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母亲”尹建莉:家庭教育,我赢在了“反常规”

2020-09-17 13:42海贝
现代家长 2020年9期
关键词:圆圆家长妈妈

海贝

女儿是北京市三好学生,16岁考上清华大学;代表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畅销700万册……

尹建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育儿专家。其代表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荣获“第七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最佳家教图书奖”,畅销700万册,创造了图书市场的神话。

她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也有精深研究,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北京市“三好学生”、16岁考上清华大学。她拥有众多“妈妈级粉丝”,是妈妈们心中的“最牛母亲”。

让人疑惑的是,这位“最牛母亲”提倡的教育观点,有些却是反常规的。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你对孩子管头管脚;她却给孩子自由,认为不管是最好的管——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她自己的事,需要她自己操心

笔者:在众多家长眼中,您是家庭教育的大赢家,您教育孩子的具体做法也被人们津津乐道。那么,您认为自己赢在了哪些方面?

尹建莉(以下简称尹):我的有些做法和大家的普遍做法是背道而驰的,结果反而契合了科学的教育理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要说赢在了哪些方面,我总结了这么几点:第一,给孩子自由,有时不管就是最好的管。

我能有不同于大部分中国家长的认识,要感谢我的父母。能做他们的孩子,实在是我的幸运。当年,我在父母的单位大院里长大。大院里的孩子很多,每天都有孩子被父母追着满院打,只有我的父母从来没有打过孩子。

正是这样的不打不骂,养出了让人羡慕的儿女。当时,我们生活在内蒙古一个落后的国家级贫困县,上大学是极其困难的事,我家却接连出了三个大学生,尤其我二哥在1980年的高考中,成绩排名全县第一。

现在想想,其中有父母很大的功劳。他们虽然没有明确的教育理念,却给予了几个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而我就是受益者。所以当我有了女儿之后,就像我父母对待我一样,也给予了女儿自由成长的空间。

我们那代人多子女家庭居多,到了女兒圆圆这代人独生子女家庭居多。四个老人,一对父母,共同面对一个孩子,就算长辈每人每天说一句管教的话,那么孩子受到的管束就不少。很多家长问我:“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我说,给他自由。家长们一听吓坏了:“孩子已经不听话了,再给他自由,他岂不是要上天?”

我给他们讲了一件我亲身经历的事:我有次出差坐火车,对面有个八九岁的男孩,好奇地看看这摸摸那。可他妈妈不断阻止他,还皱着眉头说,你就不能乖乖地坐一会儿吗?看到这一幕,我感到心疼和惋惜:八九岁的孩子怎么可能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呢?好动和探索是他的天性啊,再说孩子的行为并没有破坏性。可家长偏偏要阻止,其后果就是降低了孩子的自信,使他不敢尝试,从而潜能无法得到发挥。

我女儿圆圆和那个男孩相比,幸福多了——因为她拥有一个不管、不陪、不写、“不作为”的母亲。刚上小学时,老师要求家长们每天陪孩子做作业并检查作业,但我不陪,也不检查;圆圆玩网络游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影响了学习,我也不管……

表面看,我没有作为,是失职的妈妈,其实背后我付出了许多心血。我是想让女儿自己认识错误,并发自内心地改正错误。我是想让女儿意识到学习是她自己的事,需要她自己操心。这样的教育效果,比家长强硬地打压好太多。

你让孩子听话;她却给孩子尊重,听孩子的话——做个“听话”的家长,尊重孩子的想法,这样孩子才能学会尊重别人

笔者:有道理。那您总结的第二点是什么?

尹:第二,要尊重孩子,做个“听话”的家长。一般来说,亲子关系中,都是家长要求孩子听话,哪有说要求家长听话的。可我很少对圆圆说“你要听话”,反倒是自己做了“听话”的妈妈。

圆圆两岁时,我带她和亲戚一起去广场玩。通过一座天桥时,圆圆不肯走台阶,她用小手扶着栏杆,两脚蹬着天桥边窄窄的自行车道,一点点移动。当时正值盛夏,太阳火辣辣,桥上无遮无拦。亲戚催促说,快点过去,别由着孩子玩了。我却耐心地陪着女儿慢慢走。

本来一分钟的路,我陪孩子竟然走了十分钟。亲戚讥讽我:“你可真是个听话的妈妈呀!”我不仅不尴尬,还点头承认:是啊!为什么一定要把广场当目的地,孩子在哪儿玩不是玩?我不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我愿意听孩子的话,尊重孩子的想法,这样孩子才能学会尊重别人。

因为有了这种理念,我从没觉得孩子小就可以命令她。相反,很多事情我都跟她商量。圆圆五六岁时,我带她买衣服,她挑挑这件、拿拿那件。我就当个跟班,如果她询问我的意见,我就实话实说;如果她不询问我的意见,我就安静地陪着。圆圆选好衣服,尽管我觉得难看,但依然果断掏钱。这就是小孩子的眼光和喜好,难看就难看。

有时,我和圆圆爸生气,也会真诚地询问孩子的意见:“宝贝,你来评评理。”让孩子觉得她很重要,家里大事小事都离不开她。觉得自己重要的孩子,自然会产生帮助他人的动力,这无疑会为孩子插上成长的翅膀。

我曾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说她带孩子出去旅游,回来后想让孩子把耽误的课程、作业赶紧补上。可孩子想先写游记,并配照片发到自己的博客上。家长感到孩子太不听话,焦虑地问该怎么办。我说,你为什么不听孩子的话呢?你就听孩子的,孩子旅游回来想写游记,不也是收获吗?如果这时,你非要强行地把他的课本、作业拿来,逼他去学去做,一是他学不好也做不好,二是他原本不讨厌学习,这样一来反而会厌恶学习,损失就大了!是不是?

