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计划”,美苏竞争关键一招

2020-09-17 05:18金点强
环球时报 2020-09-17
关键词:里根苏格拉底管制

金点强

尽管美国特朗普政府不断打压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但仍有部分美国学者认为这些“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打压行动缺乏整体协调,恐怕效果欠佳。以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塞科拉为首的部分人鼓吹,应该借鉴里根时代的“苏格拉底计划”来对付中国。该计划被视为美国在冷战中成功遏制苏联的关键因素。那么当年由五角大楼推动的“苏格拉底计划”到底是什么呢?

为推相关计划,里根食言

在美苏对峙的岁月里,美国从未放松过遏制苏联。早在1976年,美国国防部国防科学委员会就发布“布西报告”,指导美国如何开展先进技术输出管制,标志着美国进一步加强对苏联的高新技术管制。在卡特政府时期,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等人力主对苏采取更强硬态度,1978年美国国防科学委员会制定的“军事方面重要技术清单”,更将十多种尖端技术一概列入禁运。但1980年里根入主白宫后,他惊讶地发现各种管制,尤其是先进技术的管制简直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当时美国想方设法防止先进科技的外泄,结果连带导致美国经济竞争的优势也受到削弱。在汽车业等支柱工业产业中,美国对先进技术的管制对本国产业产生诸多限制,日本、德国趁机快速赶超上来。虽然当时舆论有类似日本公司以不平等竞争策略赢得市场之类的说法,但对于里根来说,这种浅层次的说法不能从根本上解释问题的所在。

1983年,里根在距离自己第一届总统任期结束只有几天的关头,签署了一份行政命令,要求在美国国防部情报局建立一个新机构,以启动“苏格拉底计划”。该计划负责人就是现在呼吁对付中国的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塞科拉。多年后,他还以荣耀的口吻回忆起里根对这项计划的重视:“里根竞选总统时极力承诺缩小政府规模,上任后也未曾增设新的政府机构,但在苏格拉底计划上,他不惜改变自己的承诺。”

美国历史学家斯特凡·巴纳奇在《小战争杂志》撰文称,里根通过“苏格拉底计划”实施的国家科技基础战略,成功调正美国信息科技、军事的发展方向,实现美国全球力量的增长。“尤其是美国在科技上实现指数级进步,赢得与世界上的每一个对手的较量,不仅促进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发展,推动精确打击弹药、隐形飞机等先进科技的诞生,还让互联网的前身万维网在1989年的创建成为可能”。

“苏格拉底计划”的秘密何在?

“苏格拉底计划”动用美国情报界的全部力量,试图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准确找出美国竞争力下降的根源所在,二是如何逆转美国的竞争力。

为解决第一个问题,“苏格拉底计划”组建全方位情报系统,历史上首次对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进行细致核查。通过深度的情报工作与对数据信息的处理,他们认为美国竞争力下降是因为二战后放弃了以科技为基础的发展模式,转而以金融经济为基础。简而言之,以金融经济为基础的发展,核心围绕优化资金的使用,成功与否的标准是能不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以科技为基础的发展,核心围绕如何获得技术上的竞争优势来获得成功。当时美国金融资本集团可以借助国家优势实现快速经济扩张,这种获得成功的途径,比原本的工业巨头通过商品生产获取利润的途径,要更快速、更刺激。但长此以往,的确削弱了美国的工业制造业。

为解决第二个问题,“苏格拉底计划”向美国总统提出了在科研领域加强投入和对苏联加强科技封锁的建议:美国决策者必须恢复将获取、利用、研发先进科技作为其决策的基础;为了实现领先,美国必须创造性地引领下一次科技革命,即自动化创新革命;有效率的科技开发需要把握关键的“技术空间”,确保在其中一个或多个领域超越对手,才能产生竞争优势。

让美苏拉开科技差距

评价“苏格拉底计划”的效果,从苏联和美国科技实力的发展对比很能说明问题。人们认为克格勃等苏联情报机构一直动用各种手段获取西方先进科技,但苏联情报战线的工作,在突破美国对苏联科技和经济的遏制上,并没有发生根本的作用。

根据“苏格拉底计划”的建议,美国对先进科技的外流控制越来越严格,里根上任后进一步推动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各成员国将包括大型船舶设备、超导材料、机器人及相关设备、油气开采技术等在内的58种尖端技术纳入管制清单,两年后又进一步将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也纳入管制范围。1985年之后,美国陆续又与其他多国建立“类巴统管制”机制,邀请西班牙、奥地利、瑞士、印度、新加坡、韩国等国加入。这些全面围堵苏联获取先进技术的策略,对苏联的影响显而易见。

与此同时,“苏格拉底计划”在美国的全力推动正好与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出现相呼应。后者以信息革命为先导,在计算机、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民用技术上出现很多突破性进展,对社会经济发展形成革命性的推动作用。当“苏格拉底计划”刺激美国雄心、提升美国竞争力的同时,在西方全面技术封锁下的苏联对未来科技的发展道路却变得迟钝了。苏联官方1984年仍主张把国民经济转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上,要发挥机器制造业的主导作用。这些迟钝和误判的代价是,苏联在新科技革命中被狠狠甩在后面。苏联情报人员获得的大量科技情报被束之高阁。例如1986年苏联计算机的总数约10万台,而美国早已超过100万台。在主要科技方面,苏联解体前已与美国拉开约15年的差距,“苏格拉底计划”的效果显著。

然而“苏格拉底计划”的成功在于对抗苏联,它的解体也在于苏联被彻底削弱。时任总统布什在苏联解体前的1990年4月,签署命令停止“苏格拉底计划”。塞科拉对此相当失望,直接提交了辞呈。当时的美国政府认为,苏联在科技竞争中彻底落伍后,美国推行金融经济为基础的发展策略,比以科技为基础更有诱惑,更有利于已经巩固全球霸权的美国直接收割全球红利。

在一些美国人看来,与“苏格拉底计划”实施前的情况类似,这种回归策略对美国发展埋下隐忧。面对21世纪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赶超趋势,美国政客开始挖掘一切可能遏制中国的历史经验,“苏格拉底计划”也被旧事重提。▲

猜你喜欢
里根苏格拉底管制
环境管制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环境管制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管制会计理论在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爱溜冰的凯丽猫(下)
爱溜冰的凯丽猫(上)
说话前,请用这三个筛子过滤一遍
乐观的小里根
南希·里根:爱与唯一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故事两则)
苏格拉底的遗憾