙、明斯克、莫斯科等地,全程运行13438公里,16天后到达深圳,也是目前运距最长的中欧班列之一。

“现在杜伊斯堡与中国各个目的地之间每周有多达60列火车。”杜伊斯堡港首席执行官斯特克说,“我们现在可以更加有效地为中国珠江三角洲提供服务”。

记者了解到,从杜伊斯堡发出的中欧班列向中国源源不断地出口当地的“德国制造”,比如机械产品、汽车、葡萄酒等。当地葡萄酒酒庄庄主贝梅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疫情中,许多国家进口停滞,但中国复苏快,葡萄酒需求大增。这几年,该地区的葡萄酒出口中国年年在增加,拯救许多当地的中小酒庄。

目前,杜伊斯堡已有近百家中国企业落户。杜伊斯堡市长林克甚至称,“我们是位于德国的一座‘中国城”。该市也是第一个设立中国专员的德国城市。

“莱茵鲁尔区”曾经贡献了德国八成以上煤炭以及近2/3的钢铁。上世纪60年代,由于环境污染严重,德国政府启动转型计划,推动生物、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目前,杜塞尔多夫所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仅从事数据处理、软件及信息服务的企业就超过11万家,电信公司380多家,环保企业1600多家,已经成为欧洲领先的高科技技术中心。

“中国企业从本世纪初,也就是‘莱茵鲁尔区转型最艰难的时候开始陆续来到。”德国科隆大学经济学者罗多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国五矿集团是最早来到该地区的企业之一,1980年在杜塞尔多夫市设立代表处,之后该市成为其欧洲总部。该公司看中的就是这里辐射欧洲的地理位置。2007年,华为也将欧洲总部从英国转移到杜塞尔多夫。这样的中国企业还有不少,比如中兴、小米等。

记者从北威州政府了解到,目前已经有超过1000家中资企业在当地投资落户,而北威州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总额接近10亿欧元。北威州州长拉舍特表示,目前该州有超过3万中国人生活在北威州,是全德最大的中国人群体。由于该地区掀起中国投资热、中国出口热、中国游客热,此前被称为“日本城”的杜塞尔多夫近年来也被易名为“中国城”。杜塞尔多夫、科隆和杜伊斯堡轮流举行一年一度的中国节,还举办中国经济论坛等,促进与中国的合作交流。

记者看到,尽管在疫情中,但在科隆、杜塞多尔夫等“莱茵鲁尔区”城市,已经可以看到一些中国游客。他们大多是住在欧洲的中国留学生和华人。去年,来该地区旅游的中国游客多达数十万。

罗多夫称,“中国因素”帮助“莱茵鲁尔区”经济结构转变和产业转型,赋予新的生命力。“莱茵鲁尔区”是中欧合作的范例。后疫情时代,中国对“莱茵鲁尔区”的作用更加显著。▲

猜你喜欢
杜塞尔多夫莱茵班列
何佳作品
理发师的境界
理发师的境界
挂在树上的罐子(大家拍世界)
德国:诞生首家“中德双语幼儿园”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2 000列
人鱼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