你责怪孩子毛病多;她却给孩子做表率,改变自己胜过监督孩子——你和孩子的相处,是最无言但也最有力的教育

笔者:总认为孩子不听话的家长,往往不尊重、不关注孩子,他们更在乎自己的感受。请问,你总结的第三点是?

尹:第三点,给孩子做表率,改变自己胜过监督孩子。有些父母总责怪孩子有这毛病那毛病,从不从自身查找原因,不知道反思自己是不是给孩子做了坏榜样。

有个家长问我:尹老师,我们两口学历高,为人处世也好,可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儿子爱打人?为这,我打了他多少次也改不了。如今,他快上小学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我听了这个提问之后颇为无奈,孩子打人的原因,他已经说出来了。所以,我不客气地说,你跟孩子相处的方式,就是孩子跟别人相处的方式。当有人惹你不高兴了你就动拳头,所以孩子看别人不顺眼也会动拳头。家长要记住:你和孩子的相处,是最无言但也最有力的教育。

笔者:家长想改变孩子,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自己先经历一个改变自我的痛苦过程,自我蜕变,孩子才有可能改变。在这方面,您有切身体会吗?

尹:圆圆4岁时,我们全家搬到烟台,单位还给分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漂泊几年,终于拥有了安稳的生活,我非常感谢招聘我们的院长,于是春节回老家时,花200元买了一对有蒙古特色的工艺小银碗,准备送给院长表示感谢。

我和圆圆爸从没给领导送过礼,多少有些不自在,不想让别人知道。可圆圆不理解大人的心情,回来碰到爸爸的同事,她兴冲冲地对人家说:“伯伯,我们刚去院长爷爷家送礼了。”她爸爸尴尬地笑笑,我也尴尬,却没责怪孩子,也没试图说点什么来圆场。因为如果为了面子,当着孩子的面说谎,自己可能不那么尴尬了,却教会了孩子说假话,得不偿失。

你不让孩子看闲书;她却给孩子推荐金庸、琼瑶的书看,认为阅读是学习不可或缺的基本功——如果不阅读,理解能力薄弱,智力结构单一,面对复杂的学习任务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这也是很多孩子上初高中后,学习越来越差的原因

笔者:我看过您写的书,听过您的讲座,发现您特别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您能否结合自己的家庭教育,再谈谈这个问题。

尹:这也是我总结的第四点,阅读是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功。很多家长不让孩子看闲书,怕影响孩子学习。圆圆小时候,她的很多同学都因为家长不允许看闲书,偷偷躲在被窝里看。可圆圆没有,因为我从来都是大张旗鼓地鼓励她看闲书,并给她推荐了金庸、琼瑶的书。圆圆一直喜欢阅读,甚至在高考前还在读课外书。这些并没有影响她的学习,反而让她学得更轻松。

而我自己也是阅读的受益者。我上小学三年级时,邻居家有本小说《征途》,我拿来看,虽然当时识字不多,但还是一口气把书看完了,并第一次被文字深深吸引。从那以后,我就喜欢上了读书。

阅读改变了我,让我学会了思考,为我解除了烦恼,还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出生在内蒙古,1981年当地的大学升学率只有3%,而17岁的我能顺利考上大学,阅读功不可没。

阅读的好处很多。打个比方,很多体育项目的基本功是跑,打篮球要跑得快,踢足球要跑得快,田径赛400米、100米更需要跑得快,所以跑得快是取得體育好成绩的基础,而阅读就相当于体育项目中的跑。

很多孩子上小学时学习挺好,可越往后学习越差,其重要原因就是不会阅读。在小学,仅凭死记硬背,也能取得好成绩。但如果不阅读,理解能力薄弱,智力结构单一,面对复杂的学习任务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这也是很多孩子上初高中后,学习越来越差的原因。

圆圆在我的鼓励下,很小就痴迷于阅读。上小学二年级时,她的阅读能力已相当于中学生了。当周围同学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字上时,她已经开始一本接一本地读小说了。

说来也怪,阅读看似占用了孩子的宝贵学习时间,实际上并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圆圆参加高考那年,班里高考成绩前5名的学生都是从小喜爱阅读并读了很多课外书的孩子。这说明家长不让孩子读课外书,怕影响正课学习,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笔者:由此看来,您教育理念中的反传统观点,反的不是传统,反的是当下蒙蔽了很多家长的错误认识。在众说纷纭中,家长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抓住教育的核心要素——尊重、自由、阅读和表率,才能真正把孩子引上成才的正途啊!

【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
圆圆家长妈妈
圆圆
Across the Style of Culture
家长错了
蘑菇圆圆
荷叶圆圆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家长请吃药Ⅱ
不会看钟的妈妈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