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不足,不可以为成文

2020-09-17 13:39王昌铭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20年34期
关键词:成文韩愈比喻

王昌铭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说:“体不备,不可以为成人。”即身体各部分不齐备,不能成为完整的人。他以此作比喻,接下来说:“辞不足,不可以为成文。”(《答尉迟生书》)说明要写好文章,在思维正确和清晰的基础上,必须掌握充足的词汇。

孔子说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中的“文”,指的是文采,也就是准确、鲜明和生动的语言。语言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部分,那又该着重于哪一方面呢?韩愈把这个要求更细致到“辞”,强调词语的重要性,是很有道理的。

词语的重要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是训练思维。日本心理学家阪本一郎的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智力商数,同他所掌握的词汇量成正比。他对一部分大学生进行了词汇考试,发现成绩在70分以上的学生,大多成绩优良;35—70分的学生成绩中等;35分以下的学生在学习中则困难重重。这个测试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词汇的丰富对于我们思维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思维的周密也是写作的基础。二是贮备“建筑材料”。清代戏曲家李渔把写作比喻为修房,他的本意在于说明,“基址初平,间架未定,先筹何处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其中的“木”和“材”,主要就是词汇。郭沫若说的“胸藏万汇凭吞吐”,就说明了词汇丰富才能在写作中得心应手。

那么,我们怎么来丰富自己的语言呢?多读多写,别无他途。多读指阅读量大,名篇名段还要背诵,但不是要把所謂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词语用得好不好,要从整体上去看,把绣在衣服上的花剪下来,还能说绣工如何好吗?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段话描写雪地捕鸟的情景:“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其中的十个动词“扫、露、支、撒、系、牵、看、啄、走、拉、罩”就用得很好,但是单独摘抄下来还怎么说好呢?

读是为写作准备的。读是积累,写是运用;总是读而不写,读就失去了一大半意义。我们认真领会教科书,多读课外书,都要注意“咬文嚼字”,词语丰富了,文章也就写好了。

猜你喜欢
成文韩愈比喻
我和老伴的快乐“毽 ”身法
动物喻人的惯用语
买椟dú还珠
比喻
多与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