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彩”变得习以为常

2020-09-18 12:55高维微
今日重庆 2020年12期
关键词:金龟红嘴鸥长臂

高维微

12月6日上午11点左右,江津区西湖镇綦河一处水面较宽的河段,六只头顶长着一撮羽毛、貌似鸭子的水鸟在江面游弋。它们就是有着“鸟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

岸边,来自成都、贵阳、北京的十二名“鸟友”,咔咔地按着相机快门,但是一旁的谭文奇已经在收拾帐篷准备撤退。当天天气不太好,眼下这几只秋沙鸭也不够多,谭文奇准备改天再来。

又见“老朋友”Meet “Old Friends” Again

谭文奇有足够的资格挑剔,因为2012年秋沙鸭第一次在江津被发现,就是他在笋溪河抓拍到的。

当他把秋沙鸭的照片放到鸟网上时,网友戏称他“中彩”了。那时候,谭文奇坚定地认为秋沙鸭出现在江津是一次偶然,为了一次拍个够,他追着秋沙鸭在笋溪河沿岸窝了四个月。

2013年,当秋沙鸭再次出现时,谭文奇兴奋地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今日重庆》记者,并分享了他寻找秋沙鸭的故事。“秋沙鸭连续两年在重庆越冬,这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谭文奇当年通过《今日重庆》郑重地向读者呼吁,“保护生态环境,给野生动物一个生存的空间。”当初那期杂志,谭文奇至今仍珍藏在家中。

此后,綦河江津区西湖镇段成为中华秋沙鸭每年的越冬目的地之一,谭文奇也每年都去看望他的这些“老朋友”,并给它们拍几张靓照。

你好“新朋友”Hello, “New Friend”

今年冬天,谭文奇镜头里多了一群“新朋友”,它们是来江津越冬的红嘴鸥。往年冬天也能看到红嘴鸥,不过最多也就三四十只,而今年几江边上至少来了数百只。

于是,围观红嘴鸥成了很多市民路過几江大桥时的特定节目,甚至有人专门带着面包,早晚来桥下给红嘴鸥喂食。这些红嘴鸥极为讨喜,不仅捕食鱼虾,对围观者投喂的面包也照单全收,和市民相处极为融洽。

有人说,“这鸟真漂亮,要是停在这里不走就好了。”谭文奇忍不住笑道:“不怕,环境好了,这鸟年年都来。”

秋沙鸭年年做客,红嘴鸥流连忘返,这也是重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一个缩影。多年拍鸟,谭文奇明显感到环境改善和市民文明程度提高对鸟类的影响,天越来越蓝,水越来越清,江面上的垃圾越来越少,而鸟类则越来越多样。

说到环境,谭文奇提到了近期的一本《今日重庆》,“我看到一篇叫《上岸》的文章,写的就是我们江津禁渔的事情,里面提到水里的鱼正越来越丰富,这点我很有感触。以前鱼少,所以鸟也少,要拍鸟捕鱼的画面很困难,现在这种场面很常见,有时候一群鸟飞过,把鱼惊得跳出水面,好看得很。”

“惊喜”里有“惊吓”“Shock” in “Surprise”

在谭文奇的镜头里,还有群“小伙伴”见证着重庆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它们就是江津四面山的各种昆虫。

今年7月,一块来自土耳其的奖牌送到了谭文奇手中,谭文奇在第十届阿尔贝拉国际摄影大赛上斩获铜奖,照片的主角,是一只四面山上的蜥蜴。这块奖牌是对谭文奇生态摄影的认可,也是对四面山生态环境的肯定。

以前,谭文奇在四面山拍摄,顺利的话四五天能“偶遇”一次珍稀罕见的昆虫,这时他就会有“中奖”的感觉。

现在,往往一天时间内就能“中奖”两三次。以扬彩长臂金龟为例,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数量很少。我国曾在1982年宣布这种甲虫灭绝。2008年,谭文奇曾在四面山“偶遇”过一只扬彩长臂金龟。现在,他最多的时候是一天内在九个不同的地方见到扬彩长臂金龟。因为常见,让他不再像个“没见过世面”的愣头青忙着按快门,而是更加从容地思考构图和光线,尽可能拍得完美。即使中途昆虫或者爬虫远走高飞也不担心,毕竟总会再次相遇。

当然,生态环境变好,物种越来越丰富,也会带来一些“小麻烦”。比如蛇类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谭文奇还遇见过俗称“烙铁头”的剧毒蛇,“大多数蛇见到人早就溜走了,这蛇不一样,只要在它两米范围内,就会主动攻击,要是被咬一口,估计都出不了四面山。”

猜你喜欢
金龟红嘴鸥长臂
长臂国奇遇记
可爱的红嘴鸥
忙忙碌碌的金龟子
美国“长臂管辖”有何法律依据(答读者问)
葡萄白星花金龟的防治方法
德阳的客人
我国城市常见的红嘴鸥
小金龟掀起大浪头
长臂
可爱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