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 北京 北京的中轴有点歪

2020-09-17 13:28吴涛
小资CHIC!ELEGANCE 2020年29期
关键词:中轴线茶馆老舍

北京中轴线被称为御道,明清皇家专用道,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赞美这条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老北京人的脊梁

伟人言“不到长城非好汉!”所以到北京的各路人多会去八达岭爬爬长城,但是少有人知万里长城光在北京就有600多公里长,我花了将近五年时间完整地走了这些段落。

古道,是指古人使用过的,并至今保留着部分或全部遗迹的道路。这种珍贵的线性文化遗产,镌刻着祖先文明发展的印记,承载着人类生活的艰辛,商贾的兴衰,文化的底蕴,以及历史的变迁,它们不仅展示了当地的自然生态、风土民俗和人文历史,而且也是寄托我们“乡愁”的重要载体。

来到北京后,发现城区大家看到的只是建城几百年的历史遗存,而沿线性文化遗产去追寻,可以发现它留存3000多年的古道历程,并一路可以上溯到70万年前的原始社会。

一开始在户外界连带一些旅游部门,大家讲北京著名的京西古道,文字都写作400—600年沿革,而且特指一两个段落。我在经过五年左右时间仔细考察研究后,提出“北京十大古道”的概念,当然此背景,是我自己花几年时间走遍了京郊几乎所有最高难度的线路,同时几乎踏遍国内最著名的徒步线路,甚至无人区,进而去往世界七八十个国家徒步考察。

北京的主要旅游资源市区的部分可以以北京中轴线和京杭大运河串联。中轴线被称为御道,明清为皇家专用道,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赞美这条线是“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但是皇城以北,中轴线向西偏斜2度,于是地安门向西偏离子午线200多米,元大都的钟鼓楼已向西偏离子午线近300米。

本人从2004年开始行走北京中轴线,因为这条线路曾经是“御道”,行走过程中途经不少被锁着的建筑群,打正着会行至一些周边的故居,自然也关注相关的人物。作为几朝古都并持续至今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城所涉及的名人书写起来,一定是汗牛充栋,好在关注中轴线相关重要人物时,往往会聚焦到梁思成、老舍等数人。

前文中所提到描述过中轴线的梁思成先生,其人留下很多大手笔,比如天安门正中悬挂的国徽,广场上庄严宏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等,但他更为人称颂的是保护北京古城的努力。相比之下,“人民艺术家”、老北京满族正红旗人老舍先生怀抱信仰自沉于太平湖,为了捍卫尊严和生命。

笔者几次到访位于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的老舍故居,这处文物是先生归国后,特别请总理批准和自己花钱购买的,如今此地的四合院售价动辄亿计,但是1994年,同是满族正红旗人的老舍夫人胡絜青女士携子女向当时的市委领导写信,将老舍故居连同老舍收藏的部分字画、古董捐献给国家。对此,我在心里点赞的同时,还曾关注到这样一幕:上世纪九十年代,老夫人谴责“尹盛喜大碗茶贸易集团”负责人尹盛喜侵犯老舍姓名权,盗用老舍名字做其茶馆馆名的非法行为,说她自己“从来就不同意用老舍的名字做茶馆的馆名......”,但在她身后网络上多是其留下的另一句话:“老舍茶馆除了它的经济效益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它的文化性质,传统色彩,地方风格,具有明显的精神文化效益。”老舍先生的不朽名著《茶馆》不单是中国话剧史上的里程碑之作,还是北京人艺的“镇院之宝”。我多次从人民艺术剧院前走过,这里有着国家级艺术殿堂的称号,她是“国宝”级的明珠,还是中国话剧的希望所在。

老舍茶馆位于前门西大街上,行走中轴线极容易到达,其门面古香古色、京味十足,正门前有座老舍先生的半身铜像,门楣上书有“北京大碗茶”五字的金漆匾额,还落着老舍夫人胡絜青题写的“集老舍书印”的边款。老舍茶馆体量很大,项目很多,但本人不关注其内里乾坤,而是喜欢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起家的老板的品牌建设。如今老舍茶馆门口人人还都可以享受二分钱任饮的服务,只是每次到那里谁都拿不出两分钱,只能一元钱给过去,和一帮朋友欢声海喝。

茶馆里有相声表演,据说原德云社的人也会在里边表演,早年,正落魄的现著名相声大师郭德纲正在离此地不远的天桥小剧场苦苦挣扎,那时候,主流派的演员偶尔会到老舍茶馆客串。

德云社的小楼在旧时京师商贸最繁华的地区天桥,北京中轴线从这里穿过,而原先真正的桥已经没有了,现在漂亮的新桥已建好,脚下还特别打着“北京中轴线”的字样。天桥南北向跨过龙须沟,老舍曾创作三幕话剧《龙须沟》,描写了当地一段火红的臭沟改造历史,他当时激动地表示:“我本是个无党派的人。可是,我今天有了派。什么派呢?‘歌德派。”这也是新中国领袖在北京看的第一部话剧作品,当然这样的剧目如今被时代所给搁置起来了。

老舍先生虽然有不少年的留洋史,但绝大多数时候植根北京城,了解和描述老百姓的生活,所以其作品虽然有些许的抑郁感,但是极富生活的真实和质感。

在我个人心目中,北京中轴线是首都的主心骨,而老舍先生可谓是老北京人的脊梁。

我的北京二三事

谈到我自己在北京的经历,我还记得一个脱口秀演员说起自己的经历:“2003年我到了北京,开始了北漂的生活,那时候我才知道北京的地下室还有地下四層,地下四层的房租非常便宜,但我还是选择了地下二层,因为我比较喜欢住在高层!”

这段子让现场很多观众笑出猪叫,其中有相似经历的北漂一族肯定笑中还带着泪。在北京打拼出来的成功人士,除了撒贝宁那样的极少数天之骄子,大多都经历了无数的心酸与泪水。阳光如许巍,打拼十年,曾患抑郁症自杀;强健如任天野,穷困潦倒,一度无望到去死。

而作为京城土著们口中的外地人毕业后,我端起金饭碗,工作轻松,旱涝保收。但我始终觉得这并不是自己向往的生活。所以有一天,我离家下海,去往深圳,走向远方的世界。个中艰苦心酸无需赘言,那时候我在路上边走边鼓舞自己:如果你还没有成功的话,就是你失败的次数不够多!

理所当然的结果是:我找到一个底薪酬的业务工作,逐步积累起经验和人脉,然后成为企业都抢着要的员工,成为十万年薪者,再成为集团公司上海负责人,然后经历巅峰,陷入宫斗,痛定思痛后,确定自己真正想要的还是四海为家的生活。

这些年一直都常去各地旅行,加上曾经有旅行社的管理经验,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做文化相关的旅游工作。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交通、旅游和国际交往的中心,相关资源极其丰富,但是说到旅游,无非是参加旅行社被导游带去世界最大的皇宫故宫,逛逛我国最大的祭天神庙天坛,走走世所罕见的皇家园林颐和园,爬爬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长城,遛遛北京最大的古墓群明十三陵,最多再看看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感觉就逛遍大北京了。一些会研究攻略,年轻有情调的驴友,再去什刹海发发呆,南锣鼓巷拍拍照,三里屯蹦蹦迪,也算是深度游了。

但这肯定不是我的风格,从2003年起,我开始徒步北京的新长征路。期间为保持状态,我徒步走了北京的二环、三环、四环,这三条交通线的周长分别是32.7公里、48.3公里和65.3公里,当然走起来实际长度远不止此,比如四环徒步实际差不多走了90多公里。然后我去到五环准备完成98.58公里周长线路的挑战,上路后才发现根本就没有人走的可能,那根本就是为轮子转的设计,更遑论其它的六环、七环了。

北京户外界有句名言:無兄弟,不户外,这很明显不适合于我。有一年在准备环密云水库行走前,全网发帖召集队友,有个著名的女领队要求同行并请我吃饭,但当她知道环湖公路有110公里长,实际徒步距离远不止于此的时候,留下一句话:我想徒步,但不玩命。无奈我只能叹息着独行。

她的话本来有很好的警示,但我没能听进去,多年后我在澳大利亚边搭车边徒步,一路从堪培拉去科斯修斯可峰,结束后半年才知道,“在澳大利亚每年有3万人失踪,其中90%在一个月内找到,另外一些,永远消失......”而且曾经有著名连环杀手用残酷的手段杀害了至少7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我随后看了几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再对比剧照和我一路拍摄的照片,发现有两张竟然是差不多同一路段。

2017年11月,时逢潘德明环球旅行七十周年,我整装出发,开始实施期盼已久的“超级版”环球旅行计划,即独自一人持中国大陆普通护照,不间断地依次前往七大洲,并且进入南北极,进行近十万公里的环球考察工作,全部里程数相当于环绕地球两圈以上。完成后,媒体评价本人成为世界第一位七大洲(含南、北极)单人不间断环球主题考察旅行者。事实上我并不十分在意这样的个人名誉,自己更期盼的,是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使中国大陆在线性文化遗产的调研及保护工作,继续保持国际间的领先地位。

当然成功与否并不完全是以资产、声誉衡量的,个人认为:成功就是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行无愧于人,止无愧于心,就是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并一直走下去!

吴涛

北京文明之路徒步中心主任、《中国国际旅游》首席旅行家,《中国国家地理》评审师、当代徐霞客、两届中国国家旅游至所未致奖获得者,被国际媒体称为“世界上第一个个人不间断环游七大洲(含南北极地区)的考察旅行者”。

猜你喜欢
中轴线茶馆老舍
《穿越北京中轴线》简介
漫画北京中轴线(一)
行走中轴线 寻找城市灵魂
《茶馆》
北平的秋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老舍给季羡林“付账”
北京中轴线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